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琪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白菜,古称“菘”“晚崧”,是我国主要的原产蔬菜,可谓“国菜”。它清清白白,平朴素洁,味美价廉,自古以来都是国人喜爱的“平民菜”。可竟有人专门为白菜树碑立传,何也?且听笔者道来。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风靡一时的台词出自豫剧《七品芝麻官》里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知县唐成之口。与唐成同时代的廉吏还有一位“芝麻官”徐九思,清正官声与其颇有相似之处。
徐九思(1495—1580年),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历任明代五世臣。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九思年届四十,初任句容县(今属江苏省)知县。当时官场积弊难清,贿赂横行,贪风尤盛。加之句容水灾、旱灾、蝗灾、震灾频仍,百姓缺吃少穿,但苛捐杂税却层出不穷,百姓不堪重负。
上任伊始,徐九思励精图治,为了告诫自己和下属关心百姓疾苦,倡树清廉俭朴之风,他在县衙前石屏屏面上画了一棵大白菜,画上方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两旁一副对联:“方丈高墙为户屏,一丛画菜辅官箴。”
身为知县的徐九思,“画菜辅官”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光是“辅助”他为官,而首先是自己身体力行。他为官清廉,厉行节俭,衣着朴素,寒不重裘,暑不易葛,过着寒苦的生活。他要求自己“不嗜肉,惟啖菜,佐脱粟”,平日里以蔬菜佐糙米饭,少有肉食。
在任句容县令的9年间,徐九思为民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当地父老爱戴。后来,徐九思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当地官员和百姓自发送行,并恳请他留下训词,以资勉励。徐公深有感触地说:“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意思是说:能勤,则不会衰败;能俭,就不会浪费;能忍,就会忍让谦恭,不至于引起无谓的争斗。这一临别赠言里的“俭、勤、忍”,被当地百姓奉为“徐公三字经”。
后来,这棵画在墙壁上的白菜,被后任官员请石匠刻成石碑,移至县署的西边,称作“白菜碑”。徐九思被世人称为“青菜知县”。
徐九思去世几十年后,句容籍的笪继良出任江西铅山县令,他效仿“青菜县令”徐九思,也在石板上画了一棵大白菜,亲题碑文:“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刻成“白菜碑”,立于县衙大堂,当作座右铭,以警示告诫自己和僚属,要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清白做人,清廉做官。
6年后,笪继良升任虔州州牧。当地群众深怀其德,集资在铅山老县城永平镇北彭溪桥兴建了“笪公祠”,将“白菜碑”竖于祠内,并购置田产,以供祀事。
现今,“笪公祠”早已圮毁,但“白菜碑”虽历400年春秋岁月,仍安然保存在永平镇古迹“报本坊”内。它像一位历史老人,向世人叙说着两位古代官员赓续政德政风,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故事。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