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嘉定十三年(1220)七月景献太子赵询去世。宁宗堂弟沂王赵抦的继子赵贵和就成为皇子人选。
宁宗下诏:
【资料图】
“皇侄、福州观察使贵和,沂靖惠王之子,犹朕之子也,重厚英敏,天禀夙成,属近且贤,闻于中外。蔽自朕志,爰举恩徽,以昭立爱之义。夫计安天下,强本为先,亲亲贤贤,厥有古始,非朕所得私也。其以为皇子,改赐名竑。”
从这个诏书可知,宁宗认为赵竑“属近且贤”,意即亲缘关系近且有贤德,其立赵竑为皇储的意向是明白无疑的。
1、得罪史弥远的皇储
越是这样,史弥远越是感到危急。赵贵和对史弥远专制朝政,并与杨皇后勾结浊乱后宫,十分痛恨,与史弥远已是水火不相容。赵贵和的一举一动早已置于史弥远的监视之下,他用重金买来一位擅长弹琴的美女,献给贵和,同时给美人家里丰厚的待遇,让美人负责监视贵和,把他的言行随时报告给史弥远。
这个美人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贵和极其宠爱,对她毫无防范。
有一次,贵和明言史弥远与杨后之事,并指着墙上地图上琼崖的地方说:
“吾他日得志,置史弥远于此。”
贵和私下还戏称史弥远为“新恩”,别人问他“新恩”何意。
他说,将来把史弥远不是流放到新州,就是放逐到恩州,故而称为“新恩”。史弥远听说后,心中极其愤恨,决定进一步试探贵和对他的态度。
七月七日乞巧节来临,史弥远给贵和送上奇玩珍宝,贵和不但不领情,还乘着酒兴发泄怨气,将史弥远送的奇玩摔碎于地。这破碎之声令史弥远不寒而栗,贵和登上皇位之日,就是他本人灭亡之时。
史弥远日夜不停地谋划着如何对付赵贵和,而贵和麻痹大意,不知道史弥远正在算计他。
由此可见,赵贵和对局势的认识不够清醒,低估了史弥远,从而表现很浮躁,没有耐心,不懂得韬光养晦,“其言露,其术疏”。他的处境日益险恶。当时担任王官教师的真德秀也为赵贵和感到忧虑,意识到他的做法将给他带来灾难,并及时地提醒他要改变对杨后和史弥远的态度,否则就不一定能得到皇位。
景献太子去世的次年(1221)六月,宁宗立赵贵和为皇子。这样,沂王嗣子、福州观察使赵贵和被正式立为皇子,更名为“竑”,进封祁国公,并且举行隆重礼仪,将立皇子这件关系赵宋统治的大事告天地、宗庙、社稷。赵竑由沂王后嗣升为宁宗皇子,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可惜,宁宗并没有及时将赵贵和立为太子。
2、皇储因何被废?
可是,就在赵竑立为皇子的当月,嘉定十四年六月,史弥远为赵与莒补秉义郎,开始了皇位的激烈角逐。这位新进的宗子的步伐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
嘉定十四年(1221)六月,补秉义郎。
嘉定十四年八月,授右监门卫大将军,赐名“贵诚”。同月,又授果州团练使,立为宁宗皇弟沂王嗣。
这初步实现了史弥远要先立赵与莒为沂王后,确立他身为皇侄的政治地位,为进一步争夺太子之位打下基础。
嘉定十五年,皇子赵竑进封济国公,任检校少保;同时赵贵诚(理宗)也加封邵州防御使,可谓步步紧逼跟进。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宁宗皇帝已染重病,不省人事,在史弥远操纵下,宣诏立赵贵诚(理宗)为皇子,改赐名“昀”。
至此,赵昀与赵竑并立为皇子,地位身分相等,登帝位已是万事俱备,只是等待时机了。
史弥远在不断抬高赵贵诚(理宗)地位的同时,想方设法诋毁皇子赵竑。
一方面,史弥远趁向宁宗奏事的机会,不断在宁宗面前数落赵竑的短处和“恶行”,动摇宁宗对赵竑的好感。在史弥远的一再诋毁下,宁宗皇帝开始相信皇子赵竑的种种不好,怀疑其能否担当大任。
宁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正月,史弥远进言之后,“忧形于色”,历数赵竑沉溺女色、亲昵群小、傲慢放纵、荒淫无度等品行缺陷。
宁宗也已开始相信史弥远对赵贵诚的好评,认为贵诚“皇侄端重英悟、可承宗祧,欲并立为皇子,续正元良之位”。史弥远趁机怂恿宁宗说:“圣意坚定如此,宗社之福。”但是,由于“事大体重”,史弥远不肯贸然行事。
另一方面,史弥远施展诡计,调拨、破坏赵竑与杨皇后的关系,达到杨皇后怨恨赵竑的目的。
起初杨皇后与赵竑本无矛盾,且杨皇后把侄孙女吴氏嫁给赵竑为夫人。
不过,吴氏“性极妒忌”,赵竑与吴氏又产生小的摩擦,赵竑盛怒之下误将杨皇后送的水晶双莲花打碎。吴氏随后入宫,就以皇子碎花之事向杨皇后告状,杨皇后极为气忿。
更让杨皇后怨恨的是,赵竑对她与史弥远以及外号“花儿王”的不正当关系表现出来的鄙视,赵竑曾在新装饰的素白屏风上书写“南恩新”三个大字,有人问他是何意思,他答道:“花儿王与史丞相通同为奸,待异日当窜之上二州也。”
当时社会上盛传“花儿王”(一位王姓官员)秽乱宫闱,市井民谣传唱这位淫乱后宫的人叫“花儿王开”。史弥远与杨皇后也有不正当关系。赵竑的话传出来,史弥远和王某找杨皇后密谋,策划废掉赵竑。
但我们从宁宗逝世后史弥远决定废掉济王赵竑、另立理宗时,杨皇后并不赞成为依据,知道杨皇后对赵竑的态度与史弥远对赵竑必欲废掉的态度有分歧。
赵竑本来完全可以与杨皇后建立、保持良好关系,但是由于他的唐突、浮躁,失去了杨皇后的有力援助。他年轻气盛,棱角分明,言谈举止过分张狂,不懂斗争策略,使自己日益陷于不利的境地。
3、理宗凭啥上位?
