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地方,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积淀下,都沉淀有很多故事。其中老地名,就已成为一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流传下来的重要历史遗存。
老地名,常常浓缩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体现着文化的延续性和城市的文化底蕴。
太原,这座拥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流传有诸多历史斑驳的“老地名”。今天文史君就和大家聊聊一个叫做“满洲坟”的地方。
(资料图片)
以“坟”为名,是古代很多地方的传统命名规则,太原也不例外。
比如上个世纪因两次战火而消亡的黄家坟;以北齐徐显秀壁画墓而扬名的王家坟,现在已经改名为“王家峰”,位于现在的东中环与南十方交汇处片区;还有曾经作为明代晋王朱棡第七子的家族墓园的七府坟等等。
满洲坟,在清末民国初年的时候,曾是一个显赫的地名,现在已经不是地名了,所以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但是在很多年长人的心中,满洲坟却一直根深蒂固,并承传至今。
满洲坟所处的位置,位于现今的迎泽大街和并州路交汇处,十分繁华。太原最有名的五一广场就曾是满洲坟的地界。
满洲坟,从名字就可以判断出它的来历,这是一个与满族人和清王朝有着密切联系的地名。
1644年,八旗军队用红夷大炮轰开了太原城墙,从此开始了满族人在这座城市定居的历史。当时处于大清时期,满人的地位要远高于汉人。
他们为了保护旗民的安全,于是在太原城内西南角构建了“满洲城”。
光绪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86年,汾河的大水淹没了满洲城,城内的旗人只好在太原城内东南角修建了“新满城”。这两处满洲城的确切地点,就在今天的旧城街和新城街。
要知道当时的太原城与现在比,要小很多。
四至位置分别是东到建设路,西至新建路,北到北大街,现在北大街还遗留有古城墙和拱极门,城墙的最南边到迎泽大街。
满洲旗人有了自己独立的城地,当然也有自己的公墓和坟地呢。于是他们就将迎泽大街南边首义门外的荒地,作为了他们的公墓,满洲坟因此而得名。
辛亥革命以后,日益没落的满族人失去了种种特权,甚至包括对于坟地的所有权,此后的满洲坟成为一个乱葬岗,埋骨于此的,不仅有城市贫民,甚至还有晋绥军高级将领。
1937年,对失守天镇负有责任的第61军军长李服膺中将被阎锡山下令枪决,死后即被草草埋葬在满洲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太原市区开始向城外扩展,满洲坟逐步被首义关街和自新路包围,周边的喧闹使得坟园不再凄凉,一些流民甚至寄居于此。
还有我们众所周知的新中国文坛山药蛋派的领军人物赵树理,就曾流落于此。在其代表作《李家庄的变迁》中,就曾经提到过他熟悉的新南门外满洲坟。
如今的满洲坟,早已楼宇林立,城市太原市最核心的地段。车马喧嚣,车流如潮。但有意觅旧影,无处话凄凉,谁又知道自己脚下的深处,埋藏着何人的骨骸?
读者们,关于“太原满洲坟”的历史,大家还知道哪些?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