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部名为《长安三万里》的国风动漫火爆大银幕。该片引用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众顶流诗人的名作,让观众实地领略盛唐如诗如画的优美场景。

既然说起盛唐顶流诗人,李白必定是绕不去的一个重要人物。虽已故去1200多年,但他留下的900多首诗被后人皆奉为圭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抛开李白在文学上的成就,大家是否好奇,这样一位浪荡不羁、周游山水的青莲居士,他的一生经历过几段感情?

为何网上有人称李白,虽看似痴情实则薄情呢?

01

李白死后,他的崇拜者魏颢,在其所撰写的《李翰林集序》中说道:“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日颇黎,终娶于宗。”

可见,在李白一生中,他分别跟四位女人相结合……

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后暂居四川。因为李白一直很欣赏汉代司马相如的文章,25岁时遂决定出川,开始游历天下的历程。

他的第一站,就是司马相如盛赞的云梦泽。云梦泽位于江汉平原,即今天湖北安陆。李白刚到云梦泽,恰逢前任宰相许圉师家招上门女婿。

李白就来到了许家,娶了许圉师的孙女为妻。

至于李白为何要入赘许家?

如今学术界有两种主流说法:第一,李白出生于西南胡地,他的婚姻观念必定会受到少数民族婚俗世风的影响,对于汉人深以为耻的“入赘”,李白却对其毫不讲究。

第二,李白有可能想依靠许家的家世背景帮助自己实现暴富,在政治上出人头地。

因为许家是前朝宰相之家,就算家道中落名望,但人脉资源也远比出生商人家庭的李白要雄厚许多。

他的第一任夫人许氏,是一位贤良淑德的中国传统女性。婚后,李白与妻子的感情相当不错,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女儿叫平阳,儿子叫伯禽,乳名明月奴。

后来李白周游天下的时候,屡次提起夫人挂念他,催促自己回家。但李白内心还是很不安,所以他写诗说:“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可见,李白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换取功名,绝非依靠姻亲。

李白和许氏的婚姻维持了十年左右,唐开元末年(736年),许氏夫人不幸病逝,这是对李白家庭上的重大打击。

基于李白是上门女婿的身份地位,且常年奔波在外,时年36岁的李白,骤然间感到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

他是很难再留在安陆许家了,便匆忙间带着一双儿女移居东鲁(山东)兖州之地。后来李白跟友人提及这段艰难的岁月,诗中言:“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02

移居山东之后,为了有人能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亦为了找一个情感寄托,李白又和一位姓刘的女子结识、同居。

在《李翰林集序》描述这段婚姻时,并没有用“娶”这个字,也就能看出这是一段非正式的婚姻。

刘氏与李白之间看起来感情并不好,她极有可能瞧不起李白。一首《雪谗诗赠友人》有载:“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这是借用《诗经》的句子,意思是你们不要听那个淫昏妇人的谗言。

历史学家郭沫若指出,此“淫昏妇人”指的是刘氏。刘氏与李白分手后,女方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可能散布了不少有关李白的流言蜚语,让李白很生气。

与刘氏分开后,无奈之下,李白求得朋友介绍当地一妇人,勉勉强强地凑合着过。

李白自己很讨厌这妇人,或许是因为此女子不学无术,乃山野村妇,让李白好生厌烦,但也只好将就。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只简单地用了“鲁一妇人”这样一句话,她连姓氏都没留下来,可见李白多么讨厌这个女子。

至于魏颢讲这位妇人为李白生下一儿子,并取名“颇黎”之事,(颇黎就是玻璃的意思。唐代烧制玻璃的技术很不发达,玻璃器皿被视作宝器,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是把他当宝贝看)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误记。

就在李白长期奔走无成,深受困顿落寞煎熬的时刻,他终于时来运转,接到了玄宗的诏书,进京朝觐。

临行之前,李白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反映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感慨,大有欢欣之余而又对家庭问题的不满意。

其中有两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至今为人传唱。

李白兴高采烈地奉诏进京,后来又被迫“赐金还山”,便寄情于山水,他仍将两个孩子寄居于山东兖州。

在这段漫长岁月里,他曾经回返过兖州,同孩子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还曾款待过挚友杜甫。

不久,他返回开封,就同定居于此地的已故唐代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举行了婚礼,做了宗家的招赘之婿。

