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在民国的情事纠葛中,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情感经历,可谓是曲折到传奇。
但如果将那段民国往事放大来看,填补陆小曼这寂寞缝隙的,却并非徐志摩一人。
纵然陆小曼与徐志摩爱得轰轰烈烈,为了与诗人徐志摩相守,不惜堕掉与前夫王赓的孩子,也不惜饱受非议和谩骂;这场看似对爱情的勇敢追逐,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民国往事。
但鲜有人知: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里,并非只有两人的甜言蜜语,而是穿插着与好友胡适的暧昧纠葛。
如果没有细究民国往事,胡适与陆小曼的暧昧情缘,怕是就这样错过了。
【胡适:陆小曼是北平城里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
可以说:陆小曼名震文化圈,是从胡适的追捧开始的。
1920年,17岁的陆小曼为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担任外交翻译,因出色的表现得到顾维钧的赞叹与夸奖。
也是因为家教渊源,出身名门的陆小曼不仅精通英语和法语,还对绘画、昆曲、舞蹈都有极深的造诣。
而北京文化圈中,当属赴美留学的胡适最为年轻和耀眼。
作为亲自被蔡元培邀请回国的北大教授,年纪轻轻的胡适月薪高达280元,这是教授最高级的薪俸,可供当时北京五口之家的穷人开销三年。
一次社交界的舞会上,胡适认识了才貌双全的陆小曼。
对于这次邂逅,他的评价是:“陆小曼是北平城里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
正是这句话,让本就名门出生的陆小曼,成为了民国时期最家喻户晓的名媛,甚至有了“南唐北陆”的赞誉。
胡适与陆小曼,一个是誉满天下的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一个是声动京沪的才女名媛。
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又都是正值青春的才子佳人,这样般配的身份,也注定了两个人之间有着剪不断的爱恨情怨传闻。
只是遗憾:后来的胡适,最终还是听从了母亲的安排,认下了与江冬秀的包办婚姻。
有的时候也在想:如果不是胡适母亲的包办婚姻,胡适是否会义无反顾的追求陆小曼呢?
但无法颠覆的现实,也只能将他困在传统婚姻的围城中,在追求爱情自由和遵守传统孝道的矛盾中,用悄然的接近以及刻意的疏远,保持着与陆小曼的暧昧关系。
【徐志摩出国时期:陆小曼写信挑逗胡适,他写下最美情诗表心意】
同胡适的包办婚姻一样,陆小曼与前夫王赓的相识,也是陆家父母一手促成。
王赓是典型的英年才俊,年少有为;陆家父母对于这门婚事无比欣喜,认定为宝贝女儿找到了最好的归属。
但谁能料到:陆小曼在这场婚姻中,只觉得万般煎熬。
王赓沉默寡言,她认为木讷不浪漫;王赓严谨,她抱怨死板;王赓节俭,她嫌弃他小家子气…
在最难过和煎熬的时候,她频繁约胡适上门聊天,为自己排忧解闷。
那段时间,胡适介绍了不少朋友给陆小曼认识,徐志摩便是其中的一位。
说来也巧:徐志摩与王赓同为梁启超学生,两人也算是师兄弟关系。
但就是这样无比亲切的情谊,还是让徐志摩做出了“夺妻”的荒唐举动。
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相恋的过程中,陆小曼却活成了更加寂寞的样子。
她知晓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往事,也知晓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痴恋;所以对待这份感情,她始终拿捏不明白,徐志摩究竟是真的爱她,还是以情疗伤…
所以,在与徐志摩交往的过程中,陆小曼与胡适的关系也愈加暧昧起来。
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就收录了陆小曼写给胡适的几封书信。
其中有一封信,写于1925年的6月。
根据时间推算,此时的陆小曼与丈夫王赓尚未离婚,与徐志摩暧昧纠缠;而迫于世俗舆论的徐志摩,选择前往欧洲讲学,以此逃避世俗的讽刺和奚落。
所以,当时的陆小曼是“已婚却出轨”的状态,而她写给胡适的书信中,所散发着的缱绻暧昧,似乎让两人的关系一目了然。
