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短暂而黑暗的纷乱时代,这一时期的王朝通常国运短祚,有的甚至仅有短短数年的生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十六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厉害人物,其中有一位堪称是战神。此人一生打过很多仗,而且从来没有失败过,直到六十岁才揭竿起义称帝,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
他就是打败东晋大将桓温的慕容垂,他的鲜卑名字叫阿六敦,原来的汉名为慕容霸,字道业。
之所以叫慕容垂,是因为被哥哥慕容儁看不惯他受到父王的宠爱,所以当哥哥继位之后就让他改名。
最开始是慕容儁让弟弟慕容霸改名慕容缺,因为慕容霸之前在某次征战时(好像是征伐高句丽时)摔掉了门牙而齿缺,慕容儁此举有点捉弄戏弄压制慕容霸的意思,其行为类似于“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但毕竟名“缺”始终不美,而缺当时的一种写法是左边为垂右边为夬(垂夬),在慕容儁死后慕容缺将名字“缺”去掉右边的“夬”,改名为慕容垂。
图片来源网络
13岁就上战场,勇冠三军,战场输赢的操盘手
现代对慕容垂的定义是: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在这几个头衔中,慕容垂最当之无愧的,当然是军事家。尽管早在十三岁时,他就有了勇冠三军的名声,但从用兵的风格来说,慕容垂是一个典型的智将,或者称他是两晋南北朝第一智将,也不为过。
在慕容垂亲自指挥的历次战役中,除了手下留情的邺城围攻战这个特例外,无论战局是否有利,他都不容置疑地把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他取得的胜利都是毫无悬念的,没有任何运气成分。
从来没有一个对手能搞清楚慕容垂在做什么,想做什么,但他总能看穿对手的想法和做法,甚至操纵对手去做他想让对手做的事情,战场对他总是单方面透明的。
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对手是温详、翟钊之类的庸才,还是桓温、拓跋珪这样的高手,这一点从未改变!总之,他似乎就是战场的主宰,是输赢的操盘手,这才是他被称为“战神”的真正原因。
他真正的成名之役,是在征讨宇文部之役中,斩杀宇文部的擎天柱涉夜干,虽然表现称得上勇冠三军,还没有在指挥艺术上表现出过人的才能,但十六国时代最耀眼的将星就是从此刻升起的。
后来慕容垂在枋头之战、淝水之战、五桥泽之战、灭翟魏之战、灭西燕之战和平城之战中的表现都体现出其极高的军事能力。
一生在马背上南征北战,13岁起兵,70岁去世,58年的战争历程中,从没打过败仗,令人叹服。
一生不败,一生都那么拧巴,一点不像小说里的主角
慕容垂虽然一生没有任何败绩,但他的知名度一直远远低于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名将。
不仅和他所处时代和民族的特殊性有关,还与之个人性格有着很大关系。
他太复杂、太拧巴,活得像主角又那么的艰难困苦,在历史的长河里拼搏了这么久却匆匆沉入河底,他的一切都太压抑太悲伤。
有做一番大事的野心,却不得不被内心的道义所煎熬。不像历史上那些英明神武、杀伐果断的帝皇,他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纠结、痴情、“可笑的坚守”。
这是一个怎样复杂的人啊?如果把他的人生拍成电视剧或者感受更深。
主角意气风发,意气风发。父亲去世后,他因丧妻而遭到排斥和诬陷,情绪低落。当他的兄弟掌权时,他总是有机会再次做出重大贡献。
没几年,他哥哥就病死了,又被搁置了。后来奉命临危受命,大获全胜扭转乾坤,换来的是受到更大的警惕和打压。
在这里,估计大部分人都一直想着为了主角干脆翻脸,但主角还是选择了忍,打算回老家远离是非之地。结果计划被儿子告密给对方,家人差点被抓却无奈投奔敌国。
图片来源网络
朝堂上无论慕容评还是太后还是后来的王猛,都能用计谋让他狼狈不堪,而在堂堂正正的战场上,无论是桓温,还是北府兵刘牢之,前秦残存的名将,西燕同族,还是隐然强盛的拓跋氏,都在他手下支撑不了几个回合。
淝水之战,苻坚落难来投,他偏偏放了,宁肯光明正大艰难十倍恢复祖业,不愿乘人之危。比起姚苌的狼子野心,也算厚道了。
已经59岁的慕容垂回到邺城,很快起兵造反,386年称帝,国号燕,史称后燕,带着慕容家族重回巅峰,光复燕国和祖宗基业。
不过可能他心中有愧,始终并没有向西攻占前秦的领土。
纵观慕容垂的一生堪称三起三落,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凄婉幽咽,时而让人击节赞之,时而让人扼腕叹之。
他的前半生大半时间都在忍,真的太拧巴了,一点不像小说里的主角,一生都在复仇,从青年憋屈到暮年,然后惊鸿一现,。 用传记大师茨威格先生的话说:也许只有历史本身,才有足够的笔力,写出这样大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