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四川省与周边各地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四川省与云南省、四川省与贵州省、四川省与重庆市之间的区划变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与陕西省进行了一轮区划变迁,四川省9个乡镇的200多个村庄,陆陆续续划入了陕西省管理。今天,我们就聊聊两省之间区划变迁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聊聊四川省的基本情况。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同时也是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大省。2021年,四川省的GDP总量达到了5万多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四川省的总人口8700多万,在全国各个省份中,排名非常靠前。四川省的气候适中,属于盆地结构,四川省的粮食产量很高,种类非常丰富。
四川省的生活非常舒适,出现了“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的说法。四川省的管辖面积很大,下辖了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总计21个地级区划。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自治州、甘孜自治州、凉山自治州。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综合实力很强,在西南地区拥有很大的优势。成都市和重庆市联合打造的川渝城市群,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四川省北部的地形结构很复杂,四川北部、陕西南部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自古以来,从四川进入关中或者从关中进入四川,都必须经过汉中。
在我国各个区域中,汉中属于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军阀混战或者南北对峙的过程中,江淮一线的徐州、湖广一线的襄阳、川陕一线的汉中,都是必须扼守的战略要地。我们以汉中为例,连接了巴蜀之地和关中平原,属于两大板块的咽喉所在。对于北方政权来说,控制了汉中以后,进能够直取巴蜀,退能够扼守三秦大地。
对于控制西南地区的政权来说,则是正好相反。夺得了汉中地区,进能够北伐关中,退能够拱卫成都。对于南北双方来说,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因此,从三国时代到南北朝对峙,再到五代十国,汉中都是各路势力必须争夺的要地。在解放战争中,第一野战军还发起了汉中战役,打开了北线入川的通道。
在东汉末期,为了争夺汉中,曹操和刘备进行了著名的汉中大战,双方投入了一系列的名将和精锐部队。最终,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地区,掌握了西线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孙权仍在死磕合肥。对于汉中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出现了“秦巴咽喉、襟陇带蜀。气候居南北之适中,物产兼东西之共有”的说法。在三国时期,车骑将军黄权曾表示:“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
蜀郡太守杨洪曾说:“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南宋统治时期,面对北方的金国,西南地区的官员表示:“汉中形胜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陇石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由此可见,汉中属于确保西南安全的屏障。
元朝之前,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并没有省级区划的概念。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帝国。对于元朝来说,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并不合适。因此,元朝在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之后,推出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陕西行省、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等等。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继续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进而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在明朝统治时期,由于西北地区的实际需要,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南下。明朝撤销了甘肃省,并入了陕西省。明朝的陕西省,其实相当于现在的陕、甘、宁三个地区,管辖范围非常大。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陕西省面积太大,再加上地形复杂、民风尚武,存在不小的管理难度。康熙皇帝在位初期,清朝重新设立了甘肃省。在清朝统治时期,陕西省的区划格局逐步形成。至于四川省和陕西省的省界,由于山地重叠,始终没有划分清楚。有的群众居住在四川省一侧,籍贯则隶属于汉中府。
还有的群众,居住在陕西省一侧,籍贯上则隶属于四川省的保宁府、太平府等地管理。这个问题属于老大难问题,从明朝一直持续到近现代时期。由于测绘条件有限,两省之间省界的部分区域,始终模糊不清,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各路军阀忙于混战,根本无力调整各地的区划。
尤其是四川,出现了大小军阀争霸的情况,相互混战长达10多年时间,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根本不用指望四川军阀与陕西军阀之间调整区划。一转眼到了建国之初,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随着经济建设进入了正规,四川、陕西交界地区的测绘工作,陆续展开。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四川与陕西两省的省界,划分已经非常清楚。在此期间,两省的区划开始进行调整。1954年12月,四川省达县专区通江县的广家乡等8个乡镇,合计将近200个乡村,划入了陕西省汉中专区的南郑县管理。1957年,四川省绵阳旺苍县的三道乡,合计几十个乡村,划入了陕西省汉中专区的南郑县管理。
换而言之,在50年代,四川省的9个乡镇,合计200多个村庄,划入了陕西省管理。当然,与此同时,陕西省的部分乡镇,大约几十个村庄,陆陆续续划入了四川省管理。历经这一轮区划变迁以后,两省的省界基本上稳定下来。目前,四川省与陕西省的互动性已经大大提高。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