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的异国他乡,他们将要在冰天雪地里和装备精良的美军殊死血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数不清的战斗英雄,其中,黄继光的事迹传播得尤为广泛,他舍命堵枪口的悲壮行为已经成为了志愿军的精神丰碑。
1952年,一位女护士冒险抢回了烈士黄继光的遗体,按理说,这位女护士每提及这件事情应该会感到自豪,但她在晚年回忆此事时却遗憾不已地叹息:当年自己忘了一件事情。
这位女护士名叫王清珍,1936年,她出身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武汉面临沦陷的危机,她的家庭便一路向西南迁移,最终在贵州威宁县落了脚。
但这里也并非安宁之地。尤其在新中国建立之前,贵州山区复杂,土匪众多,王清珍和她的家人常常遭到土匪的打劫,日子苦不堪言。幸运的是,当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南进,来到了贵州的土地。而来到这里的解放军部队,正是日后在朝鲜战场上声名大振的第15军。
第15军来到贵州后,帮助当地人民清剿了盘踞于此的国军和土匪,完成了解放大业。而且解放军秋毫无犯,从来没有占据民房的行为,宁可在晚上睡在路边,也绝不扰民。因此在王清珍和她的家人眼中,解放军俨然就是他们的亲人,王清珍也就此有了加入解放军的想法。
朝鲜战场
不过,对于解放军来说,王清珍只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因此参军处的人员没有接受王清珍的参军申请。
结果王清珍父亲的一番话打动了工作人员:这里土匪这么多,万一哪天他们回来了,我的女儿不就被抢走了吗?只有让她待在解放军的部队里,我们才能放心!
最终,王清珍被解放军接收为卫生员,承担后方医护的任务。
1950年,第15军应上级命令,入朝作战。王清珍也跟随部队来到了万里之外的朝鲜战场。在这里,王清珍头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她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前些天还有说有笑的战士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许多战友甚至连遗体都不完整,变得面目全非。
一开始,王清珍还是一边哭泣一边救助伤员的小护士,但随着战事的进行,王清珍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她不再哭哭啼啼地完成任务,而是带着乐观的情绪鼓励伤员重整意志,帮助他们树立活下去的信念。经过战火的磨练,王清珍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坚强的从军护士,为了多救一个伤员,王清珍愿意付出百倍的努力。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这是抗美援朝中最残酷的战役。第15军作为防守阵地的主力部队,伤亡尤其惨重,而黄继光的事迹就是在上甘岭诞生的。他为了完成捣毁敌军火力点的目标,不惜用自己的躯体堵住敌人碉堡的设计孔,最终壮烈牺牲。由于当时战场过于激烈,黄继光烈士的遗体收回极其困难,此时王清珍站了出来,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遗憾的事情
为了夺回牺牲在一线的黄继光烈士遗体,王清珍与另外两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以及一名志愿军战士一起行动,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最终背回了黄继光的遗体。由于距离黄继光牺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的遗体都已经明显僵硬,手臂仍保持着扑向碉堡的高举姿态。
即使王清珍已经见过了太多的战场残酷,但看到黄继光的遗体姿态,也不由得留下热泪。
为了让黄继光烈士的遗体恢复正常姿态,王清珍用毛巾沾上热水,敷软了僵硬的遗体。随后大家清理了黄继光遗体的血迹,尽量让他保持生前的容貌。最终,黄继光遗体被运回国内,安葬于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同年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王清珍和其余志愿军战士一起回到了国内。她后来成为了一名医疗器材厂的工人,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1960年,王清珍得到了军委的推荐,出席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此时人们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夺回烈士遗体的英雄。
但王清珍回忆起自己夺回黄继光烈士遗体的事情时,却感到很遗憾:如果当时把黄继光身上的血衣保存下来,那必将是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可惜自己当时的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意识到这点。不过,对于外界来说,王清珍在抗美援朝期间所做出的伟大牺牲和勇敢精神,已经足以成为志愿军战斗精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