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统一的过程中不谈文字的作用,总觉得缺点什么。

中华那么大,各地语音的不同是必然的。但是却没有发展出拼音文字,而是方块字占了主流,必有内在原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已公认成熟文字肇始于商,那么原始文字的起点和发展如何,什么原因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字形式,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文字形式,其实是很有价值的问题。

抛砖引玉。

原始文字应该肇始于黄帝时期,传说有之,实证也有之。

史载炎黄会盟,各部族各有图腾,这么重要的会盟,当有文字记载,图腾可算象形字源流之一。

与北方黄帝同期的南方良渚文化,计数的文字已经产生,其他文字虽然很少,但是逻辑推定,这个有巨大水利工程,有相当人口的王国,离开文字很难管理,因此文字肇始可以追溯至此。

初期文字与世界文字走向一致,象形和指事字为主,这都是有实证的。

先岔开,聊聊楔形文字,据说是拼音文字之祖。

楔形文字开始也是象形指事,但是文字就要记载,据说当年用的是泥板,为书写便利,字形往楔形发展和简化。

文字的功用就是记载和交流,促进文字发展的是以贸易为主的民族,苏美尔。

他们与各族群、邦国贸易,需要记载数据,还有各地基本“国情”和“地理”。

由于语言不通,很多知识点只好记录当地语音,注解语义。

由此向拼音文字转化。

由此影响周边的文字向拼音文字发展进化。

中华民族的肇始是满天星斗,但是注重会盟和合纵连横,这也是要盟约记载的。语音虽不同,但利用各自象形指事字勾兑一下,可以产生一个文字统一的盟约。

从文字载体看,在石峁文化中已经发现陶器上有朱笔文字,看来中华民族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毛笔,那么文字承载体就可以多样化。

也就是,以交易为主的邦国间的行为,各自记好自己的数据和知识点即可,不求双方一致;而邦国间建立盟约的国家,盟约记载更讲究统一一致。

各自的记载容易走向简化,向拼音文字发展。

统一的记载要避免不同语音带来的歧义,那么方块字的载体有助于防范歧义。

这能否解释中华民族保留了方块字架构?

而方块字的架构对后来统一民族意识起到莫大作用。

拼音文字就有巴别塔之患,记载跟着语音走,各不相同,无法统一。

方块字字形与语音分离,有独立含义,不管你用何种语音读出,有利统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