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朝灭亡后,皇宫中那些不男不女的太监结局如何呢?若问到皇宫中什么人最多,那肯定是伺候主子的宫女太监们。大多数宫女出宫后还能嫁人,可太监作为一个不男不女的存在,出宫后能去哪里呢?他们又该怎么生活呢?

太监这个职业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古代皇帝为培养自己的亲信,因嫌宫女太麻烦,所以便会挑选一些男子入宫,但又怕这些男子祸乱后宫,所以就会将他们阉割,这便是太监的由来。这项制度一直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这项制度才终于结束,但太监还是依然存在的,他们和宫女一起陪伴已经退位的溥仪长大。直到1923年,紫禁城的一场大火彻底赶走了所有太监。

在1923年6月26日晚上,紫禁城建福宫的花园起火,大火从花园烧到了延春阁,香云亭等建筑,越烧越旺,众人只能不停地用水防止其蔓延。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才被扑灭,造成的损失便是100多座殿宇被烧毁,数千件的名人字画和金佛以及各种珍藏的古董都被烧成了灰,就连溥仪结婚时的所有礼品也被这场大火消灭了。溥仪十分生气,他认为都是那些太监因偷窃了宫中的东西,怕被发现,所以一把火烧了建福宫,这样就谁也不知道少了什么东西了。这一说法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后来,溥仪将所有太监聚集,逼迫他们把私藏的东西都拿出来,然后给了他们每人一些遣散费,就把他们全部赶出了宫门。太监被赶出皇宫后,无非就这几种凄凉的结局。

第一种便是回老家养老。大多数太监在进宫前都是已经娶妻生子了的,所以他们出宫后可以回家靠子女养。但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少数,因为太监入宫后便与家乡失去了联系,几十年都不再联系,家里哪会接受他呢?而且还会被家里人鄙视嫌弃,毕竟当太监是一件丢人的事,就算他们死了,家里也不愿让他们进祖坟,所以很多大太监就会选择认“干儿子”“干女儿”,等老了以后就不至于孤苦伶仃。但这样的人也只在少数,因为并不是每个太监都家财万贯,有能力认“干儿女”。

第二种方式就是加入养老义会。这是一种抱团养老的组织。在明朝时,宫里的太监为了自己以后养老着想,便成立了一个公益性的不公开组织——养老义会。只要你是正式的太监身份,有钱可以捐入这里,你都可以加入这个隐秘的组织。因古代封建社会礼教森严,所以“养老义会”是一个只有内部人才知道的秘密,史册中也不曾记载,只有通过最后遗留下来的最后一批太监,我们才能得知其中的真相。有了“养老义会”,太监们的晚年生活就有了保障。自明初期,这个组织会在北京周边修建由太监们自己掌控的寺庙,当太监退休出宫了,就可以去这些寺庙养老,吃住都不需要花钱,庙里会一直奉养着他们。而建设这种寺庙的资金来源,就是由所有太监所缴纳的会费和一些大太监的捐款构成。在清朝灭亡时,北京城内外已经有26处太监寺庙,比如洪恩寺,福顺寺就是比较有名的太监庙,而这也算是太监比较好的一种结局。

最后一种因为没有存到钱,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大多数没有存到钱的太监只能过着十分凄苦的生活,因他们在宫中伺候皇帝,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技能,在社会上就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去做最低级的工作养活自己。并且他们与普通人不同,还要遭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宫中,到了社会上也很难跟正常人相处,所以过着独来独往,十分凄苦的生活。还有一些太监会选择四处乞讨,到处流浪,最终饿死或冻死在路上。而太监死后下葬在哪里也没有选择,毕竟家人也不愿让他进祖坟,所以雍正皇帝就专门批了一块地给太监做墓地,就是现在的恩济庄。这个地方也就是清朝太监们的最终归宿。据记载,这里埋葬了大概3000名太监。

不得不说,太监的一生都很可悲,生前要伺候皇帝,死后也要跟着皇帝的旨意下葬。 1996年,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以94岁高龄在广化寺去世,太监这个毫无人性的产物终于彻底结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