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中,封建王朝占了绝大部分时间。皇上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的权利高于一切,这是从古以来不变的规则。但是依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的存在,就比如清朝时期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官职,他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皇帝,在200多年期间仅有两个人担任过,那这个官职是什么呢?又是谁担任的呢?

皇权的胜利

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史上对于清王朝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有乾隆盛世这样辉煌繁荣的一面,也有割地赔款屈辱的一面。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康乾盛世代表着中央集权进入了巅峰,天下大事都由皇帝说的算,而其他的臣子的地位一低再低,最后而甚至到了自称奴才的地步。

其实中央集权的加强并不是只有清朝才有的,历朝历代皇帝们都千方百计的将权力揽入到自己手中,这样可以提高官员的效率,也能分割大臣们手中的权利。与清朝相近的明朝就废除了六部的制度,一切事物由皇帝直接管辖,将其权利牢牢的攥在皇帝手中。

于此同时还设立了内阁,也就是皇帝的秘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更能统一的进行办事。而到了清朝将此发挥得更为透彻。他效仿明朝的制度。在皇帝下面设置了六部,而且为了分割贵族权利又设立了督察院。

而在雍正年间,清朝又设计了一个机构名为军机处,其主要目的是处理战事内务,大大小小的军队只听从皇帝的命令,也代表着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但即使是这样,清朝依然有个职位的权利远超过皇帝,这个职位就是摄政王,而且历史上只有两人担任,一个是清朝前期的多尔衮,一个是清朝快走向灭亡的载沣。

多尔衮操控顺治

首先我们来讲的是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从小便随父亲征战沙场,名扬万里。可以说大清朝打下的江山的一半以上都是他的功劳,这样名声显赫的人却没有得到皇位。

皇太极死后按照规定应当由他的长子来继承,其长子名为豪格,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和多尔衮相比,多尔衮的才华更胜一筹,呼声最高,而且在多方面碾压豪格。就当众人以为皇帝会在两人之中产生之时,多尔衮却选择让皇太极和孝庄太后的儿子顺治皇帝继承王位。

根据野史记载,多尔衮喜欢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而皇太极并不喜欢孝庄太后。两人之间有不可诉说的亲密关系。孝庄在皇太极死后,并不像一同陪葬。而是想以皇帝母后的身份活下去,于是就巴结上了多尔衮。

多尔衮对孝庄也有心意,两人虽然碍于世俗目光没有公开,但孝庄好歹在多尔衮的庇护下生存下来。不仅如此,在多尔衮的各方面的努力之下,让孝庄的孩子甚至当上了皇帝。可此时,顺治皇帝的年龄尚小,完全不知道当上皇帝的意义,他就像一个空架子一样任人摆布。

(资料图)

但确实,小孩子当皇帝简直就是儿戏,的确需要有人来辅佐。多尔衮并不傻乎乎的一味付出,而是保留自己的权利,成为皇上背后的指点江山的人,处处限制皇帝的权利。

而多尔衮过一段不是皇上,却比皇上还要风光的时光后,从马上失足摔落,最后一病不起,这样的变故让顺治皇帝可以亲自掌控清朝的权力,成为真正的皇帝。

说来奇怪,顺治皇帝并没有对多尔衮的辅佐感恩戴德,而是充满了矛盾。顺治皇帝为多尔衮举行了厚葬仪式不久后又将他挖出来进行鞭尸。即使顺治皇帝的成功离不开多尔衮,但是顺治皇帝却对多尔衮恨之入骨。

载沣操控溥仪

第二位摄政王是溥仪的父亲载沣。说来可笑,当一个国家走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随便拉出来一个人都能当皇帝。慈禧太后在死之前将三岁的溥仪立为皇帝,想想看,满朝文武对着一个孩子进行朝拜,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不仅如此,慈禧任命他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来帮助处理大事。

慈禧的算盘打着好,她选择用孩童来作为皇帝,是为了确保自己能在其后垂帘听政。希望傀儡皇帝能听从自己的指挥,让自己牢牢地掌握着权力。然而不幸的是,慈禧宣布溥仪继位后,便很快去世了,那么清朝的大权就落在了摄政王的手里。

虽然溥仪的父亲掌握大权,但是本身却没有能力改变病入膏肓的清朝。这位摄政王虽然也努力的想改变清朝现状,恢复国家元气,但一个人的力量难敌四手。朝廷上大臣的心怀鬼胎,卖国者接二连三。载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被列强四分五裂。

载沣所处的时代风云变幻,腐朽的清王朝从只能从外部瓦解。直到第二年在革命党以及的逼迫下,溥仪退位,大清从此走向了灭亡,而这位摄政王也被称之为亡国的摄政王。

即便如此,他依然刷了自己的存在感,那就是溥仪长大后签署了日本侵略者的协议,在北方成立了伪满洲帝国,彻底成为日本人的傀儡。

而载沣认为儿子这么做是叛国的,可依然没有太多的权力反对阻止儿子,能做的也只不过是用言语来批评,并没有改变历史现状的能力。而后载沣度过了最后的一段贵族时光,尽管他的身份被当时的革命者口诛笔伐,但从事实上来还算是安享晚年。

结语

由此我们可见摄政王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位,因为他的权力高过了皇帝,最主要原因是皇帝都是孩童,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摄政王是真正掌权者,一般情况下在特殊时期才会出现。但是,摄政王的目的依然是维护皇权,是巩固封建的统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