先看书信内容——
“我终于还是破戒写信给你了!已经整整五天没有见到你了,两天没有音信了!你觉得如果我去看你的时候,她刚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请让我知道!我不敢用中文写,因为我想用英文会比较安全。我的字还像男人写的吧?我想她看到这些又大又丑的字不会起疑心的…”
“等你好了以后,我要好好地教训你,如果你再一次不听话,你就等着瞧!你这个淘气的人!我会处罚你,让你尝尝滋味…”
在陆小曼的亲笔信中,有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句子,也有着意味深长的含义。
其中“你觉得如果我去看你的时候,她刚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这句话所提到的“她”,便是胡适妻子江冬秀,如此极力避开原配的做法,也让两人的暧昧关系跃然纸上。
更加令人玩味的是,信件落款处,陆小曼的署名是“你永远的玫瑰眉娘”,因为书信采用的是英文写法,所以ROSE(玫瑰)的字母“O”,陆小曼特意画成了心形。
这种属于女生的浪漫表达,所传递的感情,自然不必再点头了。
在这段时间,胡适还写过一首浪漫情诗,题曰《瓶花》赠予陆小曼:
“ 不是怕风吹雨打,不是羡烛照香熏。只喜欢那折花的人。高兴和伊亲近。花瓣儿纷纷谢了,劳伊亲手收存。寄与伊心上的人。当一篇没有字的书信。”
这篇《瓶花》,在胡适的现代诗里算是极好的一首,但并未收录在其作品集里,而是收录于遗稿中,因为那是他献给陆小曼的专属情话,只为她,不愿与第三人分享。
可以说:两人的关系,此时是游走在友人和恋人间的暧昧地带;只是由于后来的种种原因,这份暧昧的情感,最终没有成为光明正大的爱情。
在徐志摩赴欧洲讲学的漫长时光,陆小曼也曾因她与徐志摩的感情,有过纠结和迷茫。
在她最需要陪伴和倾诉的日子里,胡适俨然是她最满意的人选。
所以,陆小曼写给胡适的信件中,也会谈论起徐志摩:
“我不想再给他写信了,但是又怕他担心,可是他为什么会那样牵挂我呢?还是说他对其他人也都是这般挂念?”
由此可见:此时被爱情所困的陆小曼,其实并不确定徐志摩对她的感情;面对诗人的多情,她纵然生得张扬明媚,却也害怕自己只是对方众多艳丽其中的一朵。
在徐志摩出国的日子,胡适和陆小曼便保持着这种暧昧的关系。
但胡适性格的谨慎,也注定这份感情不会发展到水深火热的地步。
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人的暧昧纵然再谨慎,也逃不过妻子江冬秀的眼睛。
江冬秀对陆小曼和徐志摩的风流韵事本就无比鄙视,当得知丈夫胡适也保持着与陆小曼的暧昧关系时,更是怒不可遏,便一天到晚破口大骂。
在叶公超《新月怀旧》中记载:
有一天,叶公超和朋友在胡适家聊天,胡太太又当着这些人的面骂胡适,骂新月社的文人:
“你们都会写文章,我不会写文章,有一天我要把你们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写出来,你们都是两个面目的人。”
正说到气处,胡适从楼上走了下来,埋怨江冬秀:“你又在乱说了。”
江冬秀直接怒怼:
“有人听我乱说我就说。你还不是一天到晚乱说。大家看胡适之怎么样,我是看你一文不值……”
也是因为家有悍妻,胡适在爱情这件事上,是格外谨慎,也是格外惶恐的。
他太了解江冬秀的性格,也无法应对江冬秀的彪悍,纵然倾慕陆小曼这样明媚风情的名媛,但也只能以止于恋人的暧昧,给自己找些心灵的慰藉。
胡适的谨慎和逃避,让他最终错过了与陆小曼的相守。
他为陆小曼和徐志摩做了牵线红人,也费心操办了两人的婚礼,甚至挨着被骂的风险,苦求梁启超先生做这桩荒唐婚事的证婚人。
等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胡适却仍旧与陆小曼保持着密切往来。
这样的行为,自然为自己招来非议。
在民国著名书画家、诗人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这本书中,他曾对胡适的种种做法有过分析,其中提到了一个细节:
林徽因和梁思成婚后,有一次生病,胡适却力劝徐志摩前去看望。
要知道此时徐志摩和陆小曼已经结婚,如果徐志摩前去探望,必将引发两个家庭的纠纷。
所以,胡适的这个建议可谓让人捉摸不透,陈巨来更评价胡适“缺德”。
根据陈巨来的分析:
“胡适之对陆颇有野心,碍其为徐挚友,故无从下手,他力促徐北上安慰林,搞成林、梁离婚,再徐、陆分手,他即可遗弃糟糠之妻,追求陆。”
我倒觉得,胡适纵然有心,却无贼胆!
