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资为何一言,化解燕王朱棣靖难初始难题(历史瞬间之精彩)
(七星桥上的作品)
1399年夏,明太祖朱元璋之四子、封藩北平燕王朱棣,摔瓜为号,擒斩北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张呙、都指挥使司都指挥谢贵,又遣手下千户张玉、朱能及唐云率麾下八百壮士等,又斩杀将军彭二,突出燕王府,日夺北平九门,顺利控制北平。
靖难,在北平城内成功。
但朱棣冒斩杀朝廷大臣之风险,押上身家性命,肯定不是要在北平城内称王称霸。
他的目光,是大明都城南京,是侄儿建文皇帝朱允玟的金銮殿。
(故宫,郭资修建前,曾为燕王府)
但是,圣人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而言不顺则事难成。熟悉古今历史的燕王朱棣何尝不知?
如今兵起了,剑亮了,北平城控制了,然而,下一步行动,如何能够兵出北平,名正言顺,是关键!
如何能够让靖难之旗名正言顺飘起来,飘在北平城,飘在南京城,飘在民心乃至军心中。燕王彻夜难眠,愁闷不已。
(燕王朱棣画像)
第二天,朱棣靖难起事的第二天,北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郭资及大批“北平三司”官员来到燕王府。
郭资郭布政使得以到来,使朱棣大喜过望。他俩,本来年龄相当,交情深厚。
朱棣亲自出门,相迎郭布政使。
交谈中,郭资得知朱棣的困惑,略一沉思,微微一笑道师出必有名,岂能师出无名?
郭资对朱棣道可曾记得先帝太祖之亲训《皇明祖训》?
朱棣点头言当然记得。
郭资又是微微一笑,当着朱棣及姚广孝、张玉、朱能和“北平三司”来归官员,朗诵起《皇明祖训.法律》,声音朗朗,响彻大殿,一众文武一时鸦雀无声。
当郭资朗诵道“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许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员入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後,亲王仍依次来朝。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当读到此时,郭资看着朱棣又重复朗诵道“如朝无正臣,内有奸臣,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朱棣恍然大悟,赶紧起身,离座,走向郭资,深施一礼道:“助我功成者,郭布政使也!”
朱棣又说道“具体如何使之?还得烦请存性运作之。”
郭资,字存性,号静岩,原河南彰德府(安阳)现河北邯郸武安西马庄村人,自幼聪慧,志向超群,进士出身,翰林学士。
(郭资画像)
(北平布政使郭资画像)
郭资还礼后,又向朱棣深施一礼言道“岂能负王之请?”
片刻,一篇檄文式《告将吏军民书》由郭资一气呵成。当然内含郭资重复重点朗诵之内容。
燕王朱棣及一众文武大喜,以敬佩的目光注目郭资。
郭资道“清君侧,诛齐黄”之口号,符合先帝太祖之“朝有不正之臣,亲王统兵讨之”亲训。吾王师出有名,大功必成也。
朱棣大喜,命人将郭资书写的《告军民将吏书》赶紧抄写多份,广而告之。
(朱棣兵出北平)
随即,史称“郭资镇北平,朱棣统兵出通州”。
靖难之战,正式向北平之外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