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中,太后乌雅氏和雍正,可谓是一对纠结的母子。
【资料图】
两人相爱相杀,有N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
乌雅氏在弥留之际,儿子雍正急匆匆地赶到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
正当雍正以为母亲要说一些疼爱之语时,乌雅氏却在昏睡间迷迷糊糊地呓语,其临死之前的一句梦话,却气得雍正恨不得当场掐死她。
在真实的历史中,太后乌雅氏和雍正的关系确实十分拧巴纠结。
她曾对雍正百般刁难,态度十分冷漠,让人怀疑雍正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母子为权臣暗自较量
雍正登基后,开始对一些飞扬跋扈、结党营私的老臣进行清算,年羹尧被清除后就轮到了隆科多。
雍正打定主意要除掉隆科多,却非常在意太后乌雅氏的态度,因为他知道,皇额娘和隆科多有青梅竹马之交,关系很不一般。
太后得知皇帝的心思后,几次极力劝阻,表示隆科多已经年老,还不如让他回去颐养天年。
但雍正见亲妈对隆科多这么维护,就越要赶尽杀绝。
太后无奈地说:“本以为隆科多晚年能得个善终,原来皇帝还是容不下他。”
而雍正早已对两人的关系耿耿于怀,他恨母亲对父皇的背叛,也讨厌隆科多的胆大妄为。
太后在处理年羹尧时,曾和儿子一起谋划,这时到了隆科多时却态度大变,让雍正不是滋味。
雍正讽刺自己的母亲:“为何到了科隆多却百般呵护?难道少年相识之情,真是恩深义重吗?”
太后内心也很强大,表示年羮尧确实该杀,但重臣不能杀太多,这也是为了皇帝的名声。
雍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太后:“别人都可以放过,隆科多是非死不可!”
怕太后不死心,雍正还给了她重重一击,表示当年皇阿玛不知道两人的关系,但自己对两人的事很清楚,杀隆科多也是为了维护太后的名声。
雍正还给太后出了一个选择题,儿子的皇位和青梅竹马的爱人哪个更重要。
如果舍不得隆科多,那就是舍得了儿子千辛万苦夺来的皇位。
皇帝还进行威迫利诱:“皇额娘替儿子料理了隆科多,让儿子免招恶名。”
于是太后艰难地做出了选择,她和儿子的较量一败涂地。
更残忍的是,她还要为亲儿子的颜面考虑,亲自向“初恋男友”动手。
于是,太后炒了两个小菜,准备好了美酒竹叶青,到了隆科多被囚禁的畅春园。
太后还安慰隆科多,表示自己会为他向皇帝求情,但知道已经不可能了。
隆科多往杯子里倒了酒,忍不住潸然泪下:“一醉解千愁,太后亲自下厨,奴才感激不尽。”
这时太后依然念及旧情,追问隆科多,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乌雅成璧。
“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是成璧。”隆科多说完后,他的鼻子里却流出了鲜血,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两人的对话,仿佛再次重复当年的誓言,又都在用年轻时的记忆让对方放松警惕。
而隆科多的“表白”,确实也为太后的内心增加一些愧疚。
太后知道亲儿子的皇位最重要,自己青梅竹马的爱情只能舍弃。
她以为可以解开母子心结时,自己和儿子的感情却越来越冷。
到死也要互掐一番
太后完成了清算“初恋男友”这件大事后,已是心力交瘁,马上大病了一场。
皇帝听说太后病重的消息,就是不去看望她,还表示:“说不定她还恨我呢,朕去干什么?”
而皇帝被安陵容的香薰撂倒后,发了高烧,晕倒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太后得知儿子生病后还是妥协了,拖着病体主持大局,慈爱地看望昏迷的儿子。
就这样,两人结束了冷战,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母子关系。
皇后宜修觉得太后病怏快的,看起来“好欺负”,对太后冷嘲热讽。
太后气坏了,觉得皇后太嚣张,必须有制衡才行,于是坚持和儿子统一战线,把儿子的心上人甄嬛接回了宫。
甄嬛回宫后生了龙凤胎,宫里一片喜气洋洋。
那段时间,雍正母子二人破天荒地过了一段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日子,太后也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
可是好景不长,太后的身体越来越差,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大家都知道她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嫔妃们都聚集在太后的寝宫内哭哭啼啼,儿子雍正呆在她床边寸步不离。
雍正轻轻地握着母亲的手,他多么希望母亲能说些关爱自己的话。
而太后在弥留之际,依然惦念着青梅竹马的爱人隆科多。
她懊恼后悔,也非常不甘心,迷迷糊糊地说道:“你负了我,你答应过的,选秀一过就娶我。”
雍正听了母亲如泣如诉的呓语后,瞬间变了脸色。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移开了握着母亲的手。
雍正强忍心中的怒气,但他还是坚持听母亲把话说完,这时嫔妃们已经识趣地离开了,谁知两人很快杠了起来。
太后知道自己不行了,非常挂念老十四,心心念念地想要见小儿子一面。
雍正更生气了,自己就守在身边,结果母亲纠结惦念的都是别人,可见自己在母亲心里的位置,要排到好几名。
老十四从小跟自己抢母爱、长大跟自己抢皇位,还要处心积虑害自己,母亲临死前却非要见自己的劲敌。
雍正沉着脸直言:“儿子不比老十四是你亲手带大,陪伴你的时间不多,这种时候就让儿子陪着你吧。”
