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准备聊聊蒙古国与美国签署开放天空协议,并合作开发稀土的事,可写好的文章发不出来,不得已,临时调整,说说另一件事。
偶然间看到一条新闻,还是深圳官方发布的,说最近深圳被香港人“挤爆”了。路边社更离谱,说深圳的技师都忙疯了,每天从晚忙到早,按摩按到手脚软。
(资料图片)
一看这个话题,观云瞬间不困了。仔细一了解,原来是疫情放开后,大量香港年轻人趁着周末过来玩,也不住酒店,酒足饭饱后,直奔会所,按摩、洗澡一条龙,顺便留宿过夜,第二天再回去。
还有的呼朋唤友,在会所一呆好几天,甚至每周都来,把技师忙疯了。
香港人爱按摩,这个我早有耳闻,“美食、购物、按摩”,“影视、赛马、按摩”,“吃饭、睡觉、按摩”,反正要按摩,有钱没钱,男人女人,都爱按摩。
在深圳商场,自助按摩椅上躺着享受的,十有八九来自香港。没错,就像成都人在水里都能打麻将一样,香港人天生爱按摩。
严格来讲,珠三角的按摩风气,就是香港人带起来的。当然,这里是指正规按摩,不是古老职业。
深圳会所按摩现在火到什么程度?三更半夜去洗个脚,都要排两三个钟才有技师。要是去按摩的话,等5个小时那是常态,甚至有技师说,最夸张的时候,从中午过来排队,要排到第二天上午才能排到。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和香港比起来,这边实在太实惠了。水疗会所当然不是单一的按摩,还有泡澡、蒸桑、打桌球,麻将、扑克、游戏机,外加免费水果、免费食物一条龙。
在香港,这一套下来,没有2000元是搞不定的,而在深圳,只需要800元左右(真的不是打广告)。这一比较,深圳优势太明显了。
所以,从香港跑到深圳来消费,大概有种拿着北上广工资到四五线城市消费的快乐吧!
有人说,你是不是对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有什么误解?好吧,你是对的。
其实,除了价格优势,还有服务本身。众所周知,香港的收入水平高,但消费也高,更要命的是,服务台态度那叫一个差。
香港人来深圳当然不只是按摩,还要找美食。
据媒体报道,现在每天从香港过来深圳的港人平均人数超过20万,福田口岸附近的福田CBD商圈CocoPark,每到周末,约一半人流是港客。
这些人在这里游玩、觅食。
在我的印象中,深圳的美食真谈不上多美,和广州比起来,我都有些可怜深圳人,不过和香港一比,深圳居然也成了美食天堂。
我因工作原因,一直没去过香港,但我身边的人去过的不少,包括云嫂。她们会谈及香港购物,香港迪斯尼,但很少说美食,因为香港在吃的方面确实乏善可陈。
各种流水线中餐,那叫一个味如嚼蜡。关键就餐环境还差,一般都是在人挤人的大堂,甚至还要拼桌。在内地请客习惯了搞个包间,在香港能用包厢的那都是大佬。当然,和服务态度比起来,就餐环境和饭菜味道都变得不值一提。
在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稍微好一点的餐厅服务都挺周到,甚至可以说“殷勤”,送茶递水问菜品,有的餐厅还代管孩子,你不消费个几百块都感觉对不起人家的态度。
可在香港,简直惨不忍睹。别以为香港服务业只对陆客黑脸,实际上它们对本地人也是一张臭脸。在香港普通餐厅,你只要点的东西少,服务员马上一个大白眼。给客人上菜,就跟给鸭子倒饲料一样敷衍。而且餐厅还会催你赶紧吃,吃完赶紧走,你多呆一会都有种耽误人家挣钱的负罪感。
所以可以想象,从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消费者怎能不爱深圳的美食?
现在,大到深业上城、欢乐海岸、海岸城等购物中心,小到夜间集市,随处都能听到港式粤语和“港普”;电影院、KTV、亲子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到处都有港人排队的身影。挤爆有些夸张,塞满可能恰到好处。
怎么看待这些现象?挺好!
