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李世民应该能算得上,他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不但开创了“贞观之治”,还被誉为“天可汗”,是一代贤君。但是,许多宋朝人对李世民评价并不高:宋朝的皇帝、大臣,都不太认可李世民。

赵光义,宋太宗,他李世民评价是:古代英明的帝王,应该贵在自然,不要刻意去制造“虚名”,追求没有意义的东西。我浏览唐朝历史,看到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总觉得他是一个爱好“虚名”的人。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如此帝王,怎能算是贤者呢?


(资料图片)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朕览唐史,见太宗所为,盖好虚名者也。每为一事,必豫张声势,然后行之,贵传简册,此岂自然乎!”

赵构,宋高宗,他也不认可李世民。赵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从武功角度看,可以和商汤、周武王并列,打仗水平还可以。文治角度,比周成王、周康王差一点,也算是贤明君王。但是,李世民非常喜欢作秀,假装虚心纳谏,实则没有诚意,远不如汉文帝。作为君王,就应该爱护臣下,信任他们,还怕治理不好天下吗?以我看来,李世民英明犹豫,但诚信、诚意不足。”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朕谓专以至诚为上,太宗英明有余,诚有未至也。”

秦桧,南宋丞相,对李世民评价也很差。秦桧如是说:“李世民有能力,但没有汉文帝仁慈、诚信,杀戮众多,毫无兄弟手足之情。李世民的智慧,也没有汉文帝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太宗之用智,诚不及文帝之性仁也。”

朱熹,南宋名臣,也是贬低李世民。《朱子语类》中,朱熹对李世民是这样评价的:汉高祖没有多少私心,他胸怀天下,是仁者之君。李世民私心很重,名义上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其实是假仁假义,自私自利。古代周公,以身作则,是臣子的模范;李世民手段狠辣,为了皇位,可以无视受阻之情。整体看来,李世民在“德”上有缺点。

赵光义、赵构、秦桧、朱熹,两位皇帝,两位重臣,对李世民评价都很低。他们看来,李世民既没有汉文帝的治国水平,又没有周公的模范,而是一个比较自私与爱好“虚名”的帝王。

那么,为何宋朝君臣对李世民评价不高呢?从文治武功角度看,李世民在帝王排行榜中也能位列前十,不至于很糟糕。但是,宋朝君臣拿李世民跟汉文帝、周公做对比,确实有点为难唐太宗了。

单纯论文治武功,李世民能跟汉文帝掰手腕,相差不多。要知道,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文皇帝”,刘恒的庙号也是“太宗文皇帝”,历史定位差不多。两人的能力、政绩,都是有目共睹,半斤八两。

说到“仁慈”,李世民当然无法跟汉文帝比。汉文帝“仁者之君”形象,是后世公认,他还勤俭节约,以身作则,经常穿打补丁的龙袍。“文景之治”,奠基在汉文帝,景帝、武帝坐享成果而已。

李世民的狠辣,主要是“玄武门之变”,他突袭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还杀了他们十几个小孩。李元吉的妃子杨氏,也被李世民纳入后宫,生下儿子李明,故而在“仁慈”与“德”上欠缺很多。

李世民到了晚年,沉迷于仙丹,也不再英明神武,而是猜忌之心日中,没能做到始终如一。听信“武氏代唐”传言,冤杀小名“五娘子”的大将李君羡。

没能正确处理儿子之间关系,太子李承乾郁郁而终。李世民又恼火魏征教育太子没有方法,亲自将其墓碑推倒。魏征是一代名臣,他敢于“直谏”,为李世民赢得好名声。李世民给后世“善待大臣”的印象,主要是魏征的功劳。

跟周公相比,非要拿“德”来说,李世民自然差了十万八千里。为何呢?周公是模范人物,是辅政大臣、摄政王的楷模,“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为历代名臣所津津乐道。

文治武功,如果说是“开创性”的成果,李世民不如周公。东征武庚、东夷,制礼作乐,推广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都是周公的杰作。中华礼仪之邦从何而来?答案是周公。

可以说,宋朝君臣评价李世民,对他要求太高了,都喜欢拿他跟“模范人物”对比。如此一来,李世民自然要低一等,被宋朝君臣所讽刺。

当然,除了宋朝君臣,吕思勉对李世民评价也不高。吕思勉熟读二十四史,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很深。他的评语是:“李世民才华平庸,没有特别出众,只是运气比较好。整体看,李世民不如陈武帝、梁武帝,也不如宋武帝。”

历史评价,因人而异,角度不一样,结论自然不一样。李世民是个复杂人物,对他评价自然也复杂。赵光义、赵构、秦桧、朱熹不认可李世民。但是,明朝皇帝对李世民评价却很高。

朱元璋:李世民英明神武,立下不世之功。朱棣评价:李世民赏罚分明,深得人心。崇祯:李世民文武双全,我自愧不如。但说到“闺门德行,朕也不学他。”

那么,你们又是如何评价李世民呢?太宗皇帝序列,李世民能排第几。欢迎留言分享。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