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本身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部下,尔朱家族被高欢灭了以后,侯景便转而投靠到了高欢门下,成为了高欢的心腹。


(资料图)

当时孝武帝元修逃亡到了长安宇文泰处,从此北魏被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侯景所在的东魏,是高欢掌权。

高欢对侯景是非常器重的,巅峰时期,侯景手握10万大军,整个河南地区都归他一个人管,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本人却是个长短腿,压根就没有上战场杀敌的能力。

两次反叛,侯景终于被列为奸雄

侯景在东魏过得很好,属于封疆大吏,手握重兵。为了对抗宇文泰,高欢不得不重用侯景这种有脑子的军事人才。可问题是高欢对后金其实一直都有防备之心,而且他儿子高澄和侯景之间,总是处理不好关系。为此等到高欢去世以后,高澄刚上台,侯景就反叛了。

侯景本打算投靠宇文泰,毕竟西魏在宇文泰手里,可是宇文泰对侯景也不待见,可见侯景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差。无奈之下,侯景只能带着人马南下投靠了南梁武帝萧衍。萧衍当然非常高兴,那个时候他还比较上进,仍然有北伐之志。

侯景

侯景加入南梁以后,东魏的高澄当然不会答应,所以他立刻派遣大将慕容绍宗前去攻打侯景的部队。这个时候梁武帝可就不会袖手旁观了。

梁武帝萧衍吩咐贞阳侯萧渊明前去支援侯景,结果被慕容绍宗击败,萧渊明本人还被东魏给抓了。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关系不错,所以梁武帝当然希望把侄子弄回来。

这个时候东魏突然提出,要跟南梁和解。他们这一谈判,侯景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梁武帝和高澄重归于好,那侯景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侯景想测试一下梁武帝,所以就假冒高澄的身份,给梁武帝写了一封信。意思很明显,就是用你侄子萧渊明来交换侯景。

梁武帝想也不想就接受了这一建议。侯景得知以后,自然不会再为梁武帝效力,所以反叛再次发生了。

侯景利用各种资源,给自己在南朝制造反叛条件

要不怎么说侯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呢?他不会傻兮兮地靠着自己带来的一点兵马,就想要在南梁搅起天翻地覆的巨浪来,起义爆发之前,他必须要集中各种可以集中的资源。

第一,侯景废除了自己地盘上的市场税收和田租,这些都是梁朝盘剥老百姓的手段,为此很多百姓都愿意参加侯景的起义军,使得军力大振。第二,侯景策动了梁武帝的养子临贺王萧正德。他早就知道萧正德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所以主动与这一力量达成联盟关系。第三,侯景在叛乱之前,不断向梁武帝索要钱财武器。这个时候侯景还是梁武帝的手下,梁武帝没有理由拒绝,给了侯景大量物资。

萧衍

梁武帝本人此时已经比较昏庸了,不少人向梁武帝提出过侯景有反叛的嫌疑,可是梁武帝却一直都不以为意。

侯景手里不仅有大量兵马,而且物资装备都比较充足,还有萧正德这样的内应。几个月的准备以后,已经完全具备了反叛的条件。

为此侯景在寿阳发动了叛乱,参战人马8000人左右,正式与梁武帝萧衍撕破了脸皮。侯景能够成功发动叛乱,其实条件还是比较充足的。

梁武帝指挥失当,南梁因此沉沦

谁也想不到,侯景之乱爆发,会对梁朝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为了应付侯景,梁武帝派遣邵陵王萧纶讨伐侯景。可是万万没想到,侯景想要直捣黄龙,大军直奔建康城而来。这个时候侯景的策略,可见他对兵法是有独到见解的。他先是将寿阳交给部将王显贵,表面上说自己是出去游猎,其实偷偷潜出了寿阳城。后来又声东击西,表面上要攻打合肥,实际上却打下了占谯州和历阳,兵锋直指建康。

本来南梁都官尚书羊侃提出了正确的决策,让2000人占领采石,再派人攻打寿阳,让侯景进退失据,可惜梁武帝并不理睬。

相反的是,梁武帝居然重用萧正德为平北将军,万万没想到萧正德是侯景的内应,不仅没有阻挡侯景渡江,反而帮助他过江。

南梁大臣们意识到采石的重要性,希望梁武帝重兵防守采石,结果这消息被侯景的间谍给探听到了,侯景立刻攻占了采石。

羊侃

慌乱中的梁武帝已经不知道该干啥了,只好把锅甩给了皇太子萧纲。当时南梁几十年不打仗了,士大夫基本都是望风而降。而萧纲重用羊侃防守台城,结果台城的确是守住了,可是梁武帝萧衍也因此被活活给饿死了。

萧衍驾崩后,萧正德和萧纲都抢着登基称帝,其实这个时候的南梁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南梁内部宗室火并,这才是侯景之乱成功的重要原因。

侯景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侯景作为一个从北方来的军阀,其实他在南梁一点根基都没有。但是他偏偏能够将南梁搅和得天翻地覆,主要是因为他善于利用资源。

首先就是人心资源,他通过减免赋税获得了百姓们的帮助。其次就是南梁宗室内部斗争的资源,他巧妙地联合了萧正德。再者是利用了梁武帝掉以轻心的资源,不断向梁武帝索要钱粮辎重。

侯景本人没什么武力值,不像关羽、张飞那种万人敌,可是他却能够统领千军万马,可见打仗比拼的主要还是脑子。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懂得整合资源的话,其实也无法获得战争的胜利。即使侯景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可是不能否认他的聪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