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相关资料图)

又到一年高考季,考生不容易,正常人都会自觉给他们让出一条暗物质“照顾链”——凡是不利于他们心理建设的事我不做,凡是对他们造成精神刺激的事我不干,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平稳度过高考期。

可总有人非要试探底线。

前几天在河南某高中学校里,高三学生买了个蛋糕,想在离校前一天跟同学们一起过个生日,结果蛋糕被学校的“纪律老师”当场砸烂。

据说当时孩子们很多都哭了,买蛋糕的学生还被“警告处分”,处分里甚至还包括“家长陪读一周”......

我不太了解这个地方的学校是否都如此“铁腕规矩”,也不知道是不是那里每个老师都这么有底气。

看到这个新闻,我挺想立马买50个蛋糕带进这个学校,请这位老师当我面砸,如果他不砸,我就请他一起吃,顺便给他上一堂《精神卫生与健康》公开课。

这事的核心根本不是一个蛋糕,而是这些老师骨子里的不尊重。

更绝的是,校方负责人在事发后出来辩解说:“我们早就有在学校张榜公布不能在学校里吃蛋糕,避免铺张浪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都看笑了。

前脚《蛋糕宁愿砸烂也不让吃》,后脚《避免铺张浪费》

前脚《老师砸了学生的蛋糕》,后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好家伙,新华字典不会是你们学校编的吧,解释权反正都在你这吧。

我想起了安徒生的著名绘本《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我看你们学校倒是也可以让自信满满的纪律老师出个童话故事集,书名就叫《老师砸的都是该砸的》

校领导至今都一口一个“责任都在学生”,字里行间“老师照章办事”,甚至还想透露出该校在“立规矩”和“行规践行”上的坚定立场与杰出成就。

既然“学校明确规定不允许孩子在学校吃蛋糕”,我倒是也想知道,学校有明确规定老师有权砸学生的东西?

在“规矩”和“砸烂”之间,还有一万种处理方式,他们选择了最烂的一种。

但凡把学生看作平等的人,也下不去这个手。

即使到最后一刻学校仍坚持不能在学校里吃蛋糕,其实也没太大问题,理由说清楚,比如“出于食品安全考虑”,或其他什么合理原因。

但我从那个被砸烂的蛋糕里没有看到“为了学生好”,我只能读出以下含义——

“我们根本不care你们的情绪和感情,你们有什么心理需求我们压根不在乎,我们只要确保你们在校一天就别给我们惹麻烦,我们只关心学校不承担任何额外的责任,至于蛋糕,砸烂是校方正确且坚定的立场,学校规矩不容任何人践踏,我们的规矩比你们的人重要......”

如果这只是某位老师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我倒也不会想这么多。但校方领导事后出面给出的各种护犊子解释,让我彻底知道了这个学校在摆烂,原来集体风气就是这样啊。

更更更好笑的是,学校砸完蛋糕又跑出来说:“孩子心理压力比较大,会安排心理老师配合家长跟孩子们进行沟通。”

你这是把人胳膊砍断了,再说“我给你找个好的外科医生看能不能接上”。

所以,如果说平时他们对学生耀武扬威惯了,顶多算是不尊重;但在高考前五天还能不假思索地干出这种事......性质不一样了,不光坏还蠢。

估计这种学校还会到处委屈地抱怨说你看你看现在的学生多么难带,现在的家长多么难搞,现在的舆情多么难弄......

别抬举自己。

天下学校那么多,怎么就你腰椎间盘最突出。

一个蛋糕可能不值钱,但某些地方的教育者的素养被连锅端砸了就不好了。

学生也许本来是爱自己母校的,尊敬老师的,本来以后可以骄傲地回忆高中三年的拼搏史的,现在可好,以后介绍母校就是“老师砸烂学生蛋糕的那个学校”......这个名出得歪门邪道的。

好在这些学生似乎已经用自己的方式给情绪找到了出口——

不过我更愿意觉得,这也许是学校在高考前用心良苦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巧妙生动地诠释了好好读书的意义——

读书就是为了有机会追寻更美好的人生,以后才能去和受过更多教育、心理更加健康、有着更美好价值观与德行的人为伍,能在任何时候跟值得的人分享你的蛋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