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们小时候,课外的娱乐少,喜欢文字、爱读读书的,便常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拿在手里看。小时候,大家都脑筋好,记忆力强,于是就比赛,比谁记得的旧小说里的“小细小节”更多。其中,一个最受大家欢迎的“比赛节目”,便是“猜表字”的游戏。
《三国演义》里的玄德、孟德、云长、翼德、孔明之类,那是“大路货”,几乎人人都知道,估计是进不了“比赛”的出题范围。至于《水浒传》,“比赛”的套路是别一类,一百零八将更有“绰号”和诨名,这是大家关心和感兴趣的,所以比得多的是这些。但他们也有表字,这便成了“冷僻的角落”。比赛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些“冷僻角落”自然也会成为“热闹的战场”。
我在这样的“比赛”里,水平一般,成绩中游。凡记忆力强的同学认为没什么特别难度的“表字”赛题,我有时候便答不上来。记得有一次是猜孙权的父亲孙坚的表字,我“孙、孙”了好久,“孙”不出来。旁边等得急切的优秀同学忍不住了,脱口说出“孙文台”,答案揭晓。说也奇怪,“比赛”败阵也有好处,这个“文台”的表字从此倒是牢牢记住,再也忘不了哩。
《三国演义》里,这位孙文台一出场,作者便交代了一件他年少时候的“壮举”:“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他的大胆、鲁莽、善于“表演”等的性情,便都在里面了。在东汉三国这样的“王纲解纽”的乱世,没有这些性格的混合,也成不了所谓的英雄人物吧。
在二十五史的《孙坚本传》里,有他的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都与“卧草中”有关,一马一将,让孙坚大难免死。一次是《三国志》注引《吴书》,记录是他“所骑骢马”救了他。还有一次,是《三国志》本传中记载,他身边亲近的大将救了他,戴了他的惹人注意的红巾帽,让他小道逃走。敌军走近发现上当,只能离去。
孙文台“历佐三县”的时候,就能让“吏民亲附”。等到他将兵领军,形成自己的一股势力,那更是成为一种“子弟兵”,所以他的手下将士能够冒死抵命地相救,连他的战马亦似能够“通人性”,向他的兵将互通救助的声气。这里面,当然有他的豪气与英爽,也有他抚弄人心的本领,亦即今语所谓“会得做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遇什么情形对付什么事。不过,“会得做人”里面,多少都有一点“善于表演”的成分。这又与他年少时遇海贼“以手东西指麾”的那种“天性”暗通消息了。他三十七岁战死,也可以说死在那个大胆、鲁莽与“善于表演”的混合里。那是“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孙文台还有一句“名言”,也值得最后记上一笔。《本传》记载云:“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注引《吴录》记载:睿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孙坚的“名言”即是“坐无所知”这四个字。这似乎比那个更有名的“莫须有”三个字还更是“爽快”,没有废话,而且满含着“双关式”的挖苦,意思是“我不知道你犯了什么罪,或许你犯的即是什么都不明白的罪吧”。这样的世道,把“这是别人告诉我的,我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办法呢”之类当作“口头禅”。在中外长长的历史中,估计这也不是什么绝无仅有的特例吧。(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