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赵国曾经是能够和秦国相抗衡的强国。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前,赵国因为胡服骑射的加持,不仅消灭了中山国,还击败了林胡、娄烦等游牧民族,从而扩大了自身的疆域。对于赵国的强大,赵武灵王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却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这样的结局堪称十分悲惨了。
一
具体来说,三家分晋后,赵国的国力不是太强,尤其是和魏国比起来,赵国当时是比较弱小的。赵肃侯十年(前340年),赵武灵王出生于赵国的国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肃侯二十四年(元前326年),赵肃侯赵语去世,赵雍即位,这就是赵武灵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武灵王即位后,赵国不仅遭到魏国、齐国、秦国等中原大国的进攻,还受到了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不断袭扰,至于身旁的心腹大患中山国,赵国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下。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赵武灵王破釜沉舟,于公元前302年推行了胡服骑射。
当时所谓的“胡服”,是指类似于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装,同中原人的宽衣博带长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称“胡服”;“骑射”指周边游牧部族的“马射”(骑在马上射箭),有别于中原地区传统的“步射”(徒步射箭)。胡服骑射后,赵国军队中宽袖长衣的正规军装,逐渐改进为后来的衣短袖窄的装备。从而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赵国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虽然和商鞅变法比起来,胡服骑射不够彻底,较少涉及到经济等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兵法后,赵国将士的战斗力不断提升。于是,赵武灵王率领将士进攻北方的游牧民族,占领今内蒙古南部的黄河两岸之地,设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修筑赵长城以抵御匈奴的进攻。
另一边,赵国也开启了消灭中山国的战役。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分三路大军进攻中山国,夺取了中山国的丹丘、华阳、鸱之塞、鄗、石邑、封龙、东垣等地。中山王献4邑请和,赵军才停止攻击。赵武灵王决心要灭掉中山,于二十三年、二十六年相继再攻中山,到赵惠王三年(公元前296年),终于最后灭掉中山,把中山王迁到肤施(今陕西绥德县东南)。经过十多年的稳扎稳打,赵国全面占领了中山国的疆域。
但是,在赵国蒸蒸日上的时候,赵武灵王却选择传位于幼子赵何,这就是赵惠文王,而他自己则是自号为主父。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赵武灵王此举,直接导致赵国出现一国二君的问题。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出现两位君主的话,无疑会造成内部的混乱,特别是引发文臣武将之间的激烈争斗。
三
更为关键的是,在传位给赵惠文王后,赵武灵王又因为对长子赵章心怀愧疚,所以有了把赵国一分为二的打算。赵章于公元前320年出生,原本被赵武灵王册立为太子。不过,赵武灵王后来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对此,在笔者看来,废长立幼,自古就是取祸之道,而赵武灵王之后的操作,更是令人感到意外。
赵何被册立为太子后,赵武灵王发现年长的赵章,反而侍奉年幼的弟弟,所以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也即赵章为代王,赵何为赵王。当然,因为大臣的阻止,该计划没有真的实行。可是,赵武灵王将赵章分封到代郡,促使其事实上割据一方了。
最终,赵章和赵何因为各自都形成了一批党羽,双方的矛盾也是日益激化。到了公元前295年,在赵武灵王来到沙丘宫后,赵章决定先下手为强,也即提前设下埋伏,从而诱骗赵何前来。当然,赵何一方也有所准备,不仅诛杀了赵章及其党羽,还将赵武灵王包围起来。不久之后,赵武灵王被困在宫中,又没有食物供给,所以留下了一个令人叹息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