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仪式上,能够获授将衔的开国功臣,每一位都非等闲之辈。他们早在红军时期就投身革命,血雨腥风几十载,经历无数次战斗,身上也留下很多战争带来的印记,幸运的是他们等到了革命胜利那一天。
55位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是萧华将军,当年他只有39岁,另两位最年轻开国上将,则是40岁的陈锡联和刘震,三位年纪轻轻就荣获如此荣耀,令人致敬,今天我们说得就是40岁获授上将的刘震将军。
【资料图】
投身革命
刘震1915年生于湖北孝感一个农民家庭。儿子降生时,父亲刘德显希望儿子能像辛弃疾一样,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就以辛弃疾的名字(幼安),给儿子取名刘幼安。
要说刘震的童年经历还真是不容易,他五岁时,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既要侍候双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刘震,地里的活也不能停,一年到头得不到停歇。
刘震10岁那年,父亲患上哮喘,干不了重活,年幼的刘震挑起生活的重担,早早尝尽人间的疾苦。
15岁那年,红军来到孝感,带领大家开展土地革命,穷苦百姓翻身过上了好日子,刘震也响应号召参加了赤卫队,两年后红军扩编,他也跟随赤卫队加入红军,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这一年,刘震也只有17岁,年纪不大,胆子也不小。刚参军不久就随部队参加了战斗,第一次上战场的刘震一点不害怕,还靠手里的大刀俘虏的两名敌军,让他一下子出了名。
正因为他这份胆识,几个月后,他被分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四大队一分队一班,这个班后来走出三名开国将军,班长陈先瑞是中将,战士刘震和韩先楚是上将。
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向川陕地区转移。刘震所在的鄂东北道特务第四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队,成为鄂豫皖仅有的留守红军。
虽然他们兵员少,但在徐海东、吴焕先的领导下,抵制住敌人的多次“围剿”进攻,肩扛红色旗帜屹立不倒。到了1934年他们还打了一次大胜仗。
三句话连升三级
1934年5月6日,手枪团在徐海东带领下,偷袭了位于罗田县城的敌军后方仓库。当时徐海东与吴焕先分兵两路,从西门和北门两个方向进攻,城内守敌两面守敌,很快支撑不住,最终被我军攻入,县长吴炳忠见大势已去,带着家人和残余兵力逃出城外。
这一战可真是大丰收,缴获了银元7000多枚,以及大量武器弹药,这也是红25军一年多取得的首次大胜仗,丰厚的战略物资对陷入困境的红25军,可是解了燃眉之急。
回到根据地后,徐海东按照惯例开了党支部总结会议,刘震作为党员当然也参加了。会议上徐军长让大家积极发言,总结一下这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
难得有这么大的战绩,当然大家都是说取胜经验,不过轮到刘震发言时,他却说:
“军长,我认为这次战斗的指挥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要是没有这些失误,战果可能会更大”。
此话一出的,所有人不说话了,这次战斗就是军长和政委指挥的,要说失误,就是批评两位首长了,刘震的胆子可真大。
徐海东也认识刘震,知道他是手枪队的副班长,没想到这个小班长倒有些不同见解,就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让他说下去。
没想到刘震一说就是三条:
先是战术有问题,开始进攻山头时,咱们的火力没安置好,机枪没起到掩护作用,要不可以减少一些伤亡。
其次,安排人员进仓库搬运物资时间不及时,要是再早半个小时,那缴获的物资还要多。
最后就是我们退出城时,秩序有些混乱,幸亏敌人援军还没有赶到,要不然就麻烦了。
徐海东一听,这分析得头头是道,有些连自己都没想到,这可是个人才啊。当时他称赞道:“刘震同志讲得不错,很有远见,肯用脑,以他的能力我看能当指导员了”。
大家以为军长说笑,就都笑了起来,没想到几天后,刘震还真升为连指导员,大家都说刘震,说了三句话就官升了两级半。
四野头号虎将
抗战胜利后,刘震调任东北,1946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二纵队司令员,纵队政委是吴法宪,两人当年在新四军是上下级关系,如今成了搭档,合作自然没问题。
刘震打仗很有一套,但是会议上讨论任何问题,都会先询问一下政委的意见,领导班子和气,队伍战斗力自然上得去,在两人带领下,二纵迅速成长为以打大仗、硬仗而闻名的“东北猛虎军”,与一纵、三纵、四纵、六纵同为东北野战军主力。
不过在野司眼里,属二纵最能打,尤其二纵五师,被野司称为东北部队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能力强,进步快,战斗力丰富,能攻能守,善于运动夜战,攻坚能力也很强,是东北部队的头等主力师。
有这样的部下,刘震的二纵自然属于东野头号主力部队,他也被称为四野头号虎将。
建国后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入朝作战,当时在彭老总提议下,刘震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此时中国空军刚组建不久,仅有作战飞机一百多架,驾驶员飞行时间还不到20小时,无论什么方面都无法与联合国军相比。
不过在刘震的带领下,志愿军空军是边学边战,十个团按计划进行论战锻炼,先后击落敌机123架,击伤41架,志愿军被击落84架,击伤28架,一个新成立的空军部队,取得这样的战绩非常了不起。
刘震将军这么厉害,他的后人也毫不逊色,三个儿子有两人是将军,一家人竟走出三位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