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肉食品消费总量中,猪肉是重要的膳食蛋白来源,占肉食消费量的比例稳定在73%左右,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生猪产业既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民生大事,又关系到成百上千万猪农的切身利益。
今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的价格尤为动荡,针对猪肉市场的价格波动,淘菜菜宣布使用“猪肉期货”的模式直连产地,锁货保价。此举受到中国工程院“养猪院士”印遇龙的肯定:“为养殖户解决了生猪销售的后顾之忧,让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实惠优质的猪肉,产销两头都受益。”
(图说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印遇龙)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至10月份期间,生猪养殖前5个月盈利,后5个月亏损,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在6月份及9月份,生猪价格一度“触底”,跌破6元。11月份,因部分省份居民出现囤货现象,南方部分地区进入腌腊季,带动生猪需求,猪肉价格回升,而进入12月以来,猪价再次频频下跌,近日多地已跌破9元。
猪价波动影响CPI指数和人们的消费水平,对猪农的影响更大。致力于生猪生态健康养殖三十多年的印遇龙分析,“猪肉的价格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当猪价高的时候人们就增加后备母猪的数量,当猪价低时人们就减少能繁母猪的数量,所以猪价往往表现出‘赚-平-亏’的周期性变化。”
然而,生猪的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饲料原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大,加之市场信息预警系统不健全,猪的生产周期使市场信息反应滞后,猪价变化虽有一定规律,但并不好预测,生猪养殖户难以提前做好准备,往往只能根据市场情形做压栏、出栏、补栏等决策。
因上半年猪价较高,养殖户对市场的心理预期较好,纷纷增加仔猪生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规模猪场仔猪生产量逐月增加,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更为明显,而仔猪育肥通常6个月出栏上市,导致后续上市的肥猪势必会逐月增加,造成供需错位。鉴于此,农业农村部今年已多次鼓励大家多买猪肉多吃猪肉,以缓解养猪户经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印遇龙表示十分担心猪价动荡会造成“猪贱伤农”,他说道,“目前返乡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和资深养殖户具有一定资本积累和知识水平,他们是专业养殖户和家庭农庄养殖模式的主要力量,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养猪,所以猪价的周期性波动对这些猪农的生活影响很大,值得我们关注。”
针对猪肉市场价格波动,淘菜菜11月23日宣布用“猪肉期货”模式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通过提前锁定130个养殖基地的生猪货源,包销其存栏生猪,确保价格猛跌时养殖基地的生猪不滞销,同时,通过“直采直销”模式,确保猪肉不因批发商逐级加价而导致市场终端价格飞涨。
(图说2:淘菜菜“猪肉期货”模式平抑猪周期,让产销两端都受益)
淘菜菜直连基地,直采直销的模式得到印遇龙的肯定,“一方面为养殖户解决生猪销售的后顾之忧,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只要用心养好猪就可以获得预期利润;另一方面可以助推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同时,这种模式直联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终端,既减少了猪肉流通环节的成本,又可以直接溯源猪和猪肉的生产过程,从而让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实惠优质的猪肉,产销两头都受益”。从市场行情动态来看,“期货猪肉”发挥了期货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帮助生猪养殖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稳产增收。
印遇龙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的研究,解决了畜禽养殖中滥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等难题。开发的抗生素替代技术和非常规饲料原料打破了外资企业对我国饲料高端市场的垄断。现在,印遇龙十分关注养殖与市场的联接,“科学高效的衔接市场,是养殖的关键环节。相对于普通猪肉来说,高端、优质、特色的猪肉及其制品的客户群体规模较小,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所以社区电商渠道是很重要的销售板块,为优质的地方猪拓展了经营途径,这也是有利于国家乡村振兴事业的好事情。”
对于社区电商渠道带来的猪肉销售新变化,印遇龙持乐观的心态,他评价道,“通过养殖基地与市场互联,直接打通猪肉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可以推动订单式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避免‘赚-平-亏’的周期性大幅波动,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还将有利于猪肉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有利于猪农增效创收,这对生猪养殖业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印遇龙设想,“结合数字化时代下的大数据收集与管理,以后或可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公布供需数据,紧密对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利用物联网、智能化冷链配送系统等新技术,将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