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个清代奏折,为《奏为派员疏濬紫禁城内河道淤塞事折》,这张奏折可以准确打脸那些说“故宫几百年没出过积水事宜”的人群。

这份奏折里,清清楚楚地记载了紫禁城每个地方的积水情况,其中一处积水数据为:长四百四丈六尺,深一丈两尺,宽三丈四尺至八尺。这个换算成现代单位即:长1466米,深4米,宽11米左右,就连故宫内的文渊阁的积水也达到了数尺深。


(相关资料图)

到此,那些带节奏说“中国古代排水系统优于现代技术,以至于从未积水”的,也可以消停了。

实际上,故宫积水历史上早已有之,熟悉明代史的一定知道:万历35年,也就是公元1607年6月,北京城连下多日大雨,酿成水灾。这次水灾,着实把万历皇帝吓得不轻。

这段历史,被当时在京城做官的朱国桢记录下来了,这份记录(下图)里有这么一句:“大内紫金城亦坍坏四十余丈”,这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皇宫的城墙被积水浸泡并冲垮掉了130多米。

朱国桢还说:“雨霁三日,正阳、宣武二门外,犹然奔涛汹涌,舆马不得前,城堙不可渡,诚近世未有之变也。”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雨停了三天后,京城的积水依旧没有排解,正阳门与宣武门外更是洪水滔滔,车马难行。”

下图记录的是嘉靖25年北京紫禁城积水情况,最能体现积水之严重的是这句:大水直入皇城。“直入”,就是说水直接漫过了紫禁城。

根据史料记载,像万历35年和嘉靖25年这样的水灾,明朝平均每三年就要发生一次。

所以,古代的积水是非常严重的,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而当时,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如此多不利于排水的硬化地表。

说句公道话,如果把现代的建筑搬到古代,然后用古代的排水系统,那我们的北京城,分分钟就能变成泽国,大家上下班,都非得撑船不可。

所以,别再吐槽现代排水技术不如古代了,更别再跟着嚷嚷说“古代的中国,尤其故宫没有出现过积水了”。

但话说回来,再厉害的现代排水系统,也敌不过现代化的产物,如塑料瓶、塑料袋等的堵塞。这次的故宫积水,最后被证实就是这些“现代化产物”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结果,真真让人感叹:能打败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啊!你看,打败现代排水系统的,还是现代产物不是!

所以,到最后我想说:与其质疑排水系统,不如好好保护排水系统不受破坏,这才是我们真正能操心得上的事儿。图一为《奏为派员疏濬紫禁城内河道淤塞事折》;图二为朱国桢关于紫禁城城墙被雨水泡垮的记载;图三为《七修类稿》记载洪水“直入皇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