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主要原因是汉朝皇室势力衰弱,根本不能控制其他的军阀诸侯,导致了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想要夺得这片中华大地。三国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少典故脍炙人口。我们熟悉的历史典故就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等。这样的历史典故概述成成语,深刻地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人的心,当然,宣传谦让之心的孔融让梨也是三国中的典故。

历史上真的有孔融其人,他的童年十分风光可是他的晚年却十分凄惨。只因一句话,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连他7岁的女儿也不放过,但是他7岁的女儿临死前说了13个字,竟然成为了千古绝句,让人听后潸然泪下,那究竟是什么呢?请听慢慢讲解。

孔融从小机智过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早就烂熟于心。孔融是孔子的孙子,从小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在他四岁时,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子,可是他总是拿小的吃,大人问他为何如此,孔融说自己是小孩子,大的应该给哥哥吃。孔融4岁时就懂得了谦让,为此这样流传千古的故事,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儿童的启蒙故事之一。

由此可见,孔融在年少时期就已经机智过人。人们纷纷称赞他是神童,将来的成就不可估量,可是有一个人却不以为然,他的名字叫做陈韪。他对当时年仅十岁的孔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的本意是,你别看小时候如此机智过人,聪明伶俐,十分厉害,长大了可未必如此。

那孔融听过以后,便毫不留情的回怼这位宾客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说这位宾客小时候也如此的厉害,但是你现在长大了,不也是这副德性吗?从此就可以看出,孔融少时反应灵敏,言语犀利。

孔融遭来杀身之祸

孔融长大后能武能文,在三国乱世中可谓是炙手可热的人才,就连乱世枭雄曹操也对孔融十分心意。可是孔融坚决的守护汉室,并不愿意与贼人狼狈为奸,更何况他原来就是汉朝的官员,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可谓名声显赫。而后被发配到了北海当了相国。也将北海治理的井井有条,老百姓对此感恩戴德,称之为孔北海。这样的忠义之士怎能心甘情愿和乱世枭雄为同一阵营呢?

即使是内心百般的不乐意,但出生于乱世,人身不由己。无奈的情况下,孔融不得不与曹操为伍。但两人道不同志不合,矛盾便一点一点积累出来,最后还是爆发了。

尽管孔融知道伴君如伴虎,但是他高傲的自尊心不愿意让自己做出阿谀奉承之事。孔融向来性情耿直,不懂人情世故。他说的话也不是令人中听。而这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究竟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呢?还需要从邺城之战说起。

建安7年,曹操攻打邺城。但此时的曹操却没有往日的沉着与冷静,通常情况下守城方输了,选择投降会将军队撤出城池之外,而攻城方为了不伤害城里的老百姓也会选择等待。但此时曹操却没有这样的耐性子,在敌军仓皇逃窜之时,紧追不舍攻破城门,为何如此呢?其主要原因是曹操听说邺城有一位洛神女子,她长相貌美,宛若天仙,是难得的美女子。曹操见美色心急如焚,特别想将其收为己有。

可是自己的儿子曹丕却却比自己捷足先登,将这位洛神的美女抢走。那抢女人这件事让激发了男人原始的本能,认为儿子竟然跟父亲抢女人,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由于伦理的束缚他又不能将儿子的女人再抢回来,免得落下他人的口舌。

为此曹操有一肚子气却无处使,他想狠狠的惩罚自己的儿子,来缓解心头之恨。父子的关系也如履薄冰,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众大臣的耳中。孔融听到以后立刻写了一封信,让驿站给曹操邮寄过去。

原来信的内容写的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其主要的意思是,姬发将纣王打败后,就将纣王的爱妃苏妲己送给了自己的父亲。这句话让曹操一头的雾水,他翻遍了史料,发现这和历史的记载完全不同啊,为何孔融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呢?

原本曹操对孔融是有敬畏之心的,收到这封信以后以为是孔融提出建议。于是很诚恳的邀请孔融前来,亲自为自己指点。但是,曹操的一腔热血却换来了冷水。

孔融来后,说了他的本意,一点面子也没给曹操。“以今度之,想当然尔”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曹操,与儿子同争一个女人如此的为老不尊让人羞耻。更何况你身居高位,做出这样的事,一定会遗臭千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曹操听后气的脸色发白,他身为居高位从来没有人敢这样跟他说话,这不仅是不尊重更是一种侮辱。他本以为孔融的信是一封贺信或者是建议信,可没想到他送来的信竟然是来骂自己的,于是曹操立刻下令将孔融一家满门抄斩,所用的罪名是图谋不轨。

孔融欣然赴死,他知道自己的心一定会招来杀身之祸,只是不想让儿女也因自己丢失了性命,于是请求将士们放过自己的儿女。在《世说新语》中,孔融跪在了。将士的面前苦苦哀求,可是将士们却不为所动。

结语

而孔融七岁的女儿在临死前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其意思。如果整个鸟巢儿都从树上掉到了地下,那么鸟巢里的鸟蛋难道会完整吗?父亲如果被杀害了,让他们的儿女也并不会好过,那不如共同赴死。

于是那7岁的女儿捡起军刀自刎。而后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成为了一句成语,意思是集体的利益受损之时,那么个体的利益也不能幸免。就这样,人们每当说起这个成语,一想到孔融七岁的女儿,都会有一丝惋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