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孩子们背着的这个葫芦是干啥的?”
(资料图)
1944年9月份的一天,在豫西一带,黄河支流旁边的一个小山村里,正有个穿着朴素的人向一位渔民说着什么。此人已经在小河旁观察了半天了,发现村里的几个孩子下水嬉戏,身上总是背着一个硕大的葫芦。他心中好奇,便随口问出了上面的那句话。
渔民哈哈一笑,黝黑的脸庞上展开了两排雪白的牙齿。他说道:“这位先生一看就没在我们河边的村子里呆过!我们这些渔民,常年都得和水打交道,都得会游泳。这几个孩子,都是我们村子里的,现在都在水里学游泳呢。背着个葫芦,就是为了防止溺水。这葫芦能在水上飘着,人背上一个,就能防止沉底。”
“奥,明白了。那这位大哥,到哪儿能买到葫芦呢?”那个人似乎随口的问道,但是手里却不自觉的捻了捻自己的口袋,里边发出了金属货币摩擦声独特的“哗啦哗啦”的声音。
那个渔民听了这个声音,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先生,你就别提买了。我看你这个人不错,这样,你要几个?我送你便是。”
“那可不行,我要的量大。”那个人说着,伸出了两根手指头:“我至少也得要两千个,有没有?”
渔民缩了下头,说道:“这还真是量有点儿大了。要不先生,你进村看看,能不能买到。还有啊,您是干什么的啊?干吗要那么多葫芦?”
那个人一听要进村买,脸上略过一丝担忧的表情,说道:“不瞒大哥说,我们可都已经在前面前面村里的红薯地里,蹲了好几宿了。”
“啊?你是八路军?”那个渔民立刻愣住了,错愕的眼神中似乎充满了恐惧。
那么,这个买葫芦的人,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买这么多的葫芦呢?
1944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曙光已经开始显现了。全国的各个战场,都在不同程度上转入反攻。日本人的处境十分艰难,不管是兵员的素质还是数量,都已经比前两年有了肉眼可见的缩减。很多的地方,新的士兵顶不住压力,只能依靠伪军来维持统治。
9月份,为了打击豫西一带的日伪军,八路军太行军区1团和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一起,改编为第35团,在王诚汉团长的带领下准备渡过黄河,追击敌人。
王诚汉此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的不信任。当随身的干粮即将告罄之时,王诚汉命令军需官,去附近的镇子和村子买粮食。可是军需官转了一大圈,居然空着手回来了。他报告说,老百姓见了八路军就跑,根本买不到粮食。即使有不跑的,一听说是八路军要买粮,也都不卖。军需官以为是因为自己拿的是纸币,于是便开始用珍贵的银元去买,可谁知老百姓仍然不卖!于是他就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日伪军撤退的时候,曾经造谣中伤八路军,说八路军都是“匪”。所以老百姓打心眼里,对八路军有一种恐惧感。这个情况,可是他们在太行山区没碰到过的。
王诚汉叹了口气,虽然无奈,但是也非常理解老百姓的做法。抗战以来,河南的老百姓所遭的罪,还有遭到的背叛,可以说是最多的。1938年5月,国军为了抵挡日军的进攻,炸毁了花园口大坝。由于事先没有任何疏散安排,这次行动直接造成了80万老百姓葬身洪水之手!更为严重的是,这次炸坝行动造成了黄河改道,也冲击成了很多新的黄泛区,河南的气候,也因此而被改变。1942-1943年间,河南爆发了饥荒、旱灾和瘟疫形成的混合型天灾,直接造成了700万人口的损失!一时间饿殍遍地,粮食和黄金一个价!而国民政府一方面瞒报灾情,曾经说整个饥荒之中,仅有几十个人被饿死;后来好不容易开始赈济,但是两亿元的赈灾款,灾区只收到了八千万不到,剩下的全部被官员中饱私囊!有过这样的遭遇,也就难怪河南的老百姓会如此仇视自己国家的军队!
