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于魏、楚之间

上一文说到,陈平娶了当地富翁张负的孙女,从此再不用为钱发愁,正当陈平准备一展抱负的时候,陈胜吴广起义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此看来,陈胜吴广起义的连锁反应,还真是大啊。

许多本应庸庸碌碌一生的人,放弃了唯唯诺诺,放下了手中的锄头,拿起了武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别人的命运。

陈平得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之后,辞别了家人,前去投靠魏王。

当时的魏王叫魏咎,他见陈平是个人才,就封陈平为太仆,在魏王手下做太仆时,陈平多次向魏王进献计策,但魏王却从不采纳,这搞得陈平非常郁闷。

恰好此时,有人向魏王告陈平的黑状,郁闷至极的陈平索性一走了之,另谋高就。

从魏国逃出来的陈平,又去投了项羽。

此时的项羽正在黄河一带高歌猛进,陈平来到之后,随着项羽一路沿着黄河打进了咸阳,最后因为有功而被封为卿,由此,陈平终于从一个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卿大夫。

后来,刘邦出汉中,还定三秦。迫于形势,殷王投降了刘邦。

为了收复殷地,项羽任命陈平为信武君,率兵前往平叛。

这说明在项羽的眼中,陈平的才能是可以独立领兵的,而陈平此去殷地平叛,所率领的士兵,恰好就是当年魏王的旧部。

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在项羽的眼中,陈平也是在魏国呆过的人,和这些人也算是老朋友了,用起来更顺手一些。

但是项羽不知道的是,陈平当初之所以从魏国逃出来,除了魏王不采纳陈平的建议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人向魏王进谗言。

可见陈平以前在魏国时的人缘就不是很好。

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说,项羽让陈平率领魏王旧部前去平叛,是强行给陈平增加游戏难度。

纵使如此,陈平还是顺利地平定了殷王的叛乱。

如此大的功劳,项羽的赏赐是什么呢?

赐金二十镒,拜为都尉。

你没有看错,陈平费劲巴拉地帮助项羽平定了一场叛乱,项羽就给陈平这点赏赐,难怪韩信曾对刘邦说过,“项羽对有功劳的人进行封赏的时候,像个女人一样,把印信拿在手里把玩良久,迟迟不舍得给人。”

不仅如此,项羽更过分的操作还在后边。

后来,刘邦又回过头来收复了殷地,项羽非常生气,下令诛杀当初平定殷地的将士。

这上哪说理去!

胜败乃兵家常事,哪能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就诛杀参与作战的全体将士?

陈平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是又生气、又寒心,他当即挂印封金,提桶跑路了。

陈平跑路的方式也很特别,他命使者将项羽赏赐的金子与官印带回楚国,送还项羽,自己则孤身一人,到江湖上流浪去了。

得遇明主归大汉

能知江湖者,皆是薄命人。

流浪的陈平,时刻都处在危险之中。

在一次渡河的过程中,船夫看到陈平气宇轩昂,又是孤身一人乘船,料定陈平是逃跑的将领,腰中肯定有不少金银财宝。

想到此处,船夫杀心顿起。

陈平也注意到这个船夫一直盯着自己看,知道情况不妙,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他斜倚在船头,将上衣全部脱掉,露出膀子,向船夫展示自己身上并没有金银财宝。

船夫见陈平原来是个穷光蛋,便没有再进一步的行动,陈平也因此逃过一劫。

从船上逃出来的陈平,心情非常郁闷:想自己这一身才学,难道真的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吗?

他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老朋友,魏无知。

魏无知此时正在刘邦帐下效力,听说刘邦待人宽厚,容人有量,不妨他那里碰碰运气。

打定主意的陈平,直奔修武,也就是刘邦大营所在地。

来到刘邦军营的陈平,通过老朋友魏无知的引荐,成功见到了刘邦。

与陈平一同被召见的,还有其他几个人,他们应该和陈平一样,也是关系户。

刘邦见有人来投奔自己,自然是很开心,但每天来求见的人多了去了,刘邦也没有特殊对待这七个人。

就按照惯例,摆开酒席,请大家一起吃了个饭。

吃完饭,刘邦就对大家说,就这样吧,大家先回住处休息吧。

陈平知道刘邦作为汉王,日理万机,见一面不容易,自己是因为魏无知的关系才得以一见真容,这一走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刘邦,机会难得,绝不能错失良机!

于是陈平连忙说道:“大王,小人此次前来,是有事情要向大王禀报,所说之事,不可过今日啊!”

刘邦一听陈平这样说,立刻就来了兴趣。

他让其他人出去,单独将陈平留了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陈平的“不可过今日”之事,究竟是何事?