因为家中妻子江冬秀的存在,让他根本不敢像徐志摩那样,不顾一切地追逐爱情;不管是和陆小曼的暧昧,还是后期与苇莲司、曹诚英等女子的短暂交集上,胡适纵然想要追寻自由的爱情,但面对这些情缘,他最多也只能如蜻蜓点水般,做短暂停留,一旦发现对方有纠缠,立刻退身离开。
从这方面上讲,彪悍的江冬秀,也算是拿捏了胡适的软肋。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连写6封信请对方接济,收信后胡适逃避】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空难去世。
这场噩耗,成为陆小曼一生的转折。
徐志摩在世时,她从不考虑钱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徐志摩去世后,不仅让她在精神上失去了灵魂,在经济上实际也断了生活来源。
这份生活带来的恐惧,让她放下骄纵和张扬,写信求助徐申如。
她希望对方能担负她的生活费用,毕竟她是徐志摩的遗孀,也是徐家真正的儿媳。
可徐申如的态度如何呢?
作为痛失长子的父亲,他恨极了陆小曼;在他看来,正是陆小曼的无止境挥霍,让儿子为她奔波而亡,如今还要他这把老骨头再为她而奔波吗?
况且,徐志摩在世时,陆小曼就因为种种行为,惹得徐家父母更是难过;当年徐申如也是表明了态度,陆小曼即便嫁入徐家,也是与徐家不相干的人;如今徐志摩走了,陆小曼更是与徐家再无关系。
所以,早就对陆小曼失望透顶的徐父,自然不肯给她一分一毫。
无奈之下,她只好写信向胡适求助。
根据《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所收录的内容,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陆小曼给胡适写了6封书信,在信件中,陆小曼放下往日的身段,向胡适倾述了自己的悲痛,谈及了自己的现况,更祈求对方能够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书信中有些内容,特此摘录:
——我才起床了两天,许多事还没有力气去做,我以后的经济问题,全盼你同文伯二人帮助了,老太爷处如何说法文伯也都与你说过了,我只盼你能早日来,我想你一定不能如斯地忍心…
——眼看年关就怕难过,叫我怎能不急,四面想法钱还是不够,变卖首饰一时也无主,,最好你若有钱再给我多寄几百,我是到无法可想的时候才说此话的,向人借钱的事我是最做不来的,现在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面对昔日暧昧情人的苦苦相求,胡适会作何感想呢?
其实从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胡适对挥金如土的陆小曼,便生出了失望。
他庆幸自己当年守住了底线,也同情徐志摩的四处奔波。
所以当陆小曼提到借钱时,胡适更是心痛:
若不是陆小曼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害得徐志摩日夜为钱奔波,辗转南北两地,自己定然不会失去这位至交。
因为这份痛,胡适并未答应陆小曼的请求。
所以,陆小曼只好再次提笔写信,恳求他帮忙:
——北大的钱你何时带来呢,要过年没有还钱我这二个月就没有法子过。我天天吃药养身,可是还是瘦无人样,本来心碎如何能补?
这封求救的书信,胡适依旧没有理会,只是回信说自己想办法。
他是不想帮忙的,并非因为绝情,而是他对陆小曼失望透顶了。
在来信中,陆小曼向胡适倾诉自己的走投无路,可这些话却让胡适说不出的愤怒。
如果她食不果腹,他自当出手相助。可她仅看病请先生、吃烟就要二百五十元…
殊不知,这二百五十元够普通人家生活多少时日?
