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齐闵王继位之后,周最在齐国的地位大为下降,这让他极为焦虑。为了让自己后半生平平安安,周最时常暗自揣度,希望能找到破解当前职场危机的办法。

一次,当周最回周王室省亲时,恰好就碰到了一位秦国大臣:吕礼。吕礼原本是秦国的五大夫;这次来到周室,却是有自己的苦衷。吕礼在秦国时不慎冒犯了掌权穰侯,魏冉一怒之下,就想杀了他。为了逃命,吕礼才匆忙来到了周室。此时吕礼还不知道去哪,恰好碰到了周最。


(相关资料图)

见到了吕礼,周最心中马上就有了个计划,不但能解决自己的职场危机,还能帮吕礼找到落脚之处。他马上去劝吕礼:“您为什么不劝说秦国去攻打齐国呢?那样我就能让齐国任命您为相国;之后您就可以引导齐国去事奉秦国,那么您的后患就没有了。您还可以让我到魏国出仕,这样齐、魏两国共同事奉秦国,天下诸侯都将由您掌控。在东方得到齐国敬重,在西方得到秦国尊崇,齐、秦两国如能联合,那么您必能长久尊贵。”

当前,秦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齐国。此前数年,齐国两次组织诸侯合纵伐秦,给秦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如果吕礼能赴齐做相国,并能促成齐、秦联合,那么他必将受到秦昭王重视,他当前的危机也自然化解。

吕礼原本就还没找到落脚点,听了周最这番话,当然求之不得。

不过,周最为何能这么笃定自己能帮吕礼当上齐相?

这又与齐国当前政局密切相关。

这些年来,孟尝君数次率领诸侯伐楚、伐秦,多次取得了大胜,这让他在整个东周都威望大增。也因为如此,刚继位的齐闵王对孟尝君越来越忌惮。恰好这段时期,赵武灵王被赵国公族联合权臣杀死,这更加重了齐闵王对孟尝君的怀疑。多疑的齐闵王,甚至将怀疑对象扩大到宣王时期的旧臣,生怕他们与孟尝君一党——这其中也包括周最。

因此,有些心灰意冷的周最才想把吕礼引荐到齐国,一方面是让齐闵王能借助秦国来对抗孟尝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吕礼掌权后顺便捞点好处、解决自己的职场危机。

除了秦、楚二国外,东周绝大多数诸侯国都与孟尝君交往频繁。齐闵王想与孟尝君对抗,借助秦国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所以,周最一提让吕礼来当相国,齐闵王很快就答应了。

周最帮别人忙很顺利,可还没能等到吕礼的报答,自己就先遭遇了一劫。多年来,周最在齐国长期受重用,自然容易遭人妒忌。眼见齐闵王不太喜欢周最,周最的政敌祝弗趁机疯狂诋毁他;齐闵王信之不疑,就要排挤周最。

不过,凭借多年的从政经历,周最在齐国人脉极广。很快,就有人出来替周最说话:“您驱逐周最,听信祝弗,并任命吕礼为相国,都是想要得到秦国支持。可齐国只要亲近秦国,秦国就能慑服天下诸侯,这样齐国反而会遭受沉重打击!再说,秦、齐结盟之后,赵国一定会害怕,必然会主动出兵伐齐以讨好秦国。秦国利用赵国来攻打齐国,与驱使齐国去攻打赵国,其实都是一样。要是这样,齐国就没有安稳的日子了。所以说任用祝弗,那么天下诸侯势必归秦!”