港人北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深圳的物价造成冲击,但影响也有限,毕竟一个人口规模1700多万的城市,涌入二三十万还不至于无法承受,这点强度甚至不如节假日人口潮汐带来的影响。
但港人北上却能给两地带来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在很长一段时间,香港是内地讳莫如深的话题,疫情期间不用说,疫情前,港人来内地也比较少,对这边普遍存在偏见。
这种偏见一方面是源自某些势力的刻意引导,另一方面也源于物质基础。
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作为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以不及内地千分之六的人口与约内地万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相当于内地20%的GDP。而与香港一墙之隔的深圳,尽管在改革开放后已经经历了快二十年的增长,但GDP仍旧只有香港的一个零头。
1979年的深圳所以,这个一身豪装归来的儿子,有些看不起自己的母亲。
这时候,谈什么制度优越性,方案优越性,似乎都有些一厢情愿。
后来,内地发展起来了,紧邻香港的深圳迅速崛起,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2018年深圳市GDP达到24221.98亿元,按人民币比较,高出香港221亿元左右,首次超越香港。
此后,深圳更是一骑绝尘。2022年,深圳市的GDP达到3.2万亿元,而同期的香港只有2.4万亿元,深圳高出香港三成有余!
尽管这一阶段香港也在进步,但和开了挂的深圳比起来,显然相形见绌。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除了窗口,这些年内地几乎所有领域,所有方位都在创造奇迹。
可是,即便内地日新月异,香港人的对内地偏见却仍然存在,主要是他们对内地的了解不多,加之“黄师”、媒体有意妖魔化内地,真相被掩盖了。
歧视和仇恨往往来源于不了解。
2019年修理风波,很多内地人对香港失望至极,有的发誓永世不去香港,还有的痛斥让它自生自灭。
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就像父母对熊孩子的态度一样,有时候恨不得把ta弄死。可是,真能这么干吗?
气过之后,静下心来想想,还得沟通、交流,只有交流能化解矛盾。
如今,机会来了。
深圳是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讲普通话的多,香港人到了深圳后,对内地的制度,经济和人文都会有更深的了解。他们会认识到,原来“黄师”教的东西都是骗人的,原来香港媒体的报道都是加工过的。
还有大量的年轻人,过去,他们总有种优越感,认为内地落后、愚昧,来到深圳后,在这里购物、洗牙、按摩、唱k,忽然发现,好像自己更像土播。
因为他们会发现深圳的服务如此周到,深圳的科技产品如此之多,深圳能吃能玩的不比香港少,甚至连KTV这种在大陆快过时的东西都比香港发达很多。想想自己,物价高、服务差、项目LOW,那份优越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时候,他们对待内地的态度就会心平气和。
而且,有了深圳的开头,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会深入内地,会真正了解到祖国的文化底蕴和幅员辽阔。
他们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年是如何的“井底之蛙”。到那时,这个离开祖国百余年的浪子才算真正的回归了,两地才真正开始融合。
和香港融合是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点。
是的,你没看错,香港真有这么重要。
在湾区经济中,明星城市的作用不容忽视,而粤港澳大湾区是人类现行最大的湾区,这里聚集了过亿人口,集金融、外贸、制造业、旅游业于一体,在这里,深圳、香港、澳门、广州,是最耀眼的明星城市,它们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也注定能创造更多财富。
湾区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虹吸”内地,而是为了吸引世界的目光,为了创造世界级的机会。
然而,当下的湾区还没有完全发挥它的威力。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明星城市还没有完全融合。
一个安全融合的湾区才是最有魅力的湾区,内耗降低了竞争力,四个轮子不同频,车怎么可能跑得起来?
如今,可算看到希望了。
澳门本来就乖,香港及时转变,葡语系、英语系、粤语系、普通话,在这里融合发展,加上庞大的市场,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聚集,产生的化学反应可以预期。
今年距离1997年香港回归已经过去了25年,从最初的嫌弃、接受,到最近的“真香”,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尤其是这两年拨乱反正之后,两地关系的发展几乎可以用神速形容。
接下来,随着融合推进,相信香港定了赶上,并助力民族复兴这场盛宴!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