如今,虽然灾荒已经过去,而来的也是八路军。但是河南的老百姓没接触过八路军,不知道他们和国军士兵、国军政府有什么区别。所以在日伪军的刻意挑唆之下,他们对八路军充满了敌意。
王诚汉理解老百姓,但是对敌人的追击也必须进行下去。那么,他应该怎么办呢?王诚汉苦思良久,觉得只能用“自苦”的方式,让老百姓看到八路军和其他国军的不同!于是,王诚汉命令士兵,到了晚上宿营,一律不准进村。如果实在没有地方,就去老百姓的番薯地里露宿过夜!如果筹不到粮食,就去摘野果、吃树皮、草根。老百姓农田里的作物,一点都不能动!就是这样,战士们苦挨了一天又一天,虽然日子苦,但是总算没有让敌人跑得太远。
但是很快,队伍就来到了济源县蓼坞黄河渡口附近。王诚汉用望远镜看了看河对岸,发现在那里,伪军已经建好了一个小型的防御阵地。从规模上看,留下了阻挡八路军的,绝不会是一支大部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排!这么点儿人,如果在陆地上的话,一个班的战士就能把他们给歼灭。但是眼前的这条黄河,却真的让王诚汉犯了难。
王诚汉手下的部队,大部分是从太行山区出来的。在陆地上,每个人都是一支猛虎。但是到了水上,情况可就完全相反了。太行山区是有名的干旱地区,平时战士们连小河沟见得都少,别说像黄河这样的大河了。所以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不折不扣的“旱鸭子”。
为了能尽快追击敌人,王诚汉也征集了一些船只。但是这些船都是附近的渔船,运载量小,承载不了大部队。而且小船在汹涌的黄河里跑一趟,每次都会伴随着剧烈的颠簸。本地人习以为常,但是八路军却根本受不了,产生了普遍性的晕船。即使随船过去了,他们也都吐得虚了,趴在地上站起不来。
看到普通的渡河方式不行,王诚汉换上便装,来到附近的村子里寻找解决之道。也就是在这次探访中,他发现附近的渔民,都在用葫芦帮助自己的孩子练习游泳。王诚汉灵机一动,如果让战士们每个人绑几个葫芦,先保证不沉下去,然后再由小船拖拽着过河,这不是就可以解决大家不习水性的问题了吗?
于是,他便提出向渔民买葫芦,并且一张口就是两千个,结果让渔民大感意外。这便是本文开始时发生的那一幕。
应该说在提出买葫芦的时候,王诚汉心里是没有底气的。村民对八路军有偏见,不卖粮食,当然也就可以不卖葫芦。而没了葫芦,自己的计划还是会泡汤的。
可是谁知,在得知自己是八路军之后,那个渔民虽然惊讶,但是并不慌乱。他马上表示,是八路军的话,不仅葫芦随便买,而且连粮食都可以卖!这个朴实的汉子说道:“要说你们八路真不一样,宁可睡在野地里,饿着肚子过夜,也不打老百姓的主意。那帮二鬼子们说你们是匪,我还真没见过这么仁义的匪。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们分得清。只要是你们的困难,我们能伸上手的,绝对不会不帮忙!”
王诚汉十分感动,不由得握紧了对方的双手。就这样,粮食和葫芦的问题,八路军靠着自己良好的军纪,全部都给解决了!
当天深夜,几条事先准备好的小木船下了水。船上装满了军需武器,悄无声息地向对岸驶去。35团的战士们,每人的腰里栓着两个硕大的葫芦,在王诚汉的指挥下,也悄悄地入了水。他们每个人都拉住从小船上垂下来的绳索,一点一点地跟随着前进。这个葫芦确实好用,战士们的身上增加了额外的浮力,再也不用担心沉下去了。
当对岸的敌军发现情况的时候,八路军的第一梯队已经成功渡河了。战士们拿起武器,踏上了坚实的陆地,立刻如同猛虎下山一样,向敌人扑了过去。这第一梯队,人虽然也不算很多,但是也有将近两百人了,比日伪军的人数要多得多。战斗也因此没什么悬念,仅仅不到一刻钟,守军除了顽抗到底的死尸之外,全部放下武器,成了俘虏!
这一战过后,八路军继续深入豫西追击顽敌。让王诚汉十分不舍的是,刚刚和这边的老百姓搞好了关系,转眼间就要分别。再往前走,他和八路军仍然会面对敌人的谣言和老百姓的误解。不过,他已经知道了解决之道,因此也不会太担心。果然,前面的老百姓,一开始仍然不信任八路军,甚至不相信八路军是抗日的队伍。但是凭借自己的坦诚相待和对敌人的坚决打击,王诚汉和他的战士们最终仍然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好感,在豫西开辟了一大片根据地!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战功卓著的王诚汉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对初心的忠诚,最终为自己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