在此前多次合纵伐秦和伐楚之战中,齐国无一缺席,是东周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可伊阙一战过后,让合纵势力大受打击,东周列国都隐隐约约向连横转向。所以,齐、秦一旦结盟,受益的必然会是秦国而不会是齐国。

至于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对外一直采取对戎狄进攻、对中原诸强防御的策略。所以,赵国长期奉行不出头原则,鲜少与东周诸强直接对抗。如今赵武灵王死于内乱后,赵人就更不敢轻易对外用强了。可齐、秦结盟后,赵人眼见连横强于合纵,必定会为秦所用,向东而进攻齐国。

无论是哪方面看,当前连横都对齐国不利。

可当前齐闵王最迫切的念头,是遏制孟尝君,而不是为了未来的东周大局。周最长期在齐出仕,与孟尝君的交往肯定不少。所以,齐闵王排斥周最,是为了削弱孟尝君势力。因此,这番说辞,并没能说服齐闵王。

眼见说服不了齐闵王,周最又死马当活马医,赶紧派人去求孟尝君帮忙:“周最对齐王功劳最厚却遭到驱逐,这是因为齐王听信祝弗而重用吕礼,以换取秦国的救援。只要秦、齐联合,祝弗和吕礼就会得到重用;吕礼能得到周室和齐国重用,那秦国必定会轻视您。您还不如尽快率兵北上伐赵,促使赵国与秦、魏讲和,然后再收留周最留作他日之用。这样不仅能维护齐王信用,还能预防天下生出大变。如果齐国与秦国绝交,天下诸侯都将把矛头对准齐国,那祝弗必定会出逃,到那时齐王还能靠谁来治理他的国家呢?”

周最竟然希望孟尝君用兵伐赵以迫使秦、赵、魏结盟来与齐国对抗——只要齐国被孤立,那么主张和秦的祝弗与吕礼就难以在齐立足,那时齐闵王还不得依靠孟尝君来治理齐国?为了自身利益,周最不惜让齐国成为众矢之的,果然颇有权变术士风范!

可此时孟尝君自身都难保,哪里敢出头替周最说话?

万般无奈之下,周最只得离开齐国,准备到秦国去寻找机会。

半路上,周最顺道经过了魏国。

因为此前就曾想到魏国出仕,周最先又委托别人在魏惠王面前推荐自己:“秦国知道赵国不敢与齐国开战,因为担心齐、赵联合,一定会暗中支持赵国。赵国本来就不敢与齐国开战,又害怕秦国不会支持自己,所以会先与齐国联合。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秦、赵两国争相讨好齐国的局面。如果大王身边无人能应对这种局面,那可就不行了!大王不如留下周最,协同盟友来收服齐国。如果魏国仅仅以军事为重而急于伐齐,那么就无人可依靠了!”

在齐王面前说赵国会与秦国联合,到了魏国却说赵国必定会与齐国联合,这也是权变之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惯用手段。

对魏国来说,伊阙之战前,曾多次参与齐国的合纵伐秦;可伊阙一战过后,魏、韩、楚等国却成了秦国强势东扩的最大受害者,而齐国此时却在寻求与秦国结盟,这未免让魏人产生了被齐国利用的感觉。加之齐闵王为人骄横,这更让魏人心怀怨恨,时刻都想着与齐国反目为仇。

周最知道,吕礼入齐后,齐、秦二国正处在蜜月期,此时魏国贸然攻击齐国,一定会遭遇祸患。因此,周最劝说魏昭王暂时隐忍,由自己出面去结好齐国,巩固魏、齐两国旧交——这才是魏国能够继续生存的最佳手段。

齐闵王虽然可恨,可齐国此前多次率诸侯合纵抗秦都取得了成功,也给魏国带来巨大利益。听了这番话后,魏昭王立刻决定留下周最,并任命他为相国。

为展现自身价值,周最很快就向齐国提出,割让土地给魏国以巩固两国外交关系。为此,周最还特地找来了一位帮手。周人苏代此时也在齐国,深为齐闵王信任。为了说服苏代,周最又委托苏代之弟苏厉充当说客。

苏厉对苏代说:“您不如让齐王听从周最,割让土地以结好魏国。这样,赵国一定会害怕被孤立,主动来与齐国联合。凭借魏、赵、齐三国联盟,就能再吸引强楚与齐结盟,那么合纵态势就可世代延绵下去。如果您能促成周最之事的话,那么主张齐、魏、赵三国结盟的是您,可主张割让土地却是周最!”

