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从海上来
本人在前期《书香椒陵》(馨香馆楹联4)一文中,提及全椒古代有代表性的科举世家当属“全椒吴”,一是北宋的“吴氏父子六进士”(父吴革,子吴朋、吴玨、吴幵、吴竝、吴兹),二是明清时期的“吴氏兄弟四玉”。邑志还记载了全椒“乐氏五兄弟”,虽然他们没有一个是进士,甚至连举人都不是,但同样光宗耀祖、留名史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代文人的成名之路,除了走正常的繁琐科举程序外,还有其它捷径。古代皇帝特殊情况下急于招揽贤才,出现了其它临时性的选拔举措,如制举(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荐辟(推荐或征召)等。吴敬梓就曾被推荐进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称为“举鸿博”,却因病未能成行。民国九年《全椒县志·人物志三·选举表》详细列出了全椒宋代以来的科举、制举、荐辟人员36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荐辟人员为“乐氏兄弟五凤”,即明洪武年间被荐辟的乐韶凤、乐吟凤、乐梧凤、乐止凤、乐文凤。
民国九年《全椒县志·人物志一·名臣·乐韶凤传》较为详细交代了乐韶凤的科举仕途进程,有兴趣的可参阅。其于“乙未春(元至正十五年),至和州,谒朱太祖于军门。”应该是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而授予“参赞机务,从下金陵。”后来编集日历、奉诏组织编撰《洪武正韵》,官至国子监祭酒,为朝廷重臣。
清康熙《全椒县志·选举志·荐辟》把乐氏兄弟五人排列首位,其中乐吟凤官授开封府知府,乐梧凤官拜诸暨州同知,乐止凤历官礼部侍郎,乐文凤历官太常寺卿。
中国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虽然邑志没有明确交代,但乐韶凤的四位弟弟都能“应荐辟”而升官,除了本人有一定的才能外,应该与乐韶凤在朝廷的高官地位不无关系。但从乐韶凤被邑志列为“名臣”来看,他的四位弟弟在各自的岗位上应该都能兢兢业业,才会不辜负长兄,不辱没家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全椒旧志汇编》(古刻本),明泰昌《全椒县志·选举志·征辟》列有乐韶凤、乐吟凤(原名晖)、乐梧凤(原名毅)、乐止凤(原名禧)、乐文凤(原名礼),且注明“以上四公皆韶凤之弟,国初以文学征名,皆钦改。”但点校注释本相对古刻本少了简介。清康熙《全椒县志·选举志(二)·荐辟》也列有“乐止凤”,但民国九年《全椒县志·人物志三·选举表》中把“乐止凤”错写成“乐正凤”。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一个人若想出人头地,除了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往往还需要有好的际遇。一旦有了很好的资源和条件,理当珍惜。顺便提一下目前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贾浅浅事件”,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且是“官二代”、“文二代”、“富二代”,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以古鉴今,撰联一幅“苦读偷师烧虎尾,深思得路望龙门”。
【对联注解】
联中“烧虎尾”、“望龙门”均选自吴敬梓《移家赋》中关于吴沛“望龙门而不见,烧虎尾而茫然!”句。烧虎尾: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说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宋孔平仲 《孔氏谈苑·烧尾宴》:"士人初登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又说: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烧虎尾而茫然:借指吴沛登科无望。龙门: 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唐卢纶《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明杨柔胜《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屈原《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望龙门不见:借指吴沛不能赴京应试。
此联入选本人文集《馨香馆集》,后期酌情编书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