儿子握着母亲的手佯装安慰,太后却气得直冒眼泪。
太后的语气非常虚弱,她恳求着说:“就是不肯放过老十四是吗?就当我求你,放了你弟弟吧。”
面对母亲的要求,雍正果断地拒绝了,并让母亲不要操心朝廷的事。
太后非常失望,说的话已字字戳心:“皇帝,你幽禁皇亲、手足相残,连你弟弟都不肯放过,你会落得六亲不认,骨肉分离的地步。”
这句话带着“诅咒”意味,刺得雍正血气上涌。
他怒火冲天地说:“是他们逼的,儿子已是孝顺之极,有些话和您实在不必说了,也很感激皇额娘,替儿子料理了隆科多。”
这句诛心的话如迎头暴击,太后更是泪如雨下,内心如撕裂一般疼痛。
到了太后的最后关头,雍正还不忘记拿隆科多气她。
两人互相捅着对方的心窝子,到死也要互掐一番。
太后去世后,雍正明白那个对自己又爱又恨的母亲,永远离开了自己。
他眼中闪着泪花,走到母亲床前跪下,落寞而伤感地说:“皇额娘,快睡吧,好长大,长大把弓拉响,这样哄孩子的歌,你都从来没有给我唱过……”
雍正的思绪仿佛又飘回了孩提时代,他也没想到,和母亲的关系会闹到这样一个地步。
母子二人的“孽缘”
乌雅氏18岁时,顺利生下了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禛,但她身份微寒,没有权力抚养孩子。
这时康熙皇帝宠爱的佟贵妃丧子,为了安慰佟贵妃,康熙就把刚出生才10天的胤禛交由佟佳氏抚养。
乌雅氏对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日思夜想,平时却跟没有跟这个孩子亲近的可能,孩子的起居都有奶娘照顾。
每到庆典的时候,乌雅氏才会看到亲儿子。
让她欣慰的是,佟佳氏对养子很爱护,给了胤禛十足的安全感,也抬高了儿子庶出的地位。
只是在儿子的生命里,乌雅氏成了一个局外人。
在乌雅氏得宠的10年间,陆续生了三子三女,不过两女一子都夭折了。
大儿子被抱走,二儿子过早去世,让她的生活过得有点凄凉。
乌雅氏在29岁时,生下了小儿子胤禵。
这时乌雅氏已封为德妃,终于可以亲手抚养自己的孩子,于是把满满的爱都给了小儿子。
胤禛11岁时,佟贵妃病重,胤禛在养母的寝宫前长跪不起,为养母祈福,但这样的孝心也让乌雅氏五味杂陈。
佟贵妃因病去世后,胤禛回到生母乌雅氏的身边,但他并没有感受到母爱。
十四弟胤禵这时才两三岁,正是需要照顾的年纪,乌雅氏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胤禛,母子间的关系很淡漠。
在《大义觉迷录》中记载,胤禛每天凌晨三到五点就给德妃请安。
这时德妃压根没有起床,胤禛就是故意挑这个时间,避免两人见面时尴尬。
由于养母早逝,在生母那里又得不到母爱,胤禛的性格非常孤僻。
康熙也曾指责他“喜怒不定”,胤禛因此而潜心学习佛法,从而训练得“喜怒不形于色”。
康熙早期的时候不太喜欢胤禛,而是更喜欢十四阿哥胤禵,还时常带着他出巡。
清宫里规定,皇子18岁时要搬出紫禁城,而胤禵满18岁时,却依然留在宫内。
这段时间里,对比胤禵备爱宠爱之下,胤禛就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是个毫不起眼的小透明。
康熙四十七年,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德妃的两个儿子成了劲敌。
正当大家都以为康熙会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时,胤禛却成了平空杀出的黑马。
胤禛要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作为生母的乌雅氏却开心不起来,她甚至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为了阻止雍正登基,德妃不受礼、不接尊号、不移宫,甚至寻死觅活,对雍正百般刁难。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对母子的争斗远比电视剧中还要激烈。
雍正登基即成事实,德妃就这么见不得自己的儿子好,这样的阻挠又有何意义?
母子缘尽,愿来世不再相逢
德妃这么决绝地抗争,很多人觉得她记恨雍正抢了小儿子允禵的皇位。
但两个儿子都是亲生的,无论哪个儿子当皇帝,她都是太后,没必要这样寻死觅活。
允禛获得九子夺嫡的胜利后,允禵被变相幽禁。
德妃知道雍正对小儿子恨之入骨,或许会除之而后快,为了救出小儿子,自然会想尽办法。
穷其后半生,她也是为了调和两个儿子的矛盾,但生前她都没有做到,死后更是做不到了。
雍正认为母亲偏袒十四弟,所以母子俩的关系很疏离,若有来世,也不愿再相见。
雍正生前一直软禁着允禵,直到乾隆时期,允禵才重新获得自由。
在很多人眼里,德妃从小宫女逆袭到太后,儿子当上了皇帝,她已是人生赢家。
但对她来说,想守护的人一个都没护住,亲儿子老是逼着她做选择题,选了还不能有任何不甘和愧疚。
登上太后之位后,权势滔天只是浮云,她成了棋局中身不由已的棋子,求而不得而生怨,爱恨交织是必然。
很多人说,雍正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乌雅氏的母爱。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乌雅氏已经做出了选择,她为了亲儿子的皇位,也付出了很多。
雍正从小由别人抚养长大,他对生母的爱是总是持怀疑态度,时常想要检验一下。
但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保护弱小的孩子是她的本能,如果被囚禁的是雍正,相信她也会奋不顾身地保护。
这对倔强的母子也曾追求纯真而隽永的情感,但在人性复杂的深宫中,这不过是一种奢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