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姜、去泥、除叶、装车……日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乡山下村生姜园里,乡纪委、监察办的纪检干部与村干部一道忙着挖生姜,销往外地。在乡干部的助力下,山下村原本滞销的4万斤生姜都找到了销路。
种植生姜是山下村去年开始的强村富民产业。该村留守老人多,也没有特色的产业资源。村干部寻思着种植生姜技术要求不高,好管理,适合留守村民种植,便找来了农技专家论证,并带头示范,以村集体名义种植了30亩生姜,希望借此给村集体经济增收,进而带动村民致富。
在山下村有利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姜长势良好,并在去年年末迎来了大丰收,共收获了4万斤生姜。
就在全村干群为此开心不已时,持续下降的市场行情和严重不足的劳动力让他们犯难。
怎样提高生姜销售价格,实现效益最大化?经过商讨,山下村决定对生姜进行“待价而沽”处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村集体组织人员把已挖采的姜株掩埋进泥土中,以此来达到保鲜的目的。
入春以来,天气回暖,姜株保鲜难度日益增大,生姜销售迫在眉睫。就在山下村干群为生姜销售犯愁时,鸬鹚乡纪委、监察办的到访让事情迎来了转机。
今年年初,鸬鹚乡纪委、监察办组建“流动诊疗团”,深入各村对“三资”管理情况开展专项“体检”,了解到生姜销售难题后,立即把情况反馈给了乡里的有关科室,商量解决办法。
乡纪委、监察办带头,通过线上线下加强宣传、主动对接收购商等多种方式,全面拓宽生姜销售渠道。
近日,一则宣传山下村生姜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线,山下村生姜一时成了自带“流量”的“网红产品”,引来众多收购商询价购买,带动销售生姜近2万斤。
乡里还为山下村对接到了温州客商,以每斤1.5元的订购价为剩余的2万余斤生姜找到了销路。
销路问题解决后,得尽快抢收销出去。针对山下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乡纪委、监察办靠前服务,发动了62名党员干部直奔生姜园,带头抢收生姜。
依据订单,4万斤生姜可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村党支部书记何家平介绍,这笔资金到账后,将投入到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村集体事业中。乡纪委、监察办也会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跟进式监督,让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确保真正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