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对敌人和劳苦大众的一种态度。

通过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鲁迅是一位正义凛然的人,对待敌人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尤其是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先生敢于怒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

与战场上用枪炮消灭敌人的将士不同,鲁迅先生手中的笔杆子也能爆发出惊人的威力,批判社会黑暗,那是一种无形的杀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鲁迅是敢于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文人,批判过许多名人,用词犀利且毒辣,让人难堪。对于那些贪官污吏,作风不良的文人,甚至是日本人,鲁迅从不手软,用手中的笔骂他们,丝毫不惧被报复。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蒋介石这个人物争议很大,鲁迅为何从来都没骂过他?

被鲁迅骂过的名人

鲁迅先生在骂人方面实在狂野,民国时期,被他骂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人之众,包括作家,学者、诗人、哲学家、戏剧大师、政界要人、军阀头子,大学校长等,甚至连亲兄弟周作人也没放过。

鲁迅骂人有一个特点,他眼里揉不进任何沙子,只要看不惯对方就骂,不管是谁,背景权力如何,该批就批,该骂就骂,毫不留情,在民国算是一股“清流”。

被鲁迅骂过的对象中,有几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人,如郭沫若,梁实秋、胡适、徐志摩,周作人等。

要说谁被鲁迅骂得最惨,郭沫若无疑是榜上有名的,二人的骂战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郭沫若与鲁迅在婚姻上有一个共同点,都经历了包办婚姻,鲁迅娶了朱安,郭沫若娶了张琼华。

二人对待包办婚姻妻子的态度不同,鲁迅虽然不喜欢朱安,但一直养着她,劝她放弃裹脚、多读书,只是朱安在思想上没有打开,拒绝了鲁迅的好意,不愿意让步。

郭沫若与张琼华结婚仅仅只有5天,就一纸休书丢在家里,自己去日本了,留下张琼华一个人照顾公婆。

张琼华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即便被郭沫若抛弃,也一直认真照顾公婆,孤苦伶仃地走完了一生。

郭沫若去日本后,又与一位日本贵族女子结婚了,两人有几个孩子。结果没几年,郭沫若抛弃在日本的妻子,独自回国。回国后,郭沫若与《救亡日报》社成员于立群结婚。

起初,鲁迅在离婚未果后,与许广平和朱安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郭沫若得知后,写下了“衣冠禽兽”四个字来批评鲁迅。

那个年代文人之间耍嘴皮子很正常,见多不怪了,鲁迅也不甘示弱,一看这位抛妻弃子的郭沫若真是狂妄,敢来嘲笑自己,当即反击“才子加流氓”五个大字。

最初,郭沫若等人创立《创造社》之初,就是打着批判鲁迅为由头,在发展的过程中愈来愈烈。在那个文人革命的年代,郭沫若等人把鲁迅描绘成“封建余孽”和“法西斯”。

动笔方面,鲁迅还真不输给任何人,考虑到郭沫若等批评自己并无恶意,鲁迅也笔下留情,回应了一句“近来大看不起郭沫若、田汉之流。”

这是郭沫若与鲁迅骂战的开始,后来愈演愈烈。网上流传着一句鲁迅骂郭沫若的话,有一个版本是:“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 到了眼前。哦,原来是沫若先生。”

当然,这句话在鲁迅的著作中并没有找到,出处不详,或许是后人根据鲁迅先生的口吻,对郭沫若感情方面的一种批评。

尽管郭沫若与鲁迅的“骂战”持续了几十年,但谁都没有真正放在心上,只是那个时代文人的一种消遣罢了。

鲁迅为何没有骂过蒋介石?

鲁迅疾恶如仇的性格,被他骂过的人数不胜数,可奇怪的是,他从未在公开场合下骂过蒋介石一句话。对于当时最大的反动派,鲁迅为何一句都不说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鲁迅与蒋介石的关系不一般,二人都是浙江人,且曾留学日本。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和蒋介石都加入了革命组织,参加了敢死队,就是那个光复会组织,它就是个以暗杀为主的敢死队组织。

有一次,鲁迅被组织安排一次暗杀任务,行动前他反悔了,告诉负责人“如果我被抓住,被砍头, 剩下我的母亲,谁负责赡养她呢?”

负责人也没有为难鲁迅,让他放弃了任务,改派他人。同样,革命军在攻打杭州的时候,蒋介石的敢死队队长,执行任务前,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内容是“誓为革命牺牲, 希望母亲不要挂念,恕儿不孝之罪”。

当然,这里不是说鲁迅贪生怕死,蒋介石舍生忘死,只是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

从内心深处而言,早期的蒋介石让鲁迅很敬佩,他代表着革命,进步的力量。

1926年10月,鲁迅给爱人许广平的书信中首次提到蒋介石:

现在我最恨什么“学者只讲学问,不问派别”这些话,假如研究造炮的学者,将不问是蒋介石,是吴佩孚,都为之造么?”

那年鲁迅45岁,是一名大学教授,正是他思想的巅峰时期,从提到蒋介石的这段话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是站在蒋介石这边的。

随着蒋介石势力越来越大,鲁迅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但依旧没有在公开场合下骂过他一句话。

有意思的是,1930年2月,鲁迅与郁达夫等文人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号召争取言论自由,结果却被民国政府通缉。然而,这份通缉令公布了7年时间,鲁迅的行踪并不神秘,却始终没有被抓,说明当局并非真是抓他。

有人说,国民党反动派之所以不敢对鲁迅下手,是怕他威望太高,不好收场。这个解释并不成立,理由是当时有众多名气与鲁迅相当的文人被反动派杀害了,比如史量才。鲁迅能够全身而退,与蒋介石对他的欣赏是离不开的。

史量才

1930年12月,有人向蒋介石告密,说教育部的特约编辑周豫才就是鲁迅,就是那个通缉在案的人。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派人抓鲁迅,反而想着拉拢他。蒋介石说:

“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没有?应该派这样的人,去找他,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事,很高兴。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

尽管鲁迅没有骂过蒋介石,但是对他的示好,也明确表示了拒绝。鲁迅是一位聪明人,他知道蒋介石的手段和心眼,因此,文章中不会指名道姓骂他。

总的来说,鲁迅是一位懂得迂回的斗士,不会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把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只有活着才能写出更多的作品,用自己手上的笔来唤醒更多的人。

正如当年鲁迅拒绝执行暗杀任务那样,他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蒋介石与鲁迅是同乡,二人革命早期有类似的经历,加上鲁迅没有公开反对蒋介石,老蒋也犯不着去害他。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作家的身份是兼职,他的本职工作是在民国教育部任职,而且还是二把手,每月月薪300大洋,这笔钱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民国发给他的,算是一种照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