相形之下,赵昀表现得“极其恭顺”,沉着、冷静而有心计。在险恶而变化多端的陌生环境中,他沉默寡言,循规蹈矩,喜怒不形于色,并且谦卑有礼,尊师好学,绝不违背史弥远的旨意。
赵昀成为沂王后嗣,史弥远精心选择信得过的人担任他的老师,加强对他的教育和引导。
史弥远经过考察,决定选择国子学录(学官名,协助国子监掌管纠察国子监学生中不守学规者)郑清之担任赵昀的老师,同时也是赵昀的监督人,忠实地执行史弥远的教育思路。
史弥远为何选择郑清之担当此重任?
除了郑清之是进士、学官,具备讲官基本条件外,重要的有两条:
一是认为郑清之“忠实”,不会误其大事,这是最基本的;再就是他们同为庆元府鄞县人,有同乡之谊。这与史弥远看中余天锡大致相同,余天锡亦为进士,庆元府人,“性谨愿”,且曾为史弥远“延为弟子师”。
郑清之教导赵昀尽职尽责,每天教他读书作文,又购买来高宗的书法令他临摹。郑清之拜见史弥远时,就把贵诚写的诗文书法出示给他看,史弥远赞不绝口。
史弥远曾询问郑清之:“吾闻其贤已熟,大要竟何如?”郑清之回答说:“其人之贤,更仆不能数,然而一言以断之:不凡。”史弥远很满意,更加坚定了他拥立理宗的决心。
赵昀在朝堂或其它场合,均表现得庄重严肃,不苟言笑,颇具帝王风度,同时也令人捉摸不透。
他静观事态的发展,不敢流露自己的真实意向,用“凝重寡言”掩饰自己的惶恐和浅薄无知,用“矩度有常”来减少周围人对他的批评和反感。如果说皇子赵竑的性格主要是浮躁和莽撞,那么赵昀则表现得冷静而审时度势。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比赵竑明智,自不待言。
4、宁宗之死与杨皇后的阻挠
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宁宗病情恶化,史书没有载明其病症及病因。
同年闰八月,宁宗皇帝病逝于福宁殿,享年五十七岁。次年(理宗宝庆元年,1225)三月葬于会稽永茂陵。
关于宁宗的死因,有人说是史弥远将他毒死,宁宗不得善终。理宗嘉熙年间(1237一1240)太学博士邓若水曾指出:
“宁宗不豫,弥远急欲成其诈,此其心岂复愿先帝之生哉?先帝不得正其终,陛下不得正其始,臣请发冢斫棺,取其尸斩之,以谢在天之灵。”
《东南纪闻》则明确地说,宁宗病重,史弥远献金丹百粒,旋即去世。然而,官中之事极为机密,无有确证,只好让它成为一桩悬案。
宁宗逝世后,史弥远派遣郑清之到沂王府给赵昀通报情况,告诉他史弥远将拥立他为皇帝。赵昀内心极为矛盾,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不肯吐一字。郑清之再三解释,他默然不应。
最后,郑清之急了,极其诚恳地对他说:
“丞相以清之从游之久,故使布腹心于足下。今足下不答一语,则清之将何以复命于丞相?”
这时,他才拱手慢慢地含糊其辞地答道:“绍兴老母在。”他既不拒绝,同时也表达出他对这个行动的担忧,生怕事情不成,连累家人。
郑清之赶回去将他的言行报告史弥远,两人愈加叹其不凡。
这时,住在万岁巷的皇子赵竑正在焦急不安地等待召唤入宫,等了许久仍无动静。史弥远坚守宫中,紧张而有序地安排着宁宗善后和新主登基之事。他派遣皇宫卫队快去宣召皇子,特意叮嘱道:
“今所宣是祈靖惠王府皇子,非万岁巷皇子,苟误,则汝曹皆处斩!”
