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开教堂前曾经神秘的“王家大院”随着袁大起先生在《话说天津卫》节目中揭秘姥爷王廷桢的历史往事,渐渐为更多人所知晓。袁先生这些年作了不少研究,今天,袁先生要继续为我们介绍老将军王廷桢在抗战中的爱国深情与大义凛然。


(相关资料图)

No.1

袁大起:王廷桢奔走抗日遭毒害

入史册详情未到解密时

“1

《国防论》令王廷桢为之一振

王廷桢回到了天津家中,辞官不做了,什么都不做了,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候忽然就来了一个神秘的人物,他带来了一本神秘的书。见到这人和见到这本书以后,王廷桢为之一振,立即想到我还有责任,又投身到一个新的事业中了。这是什么人?这是什么书?这是什么事业?下面我给您说一说。

来的人就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他带来一本书的书稿,就是《国防论》。蒋百里跟王廷桢渊源比较早。当年蒋百里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1910年的时候,他到禁卫军任营长,当时我姥爷是基本就主管着禁卫军。在交谈中,我姥爷发现蒋百里可了不得,他是中国的绝对是未来的一个栋梁,我姥爷就跟蒋百里推心置腹就说了,你不能够带兵,你不能够把你的才能淹没在的具体事务中,你应该是海阔天空,你应该去钻研你的军事理论。这么一来二去,蒋百里有了机会就离开了禁卫军,后任保定军校校长,游历欧美,遍访世界军事,学习,后来成为了中国的军事家。

蒋百里对王廷桢为嘛比较敬佩呢?主要在1909年,王廷桢为中国军事考察专使,在欧洲考察了一年的军事,回国后写了十几万字的考察报告,这个报告军事价值很高,有许多章节到后来都是军事院校的教材。蒋百里和王廷桢他们都是日本士官学校学生,他们在日本时就发现中日必有一战,日本总想着侵略中国,这个是日本的一个国策。

在禁卫军时候,蒋百里就提出,我要找到一种办法,在未来的中日战争,中国一定要有办法。王廷桢特别高兴,觉得你(蒋百里)是大才,应该为国家做贡献。这次蒋百里来了以后,他带了一本书,就是《国防论》。这本书的主要论述就是中日必有一战,中国有办法,办法是什么,一、二、三、四说出来。王廷桢看了这本书以后,跟蒋百里谈完以后,真是为之一振,王廷桢是越读越兴奋。

图 | 蒋百里(1882-1938)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

图 | 蒋百里著《国防论》

当时,中国有很大部分的军事将领们很悲观,他们认为中日之间一旦开战,中国是必败。王廷桢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中国必胜。这时有许多人就来请教他,他也做很多工作。我姥姥后来说,有些中国的将军别看当了军长、师长,那真的是理解力有限,王廷桢掰开揉碎跟他讲。中日之间悬殊太大,中国太弱了,蒋百里的整个理论要是用大白话说——一旦开战,中国就是挨打挨打再挨打,打到了日本没劲再打了,中国又没被打死,(因为)我们地大物博,这时,中国就可以再反击,可以取胜了。蒋百里的理论鼓舞了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真是为之一振。王廷桢后来也极力地宣传抗战,他也是觉得这是他的未来老年的一个事业。这样他就得罪了日本人。

“2

拒绝出任日伪职 奔走抗日遭毒害

日本驻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这个人是王廷桢在日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他跟王廷桢当时就关系特别好,现在他在这当司令,他三次拜访王廷桢,前两次都是想让王廷桢出来,出任伪职,后来一看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最后他跟王廷桢推心置腹地把心里话就点了他,说王廷桢你不做官那可以,但是你不能再多说话了,你不能够再跟中国这些将军们往来了。王廷桢听了这哈哈一笑,这个事咱俩都互相的了解,各为其主。具体到王廷桢怎么做的,这历史太深远了。但是我姥姥就跟我父亲说过这么一件事儿,傅作义将军是抗战名将,他曾经几次到访,爱跟我姥爷都是深谈,一谈就谈好几个小时,他们都是军人,不可能谈些家长里短,这是这么一个现象。

图 | 香月清司(1881—1950),日本陆军中将。卢沟桥事件后,他担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同年8月就任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负责河北省作战。因和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的冲突被解职。

日本司令官香月清司不久就从天津调走了,调走以后,王廷桢也感到了事态不妙,后来有其他的日本朋友通信,他就带着全家就从陕西路赶紧就很仓皇地跑出来了,等到日本兵去的时候就扑空了,他就住进了马大夫医院,然后又是在他的好朋友蔡成勋家住了一段时间,反正就满处颠簸。

图 | 蔡成勋(1871—1946),字虎臣,行伍出身,直隶天津县人。1900年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912年升任陆军第一师师长。1917年冯国璋在南京代理大总统后,被封为绥远特别区域都统,成为直系骨干。

他在鞍山道有一个马圈,他养了十几匹马,因为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的是骑兵科,所以他一生特别爱马,这马和马圈也让日本人弄走了。然后他的房产在日租界,也让日本人查收了,他的房子——陕西路3号,日本人霸占以后就办了日伪时期的报纸,把《庸报》就搬进去了。

图 | 今陕西路3号,王廷桢将军曾和家人居住此处(张诚先生 拍摄)

他到了西宁道12号(即西开教堂前王家大院)以后,又躲过两次暗杀,怎么回事呢?他每天早上起来都在一个大院的位置上,他爱打太极拳,打拳锻炼。这一天他起来一看,地上有个东西有点可疑,他就告诉门房,有人过来一看是定时炸弹,这躲过一次。还有一次,他从12号一出来,刚走不久,就听见枪声,没打着他,这次他就开始警觉了,不行,这日本人要置我于死地,他就开始警觉了。

