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热度最高的话题,莫过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争论了。
(相关资料图)
是集体失忆?还是教材版本不同?或是别的原因?因为暂时还没有能让全体参与者都能认可的结论,目前看来还有得争。
感谢国家,因为我国自建国起,就开始逐步铺开并普及全民义务教育,成绩也是喜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就超过60%,到了60年代,就超过了80%,到如今更是不用多说,人人读书识字是基本要求。
再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篇课文又是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内容,学过这篇课文的人数几乎包括全国人民。
大家都有资格参与进去,热度想不高都不行。
小编本人的记忆中是“斯人”,但无法提供证据,因为没有留存数十年前的课本,也懒得去找证据,感觉没那个必要。
“斯人”也好,“是人”也好,虽然有争论,但没有超出原则,课文中描述的这两个词汇隐含的寓意并没有变,大家都认可这一点。
只是改词或改字,而不是改意,也就不需要特别纠结了,毕竟,下一代学到的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并没有改变。
孟子的著作被改或删也是有前科的,“圣人”孔子的《论语》都有考证可能被改过,何况“亚圣”?
古代的士大夫经常会根据时代发展及现实需要重新编纂前人著作,重新解读,特别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即使不改词汇或语句,顺便重读个顺序,就能有不同的解释。
孟子的著作被改和删,主要是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反感孟子所讲的对统治者蔑视的一些语句。
《孟子》中类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语句,在一直无限拔高皇权的朱元璋眼中,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于是,朱元璋有删改《孟子》的想法和行为。
朱元璋也没有遮遮掩掩,删改过的《孟子》颁布天下时,就明明白白起名《孟子节文》,告诉读书人,这就是删改过的。
并且,朱元璋也没有禁止完整版的《孟子》继续流传于世。
朱元璋够坦荡,这种坦荡其实是他拿孟子和全天下读书人没办法,他根本不可能全面禁止。
比如,大概在明洪武三年时,朱元璋看孟子不爽,想“罢孟子享祀”,还明确声明,谁敢来劝说就治重罪,就这样,时任刑部尚书的钱唐依旧抱着决死的心态来劝谏。
《明史·列传二十七·钱唐传》中完整记载了这件事:
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时廷臣无不为唐危。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
此前,朱元璋想打压孔子,不想让全国各地都祭祀孔子,下令“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也是这个钱唐站出来阻止,为圣人说话,连死都不怕。
这证明孔子和孟子在天下人或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足够高,高到让他们能够不畏惧皇权,除非朱元璋够胆量学习秦始皇,否则只能妥协。
其实,朱元璋不想让全国祭祀孔子,以及不想让孟子享受祭祀,打压他们地位,无非是想让皇权在读书人的心目中超过圣人们。
但钱唐的行为让朱元璋知道,想改变孔子和孟子的地位,难上加难,禁止他们的著作更是不可能。
唯一能打个擦边球的方法,就是单独改一种《孟子》的版本出来,指定专门用途,也即科考专用。
也就是在钱唐劝谏后,朱元璋“然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
当时想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就必须读或认同《孟子节文》,朱元璋删改的就是对皇权不利的那一部分,想做官?就要对皇权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尊重和畏惧。
至于私下里读书人怎么敬仰和研究完整版的《孟子》,朱元璋也管不了。
都说朱元璋是个大老粗,其实不然,朱元璋的文化水平相当高,这从他流传下来的一些诗词就能看出来。
且要不是对《孟子》有深刻理解,他又怎么能看出其中的部分道理不适合皇权独大?
朱元璋删改孟子著作的目的只是想给皇权加上一些保险,他本人其实也认同《孟子》中的很多道理,对孟子本人也不是完全不认可。
在《明太祖实录》中,就记载有一些朱元璋采用孟子的思想治国,以及因对孟子本人的认同而下令优待其后人的例子。
如洪武八年时,他就根据孟子语录,下令选择一些富户为官府做事。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一》中记载:
上谓中书省臣曰:“古人立贤无方。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今郡县富民多有素行端洁、通达时务者,其令有司审择之,以名进。”
再如洪武十八年,他下令优待孟子后裔,即使犯过罪,也要都放出来,还明说要尊敬先贤,善待他们的后人,并定为惯例。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中记载:
上谕工部臣曰:“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朕闻即命释之。假令朕不知之,或致死亡,则贤者之后寖以微灭,是岂礼先贤之意哉?尔等宜加询问,凡有圣贤之后在输作者,依例释之。”
朱元璋如果不一定程度上认可孟子及其著作,以他的脾气,怎么可能会亲自下令对孟子后裔给予优待?
当然,这或许还有朱元璋想给天下读书人面子的想法,尊重先贤,优待他们的后人,也是要读书人对他这个大明皇帝抱有更多好感。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要保证的只是皇权的无上权威,除此之外,统统是小节。
到明朝时,孟子的思想已经流传近两千年而不朽,其中肯定也是有朱元璋用得着的地方。
所以,朱元璋就是干脆的把《孟子》中对皇权好的部分拿出来用,对皇权不好的部分删改,还并不禁止完整的原版流传。
不过,即便如此,朱元璋删改《孟子》的性质,也比我们现在争论的“斯人”和“是人”的是否改动的性质要严重的多。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