皇子赵竑已焦急难耐,透过墙缝,观察外面的动静,隐约看见宫中卫队从他的府前经过而不入,更加疑惑。不久,又看见他们簇拥着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过,天色昏暗,没有认出被簇拥的那个人是谁。赵竑这下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彻底弄糊涂了。
赵昀来到福宁殿,史弥远引领他到宁宗灵柩前,举哀完毕,然后再宣召皇子赵竑。
史弥远夜召赵昀入宫,杨皇后并不知道,史弥远担心她出面反对,于是擅自采取行动。史弥远派杨皇后之兄杨次山的儿子杨谷、杨石把废赵竑、立赵昀的打算通报杨皇后。
杨皇后不答应,说:“皇子赵竑是先帝所立,岂敢擅变?”当夜,杨谷、杨石往返七次奔走于史弥远与杨皇后之间,沟通意见,杨皇后还是不同意。
杨谷、杨石见姑母固执己见,急得跪在她面前哭泣哀求道:
“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苟不立之,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杨皇后沉默良久,掂量利害,最终让步了,问道:“其人安在?”史弥远召唤赵昀来到杨皇后跟前,杨皇后拊着他的背不情愿地说:“汝今为吾子矣!”
5、理宗继位的困难
史弥远在沟通杨皇后的同时,深夜召学士院翰林学士、知制诰程珌速速入宫。
程珌字怀古,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也是宋宁宗喜欢的臣子,这时担任学士院翰林学士、知制诰,备皇帝咨询顾问,负责撰写重要制诰诏令。翰林学士是一个清闲但很重要的官职,宋太宗曾称之为“神仙之职”。
程珌文思敏捷,少小成名,十岁咏冰,语出惊人。
宁宗去世,史弥远夜召程珌,程家大为惊恐。程秘之妻是孝宗朝丞相王淮的女儿,虽见过世面,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端,惊恐万状,止不住涕泣起来,怀疑程秘此次深夜被召入宫恐遭不测,暗中派人在后面跟踪窥探,当她得知史弥远出宫迎接,才收住泪水。史弥远拉着程秘的手一同进入宫禁。
程珌根据史弥远的授意,假冒宁宗皇帝的名义起草遗诏,文思泉涌,挥毫似飞,一夜之中一连串起草了二十五道诏令。程珌文风如此之健,除了天赋才气,还有一层挡不住的诱惑;原来史弥远为了说服他伪造宁宗遗诏,曾向他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和史弥远共同执政。其实,到后来史弥远却不肯兑现诺言,借口是程珌私下接受了杨皇后的赐予的一袋黄金,史弥远非常忌恨。
赵竑应命赶到,但每过一道关门,禁卫都严加盘查,把他的随从拒之门外。史弥远也引领他到宁宗灵柩前,举哀完毕,又带他出帐,令殿前禁军最高统领殿前都指挥使夏震看守住他。然后,史弥远召百官立班宣读宁宗遗诏,仍旧安排皇子赵竑处于原来皇子的位置,赵竑不解地问:“今日之事,我岂当仍在此班?”
夏震哄骗他说:“未宜制以前当在此,宣制后乃即位耳。”赵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很快,赵竑望见烛影之中有一人已坐在御座上,宣读遗诏完毕,负责殿前礼仪的阁门使赞呼万岁,百官拜舞,祝新皇帝即位。赵竑这时恍然大悟,不肯下拜,夏震揪住他的头,强迫他跪拜。事已至此,木已成舟,赵竑已无可奈何。
6、终究还是傀儡
皇子赵昀以史弥远伪造的宁宗皇帝遗诏登上皇帝宝座,尊杨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对皇子赵竑的安排是:
检校少保、武宁军节度使、济国公竑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
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随后,举行隆重祭礼,以新皇帝登宝位敬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诸陵。
杨皇后无奈接受现实,暂且垂帘听政,“以安人心”,但她突然变得倦于参与政治,手书曰:“此非吾志。”这表达了她的无奈和不满。
杨皇后虽不贤淑,但颇具政治头脑,出处进退,很有规矩。《宋史·杨皇后传》对她的评价是贴切的:“颇涉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任权术”。
自开禧三年(1207)与史弥远合谋诛杀自己的死敌韩侂胄以来,两人在政治舞台上里应外合,作为一位皇后想做的事几乎无不称心如意,想来这种日子已度过十八个春秋。这回废赵竑、立赵昀完全是史弥远一手操纵,不仅上欺先帝,伪造遗诏,连她这位多年旧交也瞒着,先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逼她认帐,真是欺人太甚,新主乃史弥远手中的傀儡,岂敢有自己的主张,而自己作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只是一种眼下必要的稳定政局、安定人心的工具而已。
理宗登上皇位,全靠史弥远一手操纵。时人和后世史家对史弥远擅废皇子赵竑的无君之罪,纷纷挞伐唾骂,甚至认为其无君之罪比秦桧更大。
清赵翼说:
“桧杀岳飞、窜赵鼎等,弥远侧擅废宁宗所建皇子,而别立嗣君,其无君之罪更甚于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