我只能非常遗憾的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是何事。

但是,通过分析史书中的细节,我们依然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我们先来看看惜墨如金的史书,是怎么记载这件事的吧:

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

——《史记·陈丞相世家》

都尉,是一个中上级的官职。

我们可以从结果倒推,刚一见面,刘邦就封了陈平这么一个中上级的官职,说明陈平肯定是向刘邦透漏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最起码是刘邦感兴趣的事情。

这个信息,有可能是项羽军中的一些情报,也有可能是刘邦部下将军们的一些隐秘的事情。

因为,陈平曾经在项羽军中独立领兵打过仗,多多少少的知道一些项羽军中的情报。

再结合后来,陈平不断被刘邦旧部中伤,一副要把陈平往死里整的架势,我们也可以合理怀疑陈平向刘邦透漏了一些刘邦部下的秘密,比如他们曾经和项羽暗通款曲之类的事情。

可能有读者又问了,陈平刚来刘邦帐下,寸功未立,就被封了中上级的官职,大家心里不平衡,告陈平黑状也是正常的。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韩信,韩信也是寸功未立,但是被拜为了大将军。

大将军可是比都尉大多了,大家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也并没有说对韩信群起而攻之。

论为人,陈平的情商应该是要大过韩信的,那为什么大家合起伙来针对陈平呢?

很有可能就是陈平知道他们的秘密。

当然了,我们只能做合理的推测,并不能确定,这也是后人读史的无奈。

不管怎么说吧,陈平也算是在刘邦军中安稳下来了。

不过,上文也说了, 陈平寸功未立,就做了都尉,这引起了刘邦旧部的不满。

盗嫂受金,陈平被轮番中伤

在军中,官职的升迁是需要军功的,而军功则是需要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拿命拼出来的。

你陈平没有拼命,凭什么当都尉。

不满,就要发泄。

第一波进攻,是在刘邦的酒宴上。

刘邦是个好酒色的人,他经常没事就请麾下将军们喝酒,这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工作,毕竟在酒桌上拉近和将军们的关系要容易得多。

一日,刘邦又请客了。

他请诸位将军一起喝酒,在酒桌上,有人看刘邦喝得开心,就趁机向刘邦进谗言,说:“大王,您也太草率了些吧!那个陈平,不过是楚国的逃兵,大王你也不知道他有啥才能,就让他和大王同乘一辆车出门,还让他监督我们兄弟,大家心里不舒服啊!”

刘邦听出了大家的不满,但是刘邦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不在乎这些,反而因为大家的不满,更加宠信陈平。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

在陈平初见刘邦的那个晚上,陈平除了向刘邦提供了来自项羽阵营的情报之外,还向刘邦提供了一个可以保证部下忠心的好办法——特务组织。

在那个时代,刘邦有一喜一忧,喜得是,由于刘邦忠厚长者的名头,许多人才从敌方阵营来投靠自己,忧得则是,如何保证自己的部下不会反水。

这个问题,刘邦想破脑袋也没想出如何解决。

直到陈平的到来。

陈平提出,成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帮助刘邦监视部下的一举一动。

这个组织由陈平率领,只对刘邦负责,主要工作分为对内、对外。

对外,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离间、贿赂敌方重要将领,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战斗力;对内,监视己方将领的一举一动,防止己方将领反水。

刘邦一听,这方法好啊,不过做这种事情,必须得偷偷的来,不能声张,不然容易寒了将士的心。

而站在刘邦的角度,陈平担任这个组织的领导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首先,陈平初来,在军中没有利益瓜葛。

其次,陈平手中无兵,就算出什么差池,也对刘邦没有什么威胁。

最后,陈平要的是实现自己抱负的平台,刘邦可以给,刘邦要的是一副好用的白手套,陈平可以当。

这个工作,张良和萧何虽然能力够,但是却是做不来的,张良是名门之后,又聪明绝顶,而且骨子里是有清高之气的,这种事他绝不会去做;萧何智商在线,但是和刘邦的老部下们都是老朋友,威望很高,同事和他们利益纠葛盘根错节,也不会去干这个得罪人的差事。

基于此,诸将越是对陈平不满,刘邦就越是宠信陈平,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而且,越多人不满陈平,刘邦就越是宠信陈平,陈平也就越安全。

这是刘邦的帝王心术,也是陈平的生存之道。

对于穷苦人出身的陈平来讲,他一直明白这个世间的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用另一样东西来换。

恰如当年,他用自己的容貌和名声来换老丈人家的财富,就是为了得到交游的钱,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难道陈平不想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吗?他也想,只是他为了更高的追求,甘愿牺牲虚名。