图 |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驻津美军一士兵在西开教堂前小广场拍照,背景建筑即为王廷桢旧居——王家大院

图 | 从西宁道一侧看王家大院的早期照片

过不久,有一个朋友请客,他本来不想去,后来多少人劝,你就去吧,他就去了,回来途中就不行了,就难受,浑身难受,还没到家就赶紧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老英雄就去世了。

图 | 王廷桢将军(1876-1940) 字子铭、子明,直隶省天津市(今天津市大直沽人)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中国毕业生。历任清朝禁卫军协统,民国天津镇守使,江宁(南京)镇守使,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长江巡阅副使。察哈尔都统等职。1940年由于坚决不当汉奸,财产遭日寇强行查封和霸占,后终遭日特下毒暗害而亡。

我姥姥在医院里头,大夫就悄悄告诉他,这可是中毒死的,你可千万别把我说出去,这日本人他们心狠手辣。后来我姥姥又问跟他一块吃饭的人说,跟他特别好的朋友,也是说先生吃的饭里头肯定也出问题了,但是你千万别说是中毒的。我姥姥回家就说,大家可千万注意,不能说这么多的,日本人现在统治,咱们都得小心,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了,所以这事就掩盖下来了。日本一投降,我姥姥就公开了这个消息,王廷桢是中毒而亡,大家都知道了。

“3

日伪档案透露:威胁王廷桢之生命

一来二去,过去对北洋的人也不是很重视,所以说到2001年修编《天津通志》,编委就找到我父母,他们就询问到底是在哪吃的饭,怎么被害的?日本人是谁谁下毒?我父亲说,这个事情是比较难的,因为特务他办事不可能留这么多痕迹。我父亲说了,你们政府出面吧,比我们力度大,他们就说行,好吧,我们调查。后来,《天津通志》上写的“遭日特暗算逝世”。后来我父亲又问,说到底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您能给我们家属透露一下吗?人家说这个事情还真是不好透露,反正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反正后来我父亲就是说,可能的事情就是说这里有的是过去的特务们,他们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是不是还活着,说的,或者这个特务可能后来又立了大功了,现在也不便透露姓名了。反正这个事情就算确定下来了。后来我父亲对《天津通志》编委说,你得把这事情写清楚。《天津通志》编委说,你放心,这么大的事情我们肯定已经很确凿了,否则我们也不敢出,还有编辑委员评审了,这是个很严肃的事。这个事情就过去了。(王廷桢)他遇害到现在经过80多年了,也就只能是这样了。

(我姥爷)遇难还有一个传说,就是说当时的厉尔康——中国抗战时期的军事参议院院长,厉尔康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毕业以后也到了禁卫军任营长。这厉尔康倾向革命,警察局就要抓他,厉尔康不辞而别就走了。京师警察厅就想全国通缉,让王廷桢给拦住了,我让他办点事去,就干嘛大惊小怪。厉尔康就投奔了孙中山,从此就在国民党那边青云之上,最后成了军事专家。据说是他签署命令,通过蒋介石想聘任我姥爷为中国军事参议院的议员,为中国抗战尽责尽力。后来我一想,这传说有可能,因为像王廷桢这样有军事感召力的人,当时在战争状态,国家也是极力在搜集,极力要他们为国家效力,这也是常识。

图 | 厉尔康(1888-1967),字佛磬,浙江杭州人。爱国民主人士,抗日爱国将领,军事教育家。1929年,厉尔康被南京国民政府派赴济南、青岛接收日本人代管之兵工厂及兵营设备,继而任青岛特别市公安局局长。

王廷桢具体在抗战中怎么做的工作,时间确实遥远,不好再具体挖掘。但是有这么一件事情,可以从日伪时期在天津的档案中有点端倪。这是怎么情况呢?就是在2002年8月15号的一篇报道上披露了,说日伪时期,日本驻天津总领事馆有份档案很侥幸地就流传了下来,这份档案是用日文写的,南开大学教授张洪祥他就解读这份档案是个调查表,有十五、六页,主要记载当时天津的这些名人对抗战的态度,对他们进行的了解。其中在王廷桢名下什么了解都不说了,只说了这么几句话——封锁其住宅,威胁其生命。后来,我父亲觉得这事情有必要再进一步了解一下,就找张洪祥教授。张教授说了,就这么简单几句话,但是,他说这个话后面隐藏了很多事情,如果不是把日本人得罪得很苦,他如果不是做了很多对日本不利的事情,日本人是不会威胁其生命的。敌人的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表扬了。他后来又加一句,他说我看了王廷桢的这个历史,我很佩服这位老将军。

No.2

袁大起:侠伶与将军 戏院吁抗敌

图 | 时慧宝(1881—1943),字炳文,号智侬。为孙(菊仙)派老生传人,嗓音高亢清澈,声洪酣畅,令听者颇觉痛快

图 | 王廷桢将军曾看时慧宝演出的北洋戏院。1916年兴建的北洋戏院,1946年初更名北洋影剧院。1951年,市总工会接管,改名“小剧场”,以天津越剧团演出越剧为主,后改名延安影剧院。

一次,时慧宝在北洋戏院(后来的延安影剧院)演出。在戏结束的时候,观众正要陆续退场时,时慧宝在台上打出了一个条幅。条幅是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上面写着——莫忘东北!当时是“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观众看到这,一下子退场的观众都愣住了,一会儿全场爆发出雷霆般的掌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姥姥和我姥爷当时都在下面听戏,我姥爷知道时慧宝的习惯,所以在听戏的半截,跑到后台,找来毛笔写下这四个刚劲有力的毛笔大字,这正是——海河东去渤海横流,国在危难更显英雄本色!

关于王廷桢将军及其历史往事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张诚、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