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备27岁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到60岁称帝。他的成功,虽然有偶然因素在里面,但是你细品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缘由。只要说东汉和三国就离不开士族,当然刘备的成功也就肯定离不开士族集团的支持。肯定会有人问了,士族是什么?这么厉害吗?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当时士族不但能左右一个人,甚至还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兴衰。蜀国就是一个例子,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蜀汉疆域
什么是士族?
在东汉时期,在那个还没有普及印刷术的时代,纸是非常贵的。普通人想学习,就不得不拜师、依附于门阀豪族。察举制之下普通人做官也不得靠德高望重之人的推荐,什么是德高望重之人呢?当然是门阀豪族大儒。长期以往,这些豪族不断有人进来,也不断有人进朝廷做官。世袭更替,家族也越来越大。这群世代为官的人就是士族。
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在三国出现有名有姓的人,几乎都是士族。
大家都知道刘备是在荆州才站稳脚跟的。那么如何才能得到荆州士族的支持呢?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真是因为诸葛亮厉害到能扭转乾坤?其实答案还是士族。东汉末年的荆州主要是掌控在以下几个士族大家的手里的:以蔡讽为代表的蔡家;以蒯良、蒯越为代表的蒯家;以庞德公为代表的庞家;以黄承彦为代表的黄家。而诸葛亮跟这几家都具有相当亲密的关系。
诸葛亮
黄月英大家都知道吧,诸葛亮的妻子。而黄月英的父亲正是黄承彦。黄承彦,蔡讽的女婿、刘表的连襟,蔡讽是诸葛亮的姥爷。蒯祺是蒯良、蒯越的侄子,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大姐夫。庞德公不只是诸葛亮的师友,更是诸葛亮二姐夫的亲爹。
这样看来荆州四大家族都跟诸葛亮有关系。诸葛亮是荆州几个士族大家联系的纽带,说他代表了荆州士族也不为过。
蜀国四大派系
元老派
元老派都是从刘备刚开始就跟随刘备的人物。这也是蜀国前中期势力最大的一派,但是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被杀、刘备伐吴惨败、托孤白帝城等重大事件后,这一派在中后期逐渐退出了争斗的行列。
荆州派
荆州派是蜀国后期的主要派系,其中诸葛亮、黄忠、魏延、蒋琬,费祎、马超、马岱为主要代表。诸葛亮真正掌握了蜀国的政权后,荆州派势力也达到了顶峰。
东州派
是四大派系中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派。其中法正、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最具代表性。东州派是刘焉入蜀时带去益州的一批人,他们在蜀国政治斗争中虽然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但却牢牢地把握了蜀汉政权的中层基础。其中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就托付给了李严和诸葛亮,但在后面的与诸葛亮争权后失败。
益州派
益州本土的名门望族,也是四大派系中地位最低、位置最尴尬的一派。其中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王平为主要代表。当然也是与其他三大派系矛盾最严重的一个派系。这个不难理解,你们来我地盘又是当官又是占地的。还想方设法地打压我。想没有矛盾都难。
士族集团之间的斗争
上面提到白帝城托孤。刘备生前,各大士族之间还有所忌惮。刘备死后,主要以荆州派诸葛亮和东州派李严,两个派系之间的争斗。
诸葛亮与李严之间的斗争
此时,刘禅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架空了。由于诸葛亮的权力太大,东州士族的利益受到威胁,李严秘密与诸葛亮竞争。起初,诸葛亮为了朝局稳定,并没有动手。然而,随着李严的行动越来越过分,甚至在军粮问题上动手脚,诸葛亮最终罢黜了李严。到目前为止,荆州派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
李严
马谡-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马谡是诸葛亮的学生,诸葛亮一直有意培养他。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为了扶持他,有意让他镇守街亭,这在当时其实有很多人反对的,这其中东州士族反对最为强烈。其实马谡之前并没有作战经验,也有很多比他有经验的将领可以胜任。马谡丢失街亭,后果也确实是非常严重。但蜀国这个时期并没有多少人才,马谡其实也是有能力的,一次失误不一定就必须斩了。诸葛亮挥泪马谡看似是维护军心和惋惜之意。实则也是对东州士族做出一个交代。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东州派的崛起
诸葛亮死后,蒋琬在任期间,荆州士族仍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蒋琬死后,随着刘禅的故意干涉,大量东州士族开始进入核心管理层,甚至有压倒荆州士族的事态。这里面除了刘禅对蒋婉的态度外,还与蜀国人才选拔的方式有关。蜀汉自称汉朝正统,因此他们也遵循了汉朝的察举制。这导致东州士族能够继续选拔同乡人才进入朝廷。而荆州士族却做不到,因为此时的荆州已经在东吴手中了。荆州士族集团也因此逐渐衰落。
益州派和蜀国灭亡
到了景耀六年(263年),邓艾率2000精兵偷渡阴平小道入蜀,直接杀入成都城下。以谯周为代表的无耻文人开始在蜀国大肆宣传投降言论。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当地豪族也与魏国有联系。因此,刘禅后来投降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益州士族集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