而今,他为了能在刘邦这个前途无限的平台上立足,主动将自己变成一个白手套的角色,这是他的牺牲,同样的,在将来,刘邦也没有亏待他,给了他想要的东西的。

这既是历史的真相,也是政治的真理,更是生活的本质。

这不是厚黑学,而是比厚黑更危险的利益场。

陈平是知道其中厉害的,他所参与的事情,极其危险,稍有差池,他就有生命危险,不论是敌方势力还是刘邦的部下,都有冒险杀他的可能,而到了那个时候,刘邦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大局,毫不手软地牺牲掉陈平这个白手套。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陈平一直保持着两个原则:

第一,保持隐秘

第二,绝对忠心。

接着,陈平跟着刘邦一路经历了彭城之战与荥阳对峙。

终于,陈平的所作所为还是拉满了仇恨,引来了刘邦军中两个重量级人物的不满——周勃和灌婴。

这两个人,都是从沛县跟着刘邦走出来的老兄弟,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忠心耿耿。

这两位老大哥联手向刘邦告了陈平的黑状,并且罗列了陈平的“四大罪”:

第一大罪:才能不够。“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第二大罪:盗嫂。“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

第三大罪:受金。“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第四大罪:反复无常。“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这四大罪,逻辑缜密,显然是事先进行过谋划的,并且应该还进行过证据收集,再加上周勃、灌婴两位大佬联合提出,可以说是直指陈平要害。

刘邦也对此表现出来了十足的重视。

他先是将引荐陈平的魏无知叫来,把两位大佬的黑状给他看,让魏无知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魏无知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替陈平分辨说:“当下,大王与项羽争天下,在荥阳对峙,这个难受劲,想必大王比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更清楚吧,当此决胜之际,我就算把品德高尚的人引荐给大王,又有什么用呢?我向大王引荐的是能帮你决胜天下的奇谋之士!而且我向大王推荐陈平,推荐的是他的谋略,大王刚刚问我的,是陈平的德行,如果陈平能帮大王击败项羽,夺得天下,就算是受金盗嫂,又能如何?”

这段话能说服刘邦,但是不能说服诸将。

所以,刘邦还是要把陈平召来问一问。

于是刘邦又把陈平叫来,让陈平替自己辩解一下。

陈平来到刘邦帐中,刘邦开口就问道:“先生啊,当初你先是投奔魏王,后来又投奔楚国,再后来才归顺我刘邦,如此反复,如何能让人相信你的忠义呢?”

刘邦这句话问的很有意思,首先,刘邦只问忠义之事,说明他对陈平其他事情不太在意,只在意陈平是否忠义。

这其实也是上面魏无知的回答起了作用,虽然魏无知说陈平最重要的是才能,但是在刘邦这个君王的眼里,除了才能,忠义也是必不可少的。

换句话说,此番风波,只要陈平能证明自己的忠心,就可以安然度过。

陈平见刘邦这样问,立马回答道:“臣当年投靠魏王,但是魏王却从不采纳我的计策,因此才又去投靠了项王,可是谁知道项王看起来威武雄壮,行事却全无豪杰之风,他并不信任外人,所信任的不是他的本家,就是他的妻弟,更不能任用奇士,我这才来投靠大王啊!”

这是陈平对自己反复的解释,接下来是对受金的解释:

“臣裸身而来,身无分文,不索要金钱,就吃不上饭,如果大王你觉得我的计策可以一用,就留我在军前效力,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计策没有用的话,我收的金子都还在,大王罚没充公即可,我也就此告老还乡。”

刘邦听了陈平如此坦诚的告白,大受感动,更重要的是,从陈平的这番告白中,刘邦看到了陈平的忠诚。

于是,刘邦赶紧向陈平道歉,表示错怪陈平了。

刘邦是个做事周全的人,他不但向陈平道歉,还通过陈平的告白,得知了陈平受金是因为缺钱。于是他赏赐了陈平很多金钱,让陈平不用再因缺钱而向诸将索要贿赂,同时又给陈平升了一级,拜陈平为护军中尉,名正言顺地监督诸将。

这下,再没人敢向刘邦告陈平的黑状了。

想想陈平也是可怜,他从小家穷,被人瞧不起,长大之后,又处处遭受冷眼与馋言,深知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这么多年的江湖漂泊,让陈平读懂了人心,也学会了如何利用人心。

想起来,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男人真正对自己好,一个是自己的哥哥,一个是自己老婆的爷爷张负,另一个就是刘邦了。

因此,陈平一直想找个机会报答刘邦,也让军中诸将瞧瞧他陈平的手段。

不久,这个机会就来了。

流言与人心的威力

事情发生在荥阳对峙最危急的时刻。

当时,刘邦的策略是兵分四路,自己在正面与项羽主力在荥阳对峙,彭越、英布在项羽的大后方袭扰,韩信则带兵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如此宏大的战略规划,出自张良的手笔,这个规划很宏伟,风险也很高,当然,收益更高。

