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为中国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作者:DIDI KIRSTEN TATLOW
2013年1月21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当西方苦苦挣扎之时,中国经济却突飞猛进,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不是有点太好了?很多东西太美好,往往不真实。中国经济是不是也有隐忧?
任何辩论都会有正反两方。谈到中国经济,赞的和贬的都大有人在。下面是“正方”意见: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阶段,而且还有发展的空间。
接下来是“反方”意见:说的对,但是我们还要看看中国金融体系当前的实际情况——它是否安全?问题是,因为语言障碍,以及制度不透明,掩盖了中国很多的重要商业问题,外界通常无法了解这个体系。有意思的是,这种反方观点,往往是由中国媒体和中国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的。
当然,这一切都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关,因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将影响到每一个人。
最近,密切关注这场中文辩论的一家香港网络杂志拿出了一个明确的观点:人们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上,它们作为影子银行体系的一部分,在官方银行部门之外运作,却又与官方银行部门纠缠不清。
香港网络杂志《一周中国》(Week in China)近期在文章中写道:“分析人士担心,信托公司(还有他们的理财产品)可能会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增加一种不稳定因素,很像是让美国金融体系变得脆弱不堪的高风险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简称CDO)。”
CDO是指债务抵押债券,这些复杂的金融工具使美国不健康的借贷激增,并在2007年美国金融体系崩溃之时在全世界引起了震荡。
中文媒体关注这个领域也有一段时间了,尤其《21世纪经济报道》和《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走在了前面。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最近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担心。他说,信托公司的运营方式可能“根本就是个庞氏骗局(Ponzi scheme)”。
肖钢写道,很难估算中国流通中的理财产品有多少,价值有多大。(肖钢力主中国的银行大量增加海外投资。)
他写道,“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报告称,信托公司很快就会超过保险业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第二大金融行业。根据一个中国财富管理咨询机构CN Benefit的报告,理财产品销售在2012年上半年猛增43%,达到12.14万亿元。”
不管怎样, “仅仅在五年间,理财产品便从仅仅几百种急剧增长至逾2万种。”
“由于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而且很难管理,中国的影子银行产业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来源,”肖钢写道。“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理财产品的质量和透明度。许多理财产品的关联资产都依赖于空置的房地产和长期基础设施,有时候甚至还依赖那些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履行还款义务的高风险项目。”
细节非常复杂。但《一周中国》的结论是:“《一周中国》——还有许多中国媒体——认为,信托公司和它们的理财产品现在交织在一起,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系统里最薄弱的环节。最近几周已经可以看得更加清楚,这些不为人所熟知的金融公司已经进入了一种难以预测的状态。”特别是中融信托和山东省国际信托等公司。”
该杂志写道,“现在的问题是,这是否可能会导致危机扩大。”
杂志写道,“总的来说,这种担心现在可能还为时尚早。”
该杂志认为,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以每年大约8%的速度增长, “信托业也许就能通过发展,摆脱不良资产。但如果其中一个主要参与者崩溃了,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具爆炸性。就像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的透彻理解一样,信心就是一切。”
上周,有几家中文媒体报道称,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在北京停止向客户出售信托公司的产品,并相应缩减广州地区的销售。
《一周中国》写道,“官方对信托公司的管制可能已经开始了。”
读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中国会陷入美国式的金融危机吗?还是会采取行动避免危机?抑或这种担心有些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