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攻取蜀地,在刘备集团的战略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蜀地,就是他的命根子,那么季汉取蜀,谁是第一谋臣呢?是高屋建瓴作出隆中对策的诸葛亮吗?还是号称凤雏先生的庞统呢?其实都不是,而是一个可能连资深三国迷都不知道的人,他叫殷观,赤壁之战后,荆州牧刘备的贴身大秘。
为何这么说?隆中对却为千古高论,但只是着眼于天下大计的顶层战略规划,却并非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战术规划。而庞统虽未刘备取蜀随身谋士,却只是按部就班执行,并无多少亮眼之处,最后还身死落凤坡,还是靠打折促销才完成业绩目标。
都知道刘璋暗弱,在天下纷争四起的时代,非久守之主。可身为东汉第一州,蜀地是你想取就取,想取就能取的吗?特别是对于仁义无双的刘玄德来说。赤壁之战后,刘孙两家联合阻击了来自门口的野蛮人曹操的恶意收购,可荆襄九郡,哪怕刘备占的最多,也只有四个半而已,且还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那种,且江陵还是跟孙权借过来的。且不说地盘的狭小,人力物力财力的欠缺,就是兵和民也要征集和训练吧。这个时候取蜀,怎么取?一个是虎视眈眈的曹操,一个是阴晴不定的孙权,该如何面对?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你天天在哪里舞刀弄枪的,一副要到处扩张的派头,刘璋就是再傻,也不可能不警觉吧。人家要是有了准备,特别是在机要关口设卡,以蜀道之艰险,你真的能攻取得了?这简直是高投入,高风险,还不一定有产出,谁会这么干。何况,同为汉室宗亲,刘备还一直有着仁德的名声,你让刘备以何种理由出兵,夺同宗之业呢?
君子乘风借势方化为沧海游龙。殷观的谋略,则很好地为刘备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就是,曹操威胁尚且在,孙刘联盟蜜月期,新占领的地盘还不稳固,努力夯实自身的实力基础,暂时不折腾。可你不折腾,打败曹操,东吴上上下下飘飘然,特别是周瑜,赤壁大战一战显神威,后来又与曹仁隔江大战,成功地攻占荆州重地江陵,他会折腾和来事啊。这不周瑜为孙权献上了一个庞大的规划,那就是,由他和孙氏家族的奋威将军孙喻一道,执行“连张,夺蜀,并马”,哦。对了,还顺便还捎上刘备。啥意思呢?就是连合在汉中的张鲁,再结盟关中的马超,还加上刘备,咱们联手做一票大的,将刘璋的益州给吞了。虽然周瑜不久就病故了,可这宏图大业还是打动了孙权,于是他派遣使者,游说刘备,打算再次联合创业,话说的很动听。
"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那么刘备集团该如何应对呢?联合创业风险小,何况自身本钱还少。孙权的这个提议,居然得到了一定的附和,有人说得似乎还很有道理,孙权那小子,不可能隔着我们的地盘去统治益州吧,还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刘备甚至也觉得有理,跟着打虎,少说也能吃块肉吧
可这时候,生卒年不详的刘备贴身秘书—殷观站了出来,他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啥意思呢?联合创业,你们还嫌纠纷和麻烦不够大?跟着孙权去如期远途去取蜀地,要是没打下来,吴国又在背后搞我们怎么办?假道伐虢的典故听过没有,这就是前车之鉴啊。孙权的建议我们可以赞同,但说咱们新据城池,一切还百废俱兴,还要防着北方的曹操,实在无能为力。这样,他们敢越过我们去取蜀地吗?并且他还进一步阐释,这样才能两头讨好。
为啥呢?你想啊,同为汉室宗亲,咱们没拿刘表的荆州吧,那么也不会拿你的蜀地啊,有证据不?你看,孙权那小子心眼大大的坏,隔那么大老远都惦记着你的益州,拉着我取谋划你,可是我一直在维护你,甚至不惜拒绝了我的盟友,这是真事吧,苍天和日月可以作为见证,请问看到这一幕,感动不?流泪不?相信刘备不?更何况在后面,孙权再次请求联合创业,刘备甚至以“披发入山林”搞成非暴力不合作而拒绝,再发展到后来,孙权要强行这么搞,于是命令奋威将军孙瑜率领一万多丹阳兵进驻夏口,企图强行将生米煮成熟饭,刘备还不动声色地改变了兵力部署,说在积极“配合”孙权,如此惊天动地的同宗之情,请问刘璋感动不?
刘璋后来为何大门洞开,主动邀请刘备入川?张松和法正等人的迷惑固然是一方面,但关键应该是刘备在此前的表现,着实让他感动啊,而且事实还进一步印证他的判断,张鲁真的犯边了,气势汹汹地打过来了,邀请刘备,站在刘璋的角度,没毛病啊,甚至刘璋还会有小心思,刘备打下汉中咋办?让他带着呗,反正张鲁早就反叛,汉中早就不属于我家了。打下汉中,他在哪里抵御曹操的进攻不是更好吗?当年刘表不也是这么用这刘备的吗?
同为大汉宗亲,人家刘璋自己相信我,相信我的人品,相信我的能力,主动邀请我去的,这里有够充分吧,我过去还是帮他抵御“叛徒”米贼张鲁的侵扰,怎么也说得过去吧,当年汉室忠臣北海相孔融被困北海,我也是义不容辞地去解救的呢。这更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险要的山川关隘,其效果远远超过兵法所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后面的后面呢?该当如何?可惜这位传奇的小人物殷观,却在升任刘备的别驾从事后,突然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也许是想周瑜一样,突然暴毙了,宏图大计难以完全施展开来。
不过据笔者对历史的审视和殷观策略的揣摩,应该是让刘备受邀请入川之后,先为刘璋抵御张鲁,立下一些功劳,同时在蜀地,广泛地树立恩德,以大汉皇叔和蜀地保卫者的形象广泛性地收揽人心,特别是那些思贤若渴,渴望跟随者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蜀中才智之士,当你在蜀地做的远超过刘璋,存在感越来越强。对刘璋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来越大。
那么这个时候,刘璋的身边,必然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亲近你的,他们自会不断劝说刘璋“慕古之先贤,法尧禅舜,主动将益州让出来。一种心向刘璋,会鼓动刘璋主动向下手。第一种最好,赢个大满贯,第二种也行,只要大肆宣传,刘璋不仁不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形象将会确立,而你仁义无双、蜀地保护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此时,只要在能迅速击败刘璋,也是一场大赢和大胜。可惜到了庞统的这里,上策竟然都是,第一次见面,刘璋没有防备,咱们摆下鸿门宴,一刀结果了他,然后趁乱光复成都。刘备没有采纳,后来却以刘璋给的兵寡粮少为由,跟刘璋翻脸,成本遽增不说,还留下诸多后遗症。
顺便说一句,该谋略要成功,还需要刘备自身的荆州地盘在稳固发展,且爱折腾的孙十万被被人折腾住了,孙权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了淮南,正在跟张辽死磕。这一切则需要在荆州的能管军理民,知晓孙刘联盟如何发展的诸葛亮来操盘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萧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