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很多史料记载,楚国人的先祖,极有可能是黄帝的孙子,典故“不服周”出自楚国。历史是清白的,账可以这么算:

早在商朝的时候,季连部落生活在荆山地区,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之后,形成了以“凤”为图腾文明。因为距离中原地区相对较远,这一种和中原部落略有不同的文化,在当时的中原部落眼里,视为蛮夷。

到了商朝末年,周国率领各诸侯国,反抗商朝的统治。楚国的先民们,也加入周王朝的阵营当中。季连部落的领袖,名叫鬻熊,曾追随周文王,立下了不少功劳。后世楚国也将鬻熊视作的楚国的开国君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周王朝胜利之后,周王朝却并没有将季连部落蛮夷放在眼里,没有直接册封他们。直到周成王时期,才正式进行册封,但也仅仅只给了一个子爵的爵位而已。

周朝的礼制:周天子的地位最高,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在王之下,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当时的众多诸侯国当中,齐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燕国是侯爵,宋国是公爵。这些国家,爵位都比楚国更高。西周册封的所有诸侯国当中,只有一个许国是男爵,比楚国的子爵稍低一等。其他所有诸侯国,要么和楚国平级,要么比楚国高。

如此一来,赫赫战功的鬻熊结果才只捞到一个子爵,自然难免心存不满。可当时周王朝的强大,楚国人也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回到荆山丹阳地区去生活。但从这时开始,楚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开始正式出现了。

在中原诸侯国眼里,蛮夷根本不配和他们交往,所以很少和楚国来往。楚国刚刚建国的时候,实力极为弱小。不过,楚国的先民们,倒是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国的国力也开始逐渐提升,渐渐成为了南方的大国。

这时,身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却在不断衰落。到了周穆王时期,两次征讨犬戎、西征昆仑,导致周王室力量大幅衰退。眼见周王室衰落,徐国趁机发动了叛乱。在平乱的时候,楚国当时还曾派兵帮助周王室平定了叛乱。但也让楚国开始越发轻视周王室,为后来楚国的自立,埋下了伏笔。

周夷王时期的楚国,已经成了南方的区域性大国,实力雄厚。在位的楚国国君熊渠是个雄才大略的国君,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实力再次大幅提升。熊渠干脆封自己的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这就是所谓“第一次不服周”。

这种分封,显然严重僭越了礼制,触及了周王室的权威。中原各国将楚国的这个行为视作是蛮夷未曾开化的表现,更加不愿与楚国来往了。周厉王垄断国家机器,主动向外征战,征讨的对象,便包括了有违礼制的楚国。而楚国国君熊渠,在得知周王室前来讨伐自己之后,急忙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位,再次对周王室表示臣服。“第一次不服周”失败了。

楚国继续发展自身,而周王室这边则继续衰落。周幽王时期,犬戎攻破了周王朝的国都,西周由此灭亡。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洛邑,史称平王东迁,进入东周时期。周桓王时期,当时楚国的国君熊通,再次向周王室提出了升爵的要求,遭到了周王室的拒绝。熊通干脆直接自行成为王了,后世史称楚武王。这就是所谓“第二次不服周”。

因为此时的周王室,已经严重衰落,早已无力再对南方的楚国进行制衡。“不服周”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从此楚国国君,一律都开始称王了。

楚武王之后,其子楚文王迁都至郢都,国力进一步提升。在此之后,到了楚成王时期,楚国几乎已经成了南方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楚成王在位四十年,期间便发生了齐桓公率先称霸,九合诸侯的事情。楚成王曾与齐桓公争霸,曾在泓水之战当中打败了宋襄公。到了这个时候,楚国已经成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楚庄王即位,“一鸣惊人”,终于成就春秋霸业,楚庄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在这个时期各国开始相继称王,诸侯国当中,再也不是只有楚国一家称王了。

从楚国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楚国是第一个称王争霸的诸侯国,不服周。你该明白湖北方言中“不服周”的来历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