当年苏秦就以合纵理念名闻天下;目前崤山以东的最大危机,也是来自于秦国。苏厉这番说辞,一方面是迎合山东诸国合纵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让苏代做好人、让周最当恶人的意思。不过,当前吕礼正是齐国之相,苏厉这番言辞能否得到重视,却是个未知数。可不管成败,周最为魏国谋利的态度却得到了魏昭王的高度认可。

此后几年,周最就留在了魏国,直到齐国另一次大变故到来。

在吕礼当了数年齐相后,齐闵王与孟尝君的关系彻底恶化,孟尝君也被迫出走,投奔了魏昭王。一到魏国,孟尝君就四处活动,积极联络列国共同反齐。

当年被齐人驱逐时,周最就曾劝孟尝君攻赵以破坏合纵,现在他又是如何看待孟尝君叛齐之举?

令人吃惊的是,周最并未附和孟尝君,反倒是多次公开表示反对伐齐!

这时,就有人出来劝周最谨慎行事:“魏王将国家大事委托给您,是想联合秦国来讨伐齐国。因为与齐闵王决裂,薛公无视薛地、甚至已毫不挂念父亲的坟墓。您一味反对伐齐,向群臣公然表示不会欺蒙旧主,还以此为美德——这必将招来秦国忿恨,是极不明智的事。您不如对魏王和薛公说:‘请允许我替大王回到齐国去,那么天下诸侯就不能伤害齐国。如果情况有变,那么下臣将拯救齐国;没有变化,大王就可顺势讨伐齐国。下臣做过齐臣,若是因此而耽误了大王结交天下诸国的计划,那就太不近情理了。大王对我的恩惠太深厚了,只要我到了齐国,那么大王就不会有齐国之患了!’”

在天下人都要倒齐之时,因为齐宣王曾经的信任,周最竟然公开反对伐齐!

周最这样的态度,孟尝君与魏昭王就有些尴尬:除掉周最,就会留下滥杀贤人的恶名;不去周最,他又积极反对伐齐,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两难之下,孟尝君与魏王才会派人私下劝说周最,让他放弃相位,回到齐国去。

周最自知再留在魏国,就会遭遇不测。所以,他果断地放弃了一切逃回了齐国。周最一走,魏昭王就改命孟尝君为相国。

这时,又出现了另一点小插曲。

听说周最返回了齐国,秦昭王怀疑魏国又与齐国暗中勾结,大怒,派姚贾去当面指责魏昭王。

魏昭王据实回报秦昭王:“魏国之所以能为大王向天下诸侯传递消息,就是因为有周最在。现在周最背弃寡人逃入齐国,齐国就无法再与天下诸国互通消息了。敝国事奉大王,也就没有齐国拖累。秦国现在想讨伐齐国,就只要赶紧催促赵国了!”

魏昭王意思,周最力主合纵,使得魏国与齐国保持着良好关系;既然魏国已决心连横,周最当然就无法在魏国再呆下去了!

至此,一张围堵齐国的大网迅速编织完成。

此后不久,齐闵王就强势吞并了宋国;又过了两年,多国联军就在济西一战中大败齐国,齐闵王之后也死在了淖齿手下!

因为齐闵王的乱政,让齐国遭遇灭国危机,后人往往为此叹息再三。然而,鲜少有人能注意到,就在东周反齐联盟形成前夕,旧日的齐臣周最竟然在最后关头重返齐国。虽然周最宣称要拯救齐难,可在整个东周都参与倒齐的大格局下,周最个人再能干都无济于事了。

齐国国难之后,周最的结局如何,无人知晓。

周最起初遭遇职场危机时的表现,让人以为他会像苏秦、张仪等权变之士一样,为了自身利益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没想到,在孟尝君田文都已叛齐之时,周最竟然还选择效忠于齐!

周最该是权变术士还是齐国忠臣?从他人生最后几年的经历来看,确实是难以言说。

——完——

作者|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深圳

图片|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