03

宗楚客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在十年之内三度为相。后来唐玄宗起兵诛灭韦后集团,宗楚客一并处死,此人是唐朝中期一位奸臣圆滑之辈。

虽然宗楚客声名狼藉,但李白并不计较这些,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即使是破落的宗室女,在当时的社会同样也是香饽饽。

按理说,此时的李白年岁已高,又重新组织家庭,应该把一双儿女从山东接到长安。

但毕竟是入赘女婿,李白虽与宗氏感情良好,女方也是个识大体的贤淑女子,但在讲究门阀派系的唐代,李白的一双儿女无功无名,与宗家毫无干系,长安团圆只不过是李白的一厢情愿罢了。

对于这一点,李白深感负疚,对偏居乡野的儿女们牵肠挂肚。在友人杨燕与他作别而要去东鲁时,极大地触动了他的相思之情,留下了:“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

再后来,由于李白的胸怀抱负、宗氏的出身,决定了两人婚姻也并非一帆风顺。

唐天宝十一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攻势甚猛,仅在八个月内,就攻进了潼关,唐玄宗仓皇之间逃往成都。

此时,已经55岁的李白上庐山避难。不久,宗夫人为躲避战火,也跑到庐山找着了丈夫,两人终于重新团聚。

远在山东的子女,让李白魂牵梦绕。恰逢他的门徒从西部来访,表示愿意去把孩子们接到庐山。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阻碍,最后好似只有儿子伯禽来到江西,女儿平阳不知所踪。

此时,宗夫人迷恋上了“道仙之术”,拜师于李林甫之女李腾空的门下。

后来,李白下山随从永王李磷起兵勤王,李磷妄图另立中央,阴谋被挫败后,李白受此牵连,遭禁于九江大狱。

宗夫人曾经为营救李白出狱,不顾风险地东告西求。李白被远放夜郎时,宗夫人还同其弟专程前来送别,表现出了对于李白的真挚情谊。

04

天不绝人之路。李白赴夜郎途中遇赦,此后数年,李白绝口不提宗夫人,可能她已经远离人世,或许是已远避红尘。

公元762年,李白到了安徽的当涂,此乃他最后生命的归宿之地。

从史料上得知,李白去世时,陪伴在身边的亲人除了族叔李阳冰、儿子伯禽一家。女儿平阳,还是未有踪迹。

从李白生平的这四段婚姻(正妻两位、妾两位)过往来看,他最对不起之人莫过于第一任妻子许氏,与在兖州相识的“鲁一妇人”。

许夫人为李白生下一儿一女,且从不嫌弃避讳李白白丁身份,勤勤恳恳操持家务。反倒李白好高骛远,经常周游山水,一连数年从不归家。

当结发妻子去世后,李白未有任何表示,更未见过他写过一首悼念亡妻的诗文。

当李白落寞地从湖北安陆移居到山东兖州、曲阜一带时,受到妇人刘氏的讥讽。

为照顾一双儿女,李白不得不求朋友介绍与“鲁一妇人”同居。

可见,李白与这名妇人没有任何感情,只是为儿女寻找一位免费保姆。甚至李白都从不谈及她的姓名,这是何等的轻薄与无礼!

如此“深情”的李白居然做出了薄情寡义之事,是否颠覆了后人对李白的固有印象?

更讽刺的是,在李白逝世五十多年后,范传正出任宣歙观察使后,经过几年的明察暗访,终于打听到了李白的两位孙女的所在。

沦为庶民的二人,嫁给了两个老实巴交的佃农,境况颇为凄凉。

范传正让她二人改嫁,但李白孙女却坚决不肯。原因就是她二人虽一介女流,既然做了草民,今若仰仗权势,断然改嫁,并求助于高门之下,就没有脸面去见爷爷李白。

可见,孙女比爷爷有骨气许多。

李白一生惊才绝艳,然而事业不成,婚姻失意。他就像一个顽皮而倔强的孩子,无论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却依然要走自己认定的路。

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也许正是这种少年情怀,才成就了李白的瑰丽诗篇。

参考文献:

[1]杨玉山.李白婚姻考论[J].华夏星火,2005(08):49-50.

[2]慧泉.李白婚姻带来的家庭悲剧[J].文史天地,2009(12):52-5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