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金银财宝,要文献资料
刘邦起事做了沛公,萧何做他的副手。刘邦率军进入咸阳,手下将领争先恐后冲向府库分金银财宝,而萧何却先收集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
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羽和诸侯屠烧咸阳后离开,刘邦还能详细地知道天下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众疾苦,是靠萧何收集好的那些文献资料。
(资料图片)
二、追韩信,力荐韩信
刘邦入蜀,韩信逃离楚军归顺刘邦,萧何发现他是个奇才。刘邦到达南郑,在半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人。韩信猜萧何等人已多次向刘邦推荐自己,但刘邦没听,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亲自追他回来。
有人向刘邦报告:“萧丞相逃跑了。”
刘邦大怒,像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参见,刘邦又生气又高兴,斥责道:“为什么逃走?”
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刘邦问:“你追的人是谁?”
萧何答:“是韩信。”
刘邦又斥责道:“将领逃走的有几十人,你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在骗我。”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全国独一无二。大王只想在汉中称王,用不着韩信,想要争夺天下,没有韩信不行。看大王怎么决定了。”
刘邦说:“我要向东发展,怎么能长期待在这里呢?”
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用,他终究会逃走的。”
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即使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
刘邦说:“让他做大将军。”
萧何说:“这就可以了。”
刘邦就要召韩信来任命。
萧何说:“大王向来待人轻慢,不重礼节,现在任命大将军像呼喊小孩,也会让韩信离开。大王决意任命韩信,要选择良辰吉日,斋戒,设置坛场,礼仪完备才行。”刘邦同意。
众将听到刘邦要任命大将军的消息都很高兴,都以为任命的是自己。等到任命大将军时,众人发现任命的是韩信,都感到震惊。
三、管理后勤,积极主动
刘邦和项羽相持五年,常常被打败,导致士卒逃散。萧何常不等刘邦下令,就从关中征发数万士卒,补充前线军队。这些士卒开赴前线时,恰值刘邦最危急的时候。
汉军和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中没有存粮。萧何从关中通过水陆两路运来粮食,保障军粮供应从不缺乏。
刘邦多次丢掉地盘,但关中大后方一直被萧何守得好好的。
刘邦是明白人,对萧何的敬业,以及做出的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定天下后,论功行封,封萧何为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事情到这里为止,刘邦还不害怕。
七年后,黥布反叛,刘邦率军去平叛,多次派人回来问萧何在做什么。萧何和过去一样,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
有个门客对萧何说: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勤勉)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一个“畏”字,说明刘邦害怕了,他可不是害怕萧何因敬业过劳死,而是害怕萧何因敬业太得民心,在关中大后方造自己的反。
萧何只是单纯地敬业,或者说就是工作狂,并没大的野心,听从门客建议,通过低价赊欠等方式多买田地,败坏自己在百姓中的声誉。刘邦知道后,非常高兴。
刘邦率平叛黥布的军队回来,百姓拦路上书,控诉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
刘邦回到宫里,萧何进见。刘邦笑道:“你这个相国,这样‘利民’!”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说:“你向百姓谢罪吧。”
萧何一时松懈,忘了要自污,敬业本性展现,请命说:“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废弃的空地,臣希望让百姓去耕种。”
刘邦大怒说:“你接受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上林苑!”说完,命人把萧何关了起来。
几天后,卫士长侍奉刘邦时,问道:“相国犯了什么罪,陛下把他关了起来?”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皇帝时,成就归于皇帝,差错归于自己。现在相国接受商人贿赂,为民众请求我的上林苑,向民众讨好,所以我把他关了起来。”
卫士长说:“如果事情有利于百姓就请求,这是相国的职责,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接受商人贿赂呢?陛下和楚军相持,平叛陈豨和黥布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需跺跺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属于陛下了。相国都不趁那时谋利,现在会贪图商人的贿赂吗?再说,秦皇帝因为听不到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有很大的责任,这哪里值得效仿呢?”
刘邦听后不高兴,可不高兴归不高兴,他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明白人,当天就放了萧何。
萧何和曹参关系不好。萧何病重,汉朝第二任皇帝孝惠帝亲自看望,趁便问道:“您百岁后,谁可以接替相国职位呢?”
萧何回答:“了解臣子没有超过君主的。”
孝惠帝问:“曹参怎么样?”
萧何磕头说:“陛下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
不计较私人恩怨地支持曹参当相国,萧何到去世之前都这么敬业,敬业到无私。用一句诗形容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杰出的员工,刘家人没有亏待他。萧何去世后,后代因为犯罪,失去侯爵的有四世。每次爵位断绝,当时的刘家皇帝就找到萧何其他后代,续封为酂侯,其他功臣就没有这个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