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在中国是个舶来品,从汉朝开始就是个奢侈品,到了宋元时期才有了进一步的推广,到了明朝,就利用到大众的饮食中来,也说明了明朝经济的发展。
但是胡椒也并不是从明初就成为大众化商品的,而是一个循环间接的过程。在初期胡椒的输入就是靠官方贸易来实现,等到了后期就主要靠私人海外贸易来实现,官方输入反而是辅助作用。而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就是官方海洋政策的改变。
先是洪武时期,天下刚平定,但是政治局面还是比较混乱的,官方的无暇顾及导致海洋贸易多为活跃,胡椒输入呈现增长趋势。之后随着局势的越来越稳定,海洋贸易被把控,官方对海洋贸易的态度从宋元的开放转为保守,于是胡椒的输入只能靠各个国家的朝贡来实现。如此一来胡椒的数量大幅下降,胡椒供不应求成为奢侈品,再加上朝廷严令禁止民间使用外国货物,流通的范围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唯真腊、暹罗许入贡。而缘海之人,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 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审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见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甚至还规定不准和外国人做生意,如果私自买卖香料,苏木、胡椒等达到一千斤以上的,就要被发配充军,买卖的货物充公。在这样的高压下,民间肉眼可见的海洋贸易逐渐平息转为杜绝。
如此一来,胡椒就是十分稀罕的存在了,朱元璋还会拿它当成银钱去做赏赐、发工资的。
之后便是郑和下西洋时期,这时候之前朝廷所存的胡椒或其他的香料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如何获得新的胡椒是十分紧迫的事情。这时候的下西洋舰队无疑是个十分好的渠道。
于是胡椒在朝贡来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郑和的海洋舰队带来,这时候的胡椒被当成银钱来赏赐给士兵或者官员,如此一来,胡椒的流通范围就从上层的统治阶级扩大到中下层。
最后就是最普遍的时期,明朝后期,这时候朝廷的控制力相对减弱,海禁空前松弛,使得驱利的商人开始大力发展海洋贸易,胡椒的输入便正式从官方主导转向民间交易,胡椒供应的暴增使得其流通范围从统治阶级内部转向整个社会,成为大众都能接触到的材料。
而这也代表了香料最终失去了它之前所扮演的货币角色。
海澄有番舶之饶,行者入海居者附赀,若犀象、玳瑁、胡椒、苏木、沉檀之属……工作以犀为杯,以象为栉,其于玳瑁、或栉或杯。沉檀之属,或佛身、玩具。夷赀之外,又可得直有司者……
但是香料如此大量的流通却导致了官方的进账,因为这就涉及到官方和民间利益的冲突,朝廷的海禁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他们也意识到越是严令禁止的,民间的反弹就会越大,如此民间贸易的趋势就会更汹涌。
其实也是能想到的,香料如此大的利润摆在眼前,继续发展的民间是很容易铤而走险的,与其都是做生意,不如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