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允炆时期,如果朱棣被杀,谁会来镇守北方?


【资料图】

朱棣发动靖难之战是因为朱允炆削藩,打算把朱棣削成废人,连普通老百姓都不想让他当。目的是直接弄死最好。

但是朱允炆压根没想到,朱棣死了,谁来镇守北方。如果朱棣被杀,以当时的明朝可派的将领,谁来守卫北方还真是个难题?这可是连朱元璋都没想到的,百密一疏,为了给朱允炆扫清障碍、坐稳江山,朱元璋可是该杀的不该杀的几乎都杀了,除了自己的亲儿子。这时的朱允炆朝廷已成无将可用状态。否则,朱棣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朝廷,也未必会打赢。

当时的大明王朝,其他地方都好说,唯独北方的蒙古人必须死守严防,几十年后的土木堡战役就证明了,明初的蒙古人才是明帝国真正的心腹大患。

其次,如果靖难之役燕王失败,明朝在经济、文化、艺术甚至宗教上的成就应该会比真实历史好得多,因为朱允炆更热衷文人、士大夫。以文治天下。

如果靖难之役燕王失败,朱棣的能力就显现不出来,类似土木堡事件肯定会更早发生,东厂和西厂也会更加辉煌。

如果靖难之役燕王失败,以朱允炆的以文治天下,或许会延续宋朝,鼓励并开放经济,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萌生,最后被资产阶级所取代,成为一个类似日本,泰国或者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都有可能。

其实,朱棣发动靖难之战的条件,一是被削藩逼的走投无路,再者就是他在北方的军队中声望很高。如果蓝玉没有死,他在北军的威望比朱棣还要高,但蓝玉已死。这样,客观被逼迫,主观有能力,不反才怪。

当时,朱元璋派朱棣去守北平,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长期维系家族利益和权威最大化的制度设计。但有利就有弊,谁叫侄子镇不住叔叔来。

明初三大案,皆有其目的,不是朱元璋爱杀人,胡惟庸案是为了削相权,郭桓案是为治贪腐、刷吏治,蓝玉案是为朱允炆接班做保障。而朱允炆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是以文官为代表的新权贵向其他老权贵夺取政权的产物。这样,原皇亲国戚派即各藩王等,军事权贵派,开国功臣派等等所有老权贵都被逼到了朱允炆的反面。权力自身是自下而上地,这样朱允炆丧失了众多统治基础的支持,丧失皇权是迟早的事。

朱元璋把朱棣放在北平,是让他既守住帝国的北方,但如果北边少数民族有妄动,还有权出兵压制。也就是说,坐镇北平的这位不仅要能打,也要能守。

原本朱元璋超级将领无数,是有一大堆人选的,但因朱元璋杀了一大批将领,搞得最后只能靠朱棣来守北平了,当然这样更放心。

以当时的大明王朝,没了燕王,巩固北方还真难找到接替者,别忘了,坐镇燕京面对的是凶悍的蒙古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