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期,东西方的路上通道就已经存在,但只是一些民间商人和迁徙民族的交流。西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也就是后来世界史里中亚一霸的贵霜帝国——夹击匈奴,出使西域。彼时的西域有大大小小许多小国,这一路上张骞千辛万苦,任务执行的非常不顺利,但就结果来说,将汉王朝的影响力向西远远传播,为东西方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的商人们,就沿着张骞开辟的这条路向西,将中国的丝绸等珍贵物品售卖到西方获取巨大利益。
而这条东起长安,穿越河西走廊,过西域三十六国,大月氏、安息等直至大秦的路上交通要道,从此就被称为“丝绸之路”。但要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才算真正进入丝绸之路。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过王夫之的一句话:“历朝皆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被汉朝剿灭的匈奴分为几个部落,有的与中原汉族人民逐渐融合,也有一部分西迁。其中一支与汉代大月氏融合,历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白匈奴灭掉了贵霜帝国,顺便还把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揍了个稀里哗啦。不过南北朝时期的白匈奴,还只是柔然民族手下的一个小弟,至于柔然,也只是鲜卑的手下败将。
(资料图片)
公元391年,鲜卑其中的一支拓跋鲜卑在一代英主拓跋珪的带领下建立北魏。为了安全地南进中原,北魏首先要把北方这个像老鼠一样不时侵扰的柔然好好收拾收拾,然后才能放心南下。于是在第二年,拓跋鲜卑便对柔然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一举把柔然赶出了河套地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拓跋珪本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柔然知难而退,躲得远远的,不再来侵扰,但他显然想得太简单了。
被拓跋珪打败的柔然虽然选择了暂时的蛰伏,但并没有放弃。他们沿着阴山山脉一路向西,征服了沿途许多小的游牧部落,慢慢壮大着自己的力量。此外,深知同为游牧民族的鲜卑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进行了汉化改革,柔然的首领社仑也不甘示弱,积极向中原学习军事经验和冶铁技术,并请来了不少汉人工匠,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重甲骑兵兵团。要知道在古代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装备铁甲是很罕见的,往往只有精锐的部队和将领才有资格穿戴铁甲战衣。
进入公元5世纪,社仑可汗建立起了柔然汗国。此时的柔然已经不再是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他们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制度,向东将势力最远能抵达鸭绿江,向西则逐渐控制西域,把丝绸之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对于此时是国家而不是游牧部落的柔然来说,控制丝绸之路,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比较稳定资金来源的财政收入,这是一个稳定政权的基石。毕竟不管此时的中国多么混乱,南北有多少政权天天在打仗,但对外的丝绸贸易可从未停过,西边骑骆驼的阿拉伯大兄弟等着丝绸倒卖给欧洲人挣钱呢!
但是,重要的是但是。全盛时期的柔然却碰上了一个更可怕的对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这位猛人就跟他的名字一样“太无敌”。拓跋焘十三岁登基,一生之中罕逢敌手,灭掉胡夏、北燕和北凉三国,将柔然、吐谷浑等胡人政权远驱大漠,一统北方并且南击刘宋。如果不是四十多岁时被身边宦官宗爱所杀,柔然这个民族说不准将早彻底从历史中消失。
拓跋焘
拓跋焘死后,虽然北魏进入了一段繁荣的时期,但更多的在于保持政权稳定,并未继续追剿柔然,给了柔然喘息的机会。
公元534年,北魏在内部动乱多年的情况下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时的柔然在首领阿那环的率领下,也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汉化改革,不仅分封官员,还在草原上大规模推广农耕技术。此人不仅治国一流,还知道如果想要南下,仅凭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实行了远交近攻的政策,跟南朝政权建立了联系。可柔然跟南朝隔着一整个北魏,没有飞机,更没有电报,是怎么联系的?
阿那环将目光投向了西域。
南朝《宋书》就记载了柔然“自西路通京师,三万余里。”到了萧齐时期,则更明确的写道“芮芮常由河南道而抵益州。”芮芮即柔然,益州便是如今的四川。“西路”、“河南道”在今青海,当时属吐谷浑控制。从刘宋元嘉五年(428年)到梁朝大同七年(541年),一百余年时间里,柔软官方派出的使节达二十多次,都是通过这条新开辟的道路。而这条平行于河西走廊的通道,也将四川逐渐纳入到丝绸之路中来。从此,南朝也可以经由长江向上游至四川,然后进入西域,继续进行被北朝打断的丝绸之路贸易。而四川作为重要的货物中转中心,人口和经济也借此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省。梁朝的历史中,就有益州胡商云集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
实线即为平行于河西走廊线至四川、连通丝绸之路的“吐谷浑道”
注:其实四川在更早的时期,就有从云南、西藏等地出境经缅甸到印度、阿富汗的贸易通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记载较少、一是沿途少数民族较多,流传的历史资料不多;二是南方丛林迷瘴众多,与西域丝绸之路相比,难以出行。不过南方丝绸之路仍然是古代重要的国际通道,著名的“蜀身毒道”、“茶马古道”、“夜郎道”,其实都属于这条南方丝绸之路。这些历史悠远的贸易通道,共同促进了四川作为“天府之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