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25:
(资料图片)
曾国藩的城府很深,这一点,在很多关于他的书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在官场上,一个没有城府的人,是很难获得升迁的。作为一个官员,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能太过于随性,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我们从曾国藩的家书中,发现他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由于学识出众,比较自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他人产生矛盾。其中,和同乡郑小珊之间产生的矛盾,就被曾国藩反复提及。
曾国藩刚刚进入京城的时候,同乡是他积累人脉的主要途径,他连和同乡之间都会产生矛盾,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
那么,曾国藩在官场上,城府为何逐渐变得很深了呢?他的城府到底是如何养成的?
曾国藩在家书中,透露出一个训练方法。曾国藩的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笨拙,但十分实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十月二十六日,曾国藩给家中的弟弟们写了一封信。这封家书比较长,曾国藩向弟弟们传授了很多如何做人、读书的方法,其中一条,就和训练一个人的城府有极大关系。
这个训练方法,就是写日记,以起到日日反省的作用。
曾国藩在信中写道:
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其意思是:每天一个闪念、一件小事,都记载下来,以便提醒自己改正过失。
正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让曾国藩学会了慎独,即使偶尔有一些杂念,他也能及时纠正。
这种严格训练的方式,让曾国藩的城府变得越来越深。
我们从曾国藩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城府了。
这一年,是曾国藩进入官场的第二年,他在官场上的前途并不理想。
一是受到上司的压制。曾国藩的俸禄有限,加上家里并不宽裕,他在京城的生活非常艰苦,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借高利贷过日子,可是,按照当时官场上的惯例,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人,是要给上司送见面礼的。曾国藩没有给上司送银子,因此,上司认为他不懂规矩,对他百般压制。
二是受到同僚排挤。曾国藩无论是学识,还是书法,在翰林院里都是翘楚,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加上不受上司喜欢,因此,同僚们见风使舵,疏远他、排挤他。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
穆彰阿作为曾国藩会试时的主考官,按照科举制度规定,两人有一层师生关系。
穆彰阿嗜好收藏古字画,而曾国藩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善于鉴定古字画。正是如此,曾国藩才能从穆彰阿众多门徒中脱颖而出,获得他的信任。
能获得穆彰阿的赏识,是每个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曾国藩却从来没有将此事提及,他既不向同事们炫耀,也不会向穆彰阿提及他在翰林院的工作情况,以及遇到上司压制的事情。
在仕途上,不要让人知道自己的靠山,也不要向靠山倾诉自己遇到的不公,这就是城府。这一切,都是曾国藩通过记日记训练后的改变。
在仕途上,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只需要看他是否有城府即可。没有城府的人,无论他的学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不会成为高层人物。守不住秘密,内心藏不住事的人,是不会获得重用的,这是官场上的规矩。
曾国藩的很多为官方法,在《曾国藩心学》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