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进1958年生,原籍浙江永康,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等。参与并承担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策划过《吉金铸国史——周原出土西周青铜器精粹》《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异世同调——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物》《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等许多重要展览。

现任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

这两天,浙江文博圈有件大事——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迎来新院长了。昨日上午,新院长聘任仪式在美丽洲路1号的良渚博物院内举行。

前两天,记者提前与这位新院长见了面,专访就安排在良渚博物院的晓风书屋内。当天下午两点半,徐天进准时出现。眼前这位院长,蓄着白胡子,身着绿色格子衬衫,有谦谦学者之风。

其实,他对浙江很熟悉。虽出生于乌鲁木齐,但祖籍在浙江永康,小学毕业前一直在家乡生活。尽管此后长期在北方居住,可童年时期养成的吃米饭的习惯至今未改变。

“每次回老家,我会在杭州停一下,反山、瑶山发掘工地我也来过。”徐天进走进书店时,手上提了个良渚的文创袋,“这袋子,几年前我还背出国了,质量真的好。”毕竟,他早就是良渚的“老熟人”了。

上任前他有三个“忐忑”

对谈伊始,徐天进自己抛出一个话题: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徐老师都退休了,怎么又回来了。

其实,记者就是带着这个问题来的:这位主要从事商周考古研究的新院长,如今来到良渚,也算“跨界”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决定?

徐天进坦言,从接到良渚伸出的“橄榄枝”到确定来良渚的这段时间,内心的确有几个“忐忑”。

第一个“忐忑”,正是因为研究方向。“虽然此前我多次来过良渚,但毕竟不是做史前考古的。说真的要到这儿来工作,心里还是不踏实。浙江研究良渚的专家很多,水平都很高,即使我说服了自己,外界可能也会打个问号。”

第二个“忐忑”,是因为良渚的特殊性。“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定位高。以后要做出来的东西,至少要能够给浙江、给中国一个好的交代,和它的高度相匹配。”

还有个“忐忑”,是基于良渚已有的成绩考虑的。“从田野工作到申遗,再到博物院或遗址公园的运行,良渚一直处在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如何让标杆能够再进步一点点?

可以想象,在此之前,徐天进必定是狠下了一番决心。

思考之一:为何要关注文化遗产?

对谈持续近半天,时间充裕。于是我们聊到一些比较“远”的话题,比如,考古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为何要重视文化遗产?

“在讨论这个时,必须要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是有用?”徐天进不假思索。

“对于动物来说,它真的没用,但是对人来讲,用处太大了。”徐天进认为,与艺术、诗歌、文学是一个道理,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人的属性越来越强,随着文明高度的发展,人开始做一些区别于动物,跟生存没有关系的事情,这种事情做得越多,文明程度就越高,比如,5000年前的良渚人,在1毫米内雕刻出6条细如发丝且不相重叠的纹路,“这件事情看似有点无聊,但这就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他用了个比喻: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不是“灵丹妙药”,很多“社会病”可能治不了,却可以把它当做社会的“保健品”,我们一直和它保持一种亲近的关系,可能会使我们的行为和观念更健康。

带着这样的历史观、文化观,徐天进来到了良渚博物院。

“良渚是世界文化遗产。说世界,就要跟国际接轨,那么工作成果就应该跟世界最文明的水平对标。”“做多好是另外一回事,是能力的事,但有没有意愿特别关键。”他认为,做事情,姿态十分重要。

其实,那些“忐忑”大可不必。作为国内顶尖考古学家和策展人,徐天进曾主持过多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承担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不仅如此,他还是国内公众考古最早的组织者和推广者,并因此与良渚博物院结缘,长期关注并参与良渚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除了爱吃米饭的口味很浙江,徐院长踏实苦干的气质也很浙江。聊天过程当中,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点。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高标准和苦干实干,将伴随着他来到新的岗位当中。

思考之二:博物馆该是什么样的姿态?

最近,很多话题和点子在徐天进的脑子中盘旋。比如,博物馆应该提供什么样到展览?

“我本身不是做博物馆的,不过之前做了不少实验性的展览。各种各样的尝试,有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徐天进说。他始终认为,展览要有学术支撑,更要给观众提供多样的视角与解读。

7年前,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局、余杭区政府曾在北大联合主办过一场展——“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引发了社会对良渚文化的关注。与“特展”同步出版的图录《权力与信仰》,厚厚的一本,就醒目地陈列在我们身旁的书架上。这本书,如今依然是公认的读识良渚文明的优秀图录。

“做展览,空间、经费或许不够,但要尽己所能做到可以做得最好的,比如展览图录。”徐天进有个标准——展览做完后,所有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研究绕不开这本图录。

好的展览启发心智。良渚博物院是一座定位为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其中,“展示”二字,与公众关联最密切、最直接。

关于良渚博物院的展览,徐天进向记者细细道来了几个想法,目前还不便“剧透”。但他希望,今后整个博物院能够尝试往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立足良渚,又跳出良渚,用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策展,为人们感受文明带来更全的视野;

二是希望博物馆与更多公众产生联系,比如特别设置公益专场等,“让更多人能感受得到,良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我们要把这块牌子做得更扎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