这个规划的战略目的,已不再是如何击败项羽了,而是如何一统天下。

这三个方向中,刘邦直面项羽,压力最大,而且“对峙”是战争形态中最令人难受的一种,打又不能打,撤也不能撤,只能熬。

正难受的时候,项羽熬不住了,他奇袭断了刘邦的粮道,把刘邦死死困在了荥阳。

这下,刘邦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不想坐以待毙,便提出把荥阳以西割给项羽,只求项羽放他出荥阳。

项羽当然不会答应刘邦的请求。

此时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所以讲究礼节的人,大都归顺于他,但是呢,项羽又小气,不舍得对部下加官晋爵,所以追求利益的人,则不愿意追随他,我们如果能拿出金钱来,去项羽军中行贿,一定能把他部下那些追求利益的人争取过来。”

刘邦听了,点点头。

见刘邦默许,陈平接着说:“把那些追求利益的人争取过来之后,项羽身边就只剩下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亲信,这些亲信是不会因为利益而背叛项羽的,我们则可以利用离间计,挑起项羽对这几个人的疑心,然后借项羽之手,除掉这几个人,到时候大王再大举进攻,项羽必败!”

陈平的这个建议十分大胆,首先,离间计理论上可行,并不代表技术上可行;其次,想要离间这么多人,肯定会耗费大量钱财,且不说刘邦有没有,就是有,他放心将这么多钱交给曾经“受金”的陈平吗?

事实证明,刘邦就是刘邦,不但用人不疑,而且豁得出去。

刘邦一下子就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让陈平随便花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有这样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君主,陈平感激涕零,当即表示定效死力!

拿着巨款的陈平,在楚军中大肆行贿,让他们帮陈平散布一个谣言:钟离昧、龙且等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没有被封王,心里不满,想要投靠刘邦,合力灭掉项羽,瓜分项羽的土地。

一开始,项羽对这些传言也不信,但是传的人多了,项羽也犯了嘀咕,渐渐对钟离昧等人有了戒心。

人这种生物是很奇怪的,互相之间感情的浓淡,稍有变化,就能立马体会出来。

所以,渐渐的,项羽和手下的将军们越来越疏远。

为了搜集证据,项羽决定派使者去刘邦军中打探情况。

接下来,就是刘邦的顶级损招了。

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军营,刘邦先是按太牢的规格(高规格)设下宴席招待,然后亲自出来接见使者,

谁知道一见面,刘邦就假装吃惊地说道:“哎呀!我还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

说罢便起身离去,并将高规格的宴席撤下,换上最低规格的宴席,态度非常傲慢。

项羽的使者被搞的一肚子火,回去见到项羽,添油加醋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番。

项羽听了,果然对范增大为怀疑。

但是范增却对此时毫无察觉,此刻的他正殚精竭虑地为项羽谋划如何在荥阳把刘邦彻底摁死。

一番谋划之后,范增得出结论——急攻荥阳,不给刘邦喘息的机会。

正当胸有成竹的范增向项羽建议急攻荥阳时,项羽却表现的不置可否。

范增很疑惑,出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项羽竟然怀疑自己和刘邦暗通款曲。

范增气的暴跳如雷,他本来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倔老头,哪能受得了这种委屈?

于是范增扔下一句:“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为之!”

然后直奔彭城。

估计是范增在去往彭城的路上越想越气,背上毒痈发作,一命呜呼了。

就这样,项羽帐下唯一的聪明人,被陈平用流言和人心杀死了。

范增一死,陈平认为项羽军中再无人可以识破他的计策了,便趁着夜色,令两千女子出荥阳东门,楚军一见城门打开,便一拥而上,陈平则和刘邦一起从荥阳西门逃走了。

这并不是陈平最后一次救刘邦,在今后险恶的岁月中,陈平还多次救过刘邦的命。

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刘邦和陈平结下了深厚的君臣之谊。

结语:

从陈平出山,到解荥阳之围,算是陈平的前半生,虽然陈平的前半生已然非常精彩,但他的后半生才是他人生真正的巅峰,限于篇幅,我们今后再写。

那就让我们回到最初,为陈平的前半生做一个小节吧:

陈平,少时家贫,后娶张氏女为妻,广交游,高才学;先投魏王,因流言而走,又奔项羽,因惧诛而逃;后归刘邦,得遇真主,诸将中伤而不疑,受金盗嫂而不怪;内督汉卒,外间楚将,计除范增,谋脱荥阳;且晦且秘,半阴半阳;以人心为暗箭,以流言为明枪,可谓阴毒,是谓毒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