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灭亡,鲍超旧疾复发,回四川养病。此时,8千湘军突然倒戈,攻杀湖北清军,投奔太平军。慈禧严厉斥责,让鲍超去善后,给朝廷一个交代。
攻克南京,湘军功成名就,对清朝有“再造之功”。那么,为何湘军还要投奔已经穷途末路的太平军呢?鲍超又是如何处理问题?娓娓道来。
(资料图)
1855年,湘军主帅胡林翼驻扎汉阳,被韦俊包围,所部损失殆尽。胡林翼被压缩在长江浅滩附近,命悬一线,是鲍超杀入重围,将他救出来。
鲍超,四川人,个子不高,却是湘军最能打的悍将。鲍超飞黄腾达,靠的是胡林翼栽培,因为他救了胡林翼。
胡林翼授意下,鲍超前往湖南招募士兵,从土匪、流民、天地会、无产者、地痞中招募兵马,组建“霆军”。
“霆军”规模最大时,有18000人,其中骑兵7200人,步兵一万余人,是湘军战斗序列中的王牌,但军纪败坏。
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汪海洋等太平军名将,都被鲍超压着打。“霆军”所到之处,太平军闻风丧胆,惶恐不安。
太平军主力覆没,主要是鲍超的功劳。没有鲍超攻杀援军,消灭太平天国的有生力量,曾国荃非但不能破城,还可能被太平军反杀。
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灭亡太平天国。次年,鲍超回家养病,8千“霆军”在湖北金口哗变,投奔王海洋而去。
“霆军”立下赫赫战功,为何还要选择投奔太平军呢?要知道,此时太平天国已经灭亡,余部也折腾不了多久。
1865年,“霆军哗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霆军”待遇不公。论战斗力,“霆军”绝对是湘军的扛把子。湘军野外作战的王牌,跟太平军正面搏杀,就是“霆军”。
但是,作战厉害,不意味着就能当“主角”,往往是御用“配角”。
胡林翼负责湘军事务,李续宾是第一悍将,鲍超当配角。李续宾资格老,能力强悍,鲍超无话可说。
三河之战,李续宾所部覆没,6千湘军精锐阵亡,本人殒命。此时,鲍超、多隆阿力挽狂澜,在二郎河击退陈玉成、李秀成军团,稳住安徽局势。
李续宾死后,按道理应该是鲍超当前敌主将,但曾国藩操作下,弟弟曾国荃成为“主角”,获取的资源最多。
湘军“围点打援”,曾国荃负责围城,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因为,鲍超在壕沟之外,负责消灭援军,与太平军厮杀。城池陷落,曾国荃先入城,夺取首功,鲍超只能喝点汤。
“配角”身份,意味着什么?战利品分配少,将士升迁速度慢。如此,“霆军”平日颇有怨言。
第二,“霆军”成分复杂,清朝还拖欠饷银。前文指出,“霆军”士兵来源比较混乱,纪律败坏,是拿钱卖命的军队。
八旗、绿营,这是清朝直属武装力量,朝廷拨款,旱涝保收。湘军,属于私人军队,粮饷主要靠“自筹”。
“自筹饷银”,数量不多,自然优先考虑曾国荃的“吉字营”,而不是“霆军”。所以,“霆军”经常为了饷银哗变,金口哗变只是其一。
1864年,天京陷落,曾国藩为了自保,遣散“吉字营”,却保留“霆军”。但是,“霆军”依然没有饷银,因为曾国藩没了“筹饷”的理由。
1865年,鲍超回家养病,“霆军”交给娄云庆、宋国永负责。此时,清朝要求“霆军”远征:娄云庆前往福建,增援左宗棠。宋国永去西北,对付陕甘起义军。
左宗棠有手腕,弄到一笔款项,娄云庆所部很开心。宋国永则倒霉了,远征西北的“霆军”没有一分钱,落差太大。
平日拖欠饷银,“霆军”已经很恼火,此时远征西北又不给钱,岂能容忍。
行走到江西,“霆军”哗变,宋国永安抚他们,说朝廷即将送来饷银,让将士们不要闹事,安心杀敌。
宋国永这么一说,“霆军”看到希望,暂时安定下来。但是,到了湖北金口,清朝还是没有拨款,将士们无法再忍受。
悍将黄矮子带头,冲进中军大帐,囚禁主帅宋国永。接着,黄矮子率8000“霆军”一路南下,投奔汪海洋。
“霆军哗变”,慈禧太后大怒。鲍超得到消息,也顾不得病重缠身,立刻从四川赶往前线,剿灭黄矮子。
嘉应州之战,黄矮子战败,所部8000“霆军”被全歼。但是,清朝依然对“霆军”不满意。
1868年,尹隆河之战,清朝偏袒淮军,斥责鲍超“误期”,下令遣散“霆军”。鲍超心灰意冷,辞职回家。
“霆军”解散后,部分将士改隶左系湘军,其中孙开华名气最大。1884年,孙开华迎战法军,取得“沪尾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