为陆小曼筹钱的事情,胡适是不想办的,所以选择了一拖再拖。
但对于陆小曼来讲,这无疑是要命的等待。
所以她再次写信给胡适:
——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的误会而有两样吗?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你又何能静心地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呢?你怕你心肠不能如斯之忍罢…
也是这份回忆两人过去的书信,让胡适彻底心软了。
他瞒着江冬秀,为陆小曼筹集了度过难关的生活费,随后又去拜见了徐申如,并且说通了他,徐申如答应每月给陆小曼三百元生活费,每月20日才能凭折取钱。
不得不说:徐申如这般做法实在高明。
他太了解陆小曼如何用钱。钱只要到她手中,必定像沙漏一样全部漏掉。他只有限制她,才能让她的生活每个月有所保障,以免她一次把整个月的生活费全部取完用完,再四处借钱求人。
【得知陆小曼委身翁端午,胡适表白心迹:答应三个条件,我“包养”你】
一切似乎都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徐申如摒弃前嫌,原谅了这个间接逼死徐志摩的女子,并以每月300元的接济,打到陆小曼的账户上;对于省吃俭用的平常人来说,这几乎是一年的支出。
而胡适也原谅了陆小曼犯下的种种错误,开始联系徐志摩的旧日文友,准备成立基金会,专门帮助孤身一人的陆小曼。
有两方面的帮助,即便陆小曼不出门工作,也足够安享晚年。
但偏偏陆小曼,就是那种作出风浪的女子。
为了满足自己的挥霍,她牢牢抓住了翁瑞午这张长期饭票;明知对方有家庭和儿女,依旧选择了同居。
这个消息,让徐申如大发雷霆,断了对陆小曼的生活费。
而胡适亦是难以置信,他怎么都不明白:自己倾慕多年的陆小曼,竟然做出这样的荒唐选择。
因为太过愤怒,他直接跑到陆小曼面前质问道:
“难道你就打算这样,和一个有妇之夫在烟榻上了却此生?”
面对胡适的质问,陆小曼沉默了。
她太懂得胡适的意思;可她更离不开翁瑞午的供养,她需要生活,也需要用热闹和物质来填补自己的空寂的生命。
所以她写信给胡适:
“我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地来责罚我,可是现在,我不能再让你误会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愿在以后最寂寞的岁月里,能有一两知己,给我些许精神上的安慰。”
收到这份书信后,胡适没有立即回复,而是等搬至南京后,才给陆小曼回信。
在信中,他表示:愿意负担陆小曼后半生的生活。
但是,也向陆小曼提出了三点要求:
1,戒掉大烟;2,离开翁瑞午;3,离开上海,来南京定居。
但两人就像是闹别扭的情侣,谁也不肯低头服软;就如胡适接到陆小曼的书信般,那样沉默的耗着时间,陆小曼收到胡适的这份书信,亦是用沉默代替了回复。
远在南京的胡适却痴痴的盼着,盼着陆小曼的归来。
可他却不知:在这封象征着两人最后交集的书信中,陆小曼用沉默捍卫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她无法再去破坏另一个无辜的家庭。
可仔细想想:陆小曼也始终是聪明的,这份聪明让她只能选择翁瑞午。
纵然胡适有心供养陆小曼,可彪悍的江冬秀,又岂能容忍这种荒唐事情的发生!
他所谓的包养和负责,不过是醋意和不甘怂恿的一出戏言罢了。
说说而已的话,又岂能当了真…
【放在最后的话】
岁月白驹过隙,一晃又是30年的光景。
曾经供养陆小曼翁瑞午已经去世,那年绝代风华的名媛陆小曼,也迎来了安静的晚年。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再强烈,而是选择闭门不出,拒绝一切交往应酬,偶有朋友来访,她谈绘画、谈京剧、谈天气、谈孩子,唯独不谈时事…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找上门来了。
有天,上海统战部的领导来找陆小曼谈话,问起胡适过去的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
对方希望陆小曼能通过一些关系与胡适取得联系,因为胡适要在台湾竞选“总统”了。
了解到领导的来意后,陆小曼平静地说道:
自己已经与胡适没有了任何往来,早就不熟悉,自己恐怕起不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她终究还是没有联系胡适,或许也是已经无法联系到;总之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两人依旧失去了交集。
相比年轻时和胡适的暧昧情缘,陆小曼更加怀念,翁瑞午带来的友情和亲情。
这个宁可倾家荡产的公子哥儿,陪自己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是他坚守如一的执着和细心照顾,她才能在志摩死后,活到今天。
年轻时的陆小曼,最爱沉醉他人的仰慕和迷恋中,善于用暧昧营造一场浪漫的心动;可真正经历种种波折,见证人生起起落落后,她也最终放下了对爱情的执念。
只是被问到与胡适关系时,她的一句“不熟”,也多多少少伤了胡适之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