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姓朱和老百姓杀猪吃猪肉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现在看来两者完全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在古代,这确实是关系到掉脑袋的大事。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代讲究的避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制定了很多措施,比如礼乐规格、服饰穿着等等,而避讳也属于其中一种。在说话或者写文时,如果遇到含有君主、长辈尊亲、先贤名字的字时,不能直接说出或者写出来以表示尊重。
其实,避讳这种规矩在周朝就出现了,《公羊传》记载: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这就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后世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和扩充,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且苛刻的避讳制度。
而众所周知,明朝皇帝都姓朱,为了避讳皇帝的姓,民间从事杀猪行业的屠夫,或者是想吃猪肉的百姓就遇到了难题,那么朱元璋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古人注重避讳
古人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备且复杂的避讳制度,在涉及到避讳问题时,无论何时都要小心应对,因为这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手中一件非常好用的工具,毕竟需要避讳的字有些多,很难完全记住。
本来并无大错,但统治者就可以利用避讳这件事情来“找茬”,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常见的避讳类型大致可以分为6种。
其一是国讳。这种避讳等级最高,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遵守,本来国讳只指皇帝本人或者父祖的名字,后来这一范围逐渐扩大,连皇后及其父祖名字、帝后谥号等也被编入其中。
比如,阴历一月也叫正月,在这一个月中,皇帝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商讨新一年的国事,而因为秦始皇名为“政”,与正谐音,于是秦朝将“正月”改称为“端月”。
其二是家讳。这一避讳很好理解,指的是在家族内部需要避讳父祖名,不过因家讳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古人可不少,比如唐代李贺,因其父名“晋肃”,而晋与进音同,所以一些人就以此为理由阻扰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于是李贺愤而离场,终生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其三是内讳,也称妇讳。与家讳需要避开父祖名不同,内讳则需要避开母祖名,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所以每当林黛玉读书遇到“敏”字时,总把它读作密字以作区分,在写字时若是遇到就故意少写两笔以表示尊重。
其四是圣讳。这种避讳每个朝代都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是古之圣人,比如老子、孟子、孔子等等。
其五是宪讳。这个避讳避开的是上司官员的名讳,这种其实不多,比较出名的则是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故事。
其六是个人讳。这种避讳一般没有统一的对象,大多是权贵依仗自己的权势强行要求别人避讳,如果不避讳就对其做出惩罚。
改一字,解决百姓问题
尽管避讳很多,但也不能因为避讳连基本的书写交谈都不行了,于是古人对躲开避讳也有相应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改字法”,用同音或者同义字代替本字,前文说过的“端月”一词就是由此而改。
唐太宗李世民在避讳这方面就开明得多,尤其是涉及到自己姓名方面,不是强硬要求所有字都要避讳,比如李世民名字中的“世”需要避讳,因此有人建议“民”也应该避讳,但李世民想了之后下旨说,这两个字都是常用字,如果都禁用会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只要两字不连用就行了。
李世民很开明,不过他儿子李治可就不这样了,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李世民的孝顺,他规定凡是涉及到“世”、“民”两字的都不能用。比如,三省六部中的民部改为户部,大将李世勣干脆改名成了李勣。
明太祖朱元璋对避讳一事也有自己的办法,而且关于朱元璋的故事更加有精彩有趣。朱元璋因为自己姓朱,所以在提到猪字时通常使用雅称,有一次朱元璋嘴馋想吃猪肉,于是命厨子给自己做一道“元宝肉”。
厨子们哪里知道元宝肉是什么,只好凭自己理解分别将羊肉、牛肉做成元宝形状,朱元璋尝了之后发现不是猪肉当即大怒,幸好马皇后及时赶来才令厨子们免遭惩罚。
无独有偶,有一次除夕时,朱元璋出宫微服私访,看到一家百姓不贴春联也不挂灯,出于好奇,朱元璋敲门拜访这家百姓。经过交谈之后才得知,原来这户人家原本以屠宰、买卖猪肉为营生,因为犯忌,这个活没法干了,家里连一个喜庆年都过不了。
接连两件事让朱元璋意识到,猪肉是一种大众肉食,因为避讳自己的姓给百姓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回朝和大臣们商量以后,决定使用与猪同义不同音的“豕”来代替猪字,这样一来不仅避开了皇姓,也不会产生歧义。
明武宗禁猪令
不过很多老百姓们大字不识一个,这个字实在太难认读了,于是聪明的劳动人民结合猪的特点给猪起了两个外号“哼哼”、“肥肥”,这样也不会触犯老朱家的禁忌。不过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他居然禁止民间养猪、杀猪。
在朱厚照看来,他的属相是猪,自己的姓氏也是朱,百姓们将猪作为家畜是对自己的不尊敬。于是在第五次巡游期间,朱厚照脑袋一热居然下了一道《禁猪令》: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 ……即将豕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也就是说,朝廷不允许百姓们再养猪了,如果有人违反规定养猪,全家老小都要受到充军的处罚。这下,百姓们可真慌了,尤其是江北地区,谁家没养着几头猪啊,可在朝廷颁布的法令面前,百姓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将家中的猪赶快处理了。
《禁猪令》颁布之后,民怨沸腾,内阁重臣杨廷和与管理国家祭祀的礼部官员纷纷递交奏折请求废除这一不当法令。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朱厚照最终不得不悄悄取消禁猪令,大明这场禁猪闹剧才得以落下帷幕。
结语
明君之所以被称为明君,主要还是看为百姓做出了多少实事,朱元璋完全可以不顾百姓的想法,坚持要求百姓们避讳,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是替百姓们着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他被称为明君的原因之一,而后世的朱厚照却反其道而行之,怪不得被称为荒唐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