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热河兵变”之夜可以说是全剧最为紧张、刺激的片段,而康熙在处置这场突发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缜密和控场能力尤为突出和精彩。
【资料图】
此前,太子和郑春华幽会让康熙撞见。
康熙出于维护皇家脸面,没有当即拆穿,选择了暂时回避这个尴尬情景。
就在康熙满世界找太子下落的时候,自知惹祸上身的太子多方求告无门,便在十三阿哥的陪同下,跑到荒郊野外溜达。
而八爷党也趁此机会,由堪比“圣手书生”的十四阿哥模仿了太子的笔迹,伪造了一份“调兵手谕”,命令凌普调兵两千包围了康熙所居住的戒得居。
八阿哥的这种“自摆乌龙”的行为,目的就是想把太子胤礽“往死里整”。
当凌普的“叛军”奔袭到康熙眼皮子底下,一时恼火的康熙顾不上追查叛军集结的真实缘由,而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应对布局。
首先,康熙先让图里琛、德楞泰等侍卫将所有皇子召集到戒得居,同时让张廷玉调集狼覃进驻,迅速解决叛军。
康熙之所以做这个安排,是因为事发突然,他并不清楚太子调兵“谋反”的具体缘由,也不清楚有没有其他皇子也参与了兵变。更为要命的是,万一“谋反”的士兵加害于其他皇子,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惨烈局面。
因此,康熙第一时间把所有皇子召集到一起,就是要把皇子们控制住,防止他们之中有人是太子的同党,暗中还会有进一步的“谋反”行动。同时把皇子召唤到自己身边,便于进一步保护他们的安全。
待看到除了太子、十三阿哥之外,其余皇子如数到齐之后,康熙暂时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个情景让康熙意识到,太子的这次“兵变”,涉及的范围并不大,至少主要皇子都没有参与进去。至于十三阿哥没有到场,以康熙对他为人的了解,十三阿哥绝不会参与兵变。而且十三阿哥武艺高强、在军队中又有着极高的威信,因此他的人身安全也不必过于担心。
看到局面并没有“恶化”到自己不可控制的地步,康熙紧跟着进行下一步安排。
只见他一次性批发了四个亲王爵位送给了大阿哥、三阿哥、胤禛、八阿哥。
试想,当初胤禛在江南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才完成筹款赈灾工作,也仅仅被康熙晋升为郡王。
随后,康熙画出了大饼:如果想要进一步被晋升为亲王,需要把国库对外的一千多万两银子的欠款追回来才行。
可见,任何皇子想要晋升为亲王,难度是非常之大。
康熙如此火线提拔四个皇子为亲王,足见眼下情况危急,容不得康熙有过多考量。
而之所以这样安排,实则是为了稳住这四个主要皇子。
因为就目前的局面而言,在太子的下落不明了的情况下,这四个皇子是最具备夺嫡实力的。如果他们当中有谁趁乱发动二次兵变,妄图夺嫡,那简直是防不胜防。
在情况非常紧急,康熙一时无法甄别具体内幕的情况下,唯有做出这样的安排。
当四个皇子成为势均力敌的亲王之后,意味着他们夺嫡的机会是均等的,从而可以促使他们相互牵制,互相防范,进而避免了四人当中任何人继续萌生二次兵变的念头。
待稳定住这四个主要皇子后,康熙进行了第三步安排:
对大阿哥和三阿哥分别进行了授权,让他们二人分别接管了原本属于太子负责的工作职责:
大阿哥总领后宫宿卫。
三阿哥总领热河驻军行营事宜。
康熙的这番安排充满了玄妙。
之所以康熙会把胤禛和八阿哥晾在一边,没有进一步重用,除了因为他们二人年纪尚轻、比不上大阿哥和三阿哥的长兄地位外,也是因为胤禛是众所周知太子的死党,眼下康熙依旧无法排除他是否参与“谋反”的嫌疑,尤其是十三阿哥迟迟未现身,这层怀疑是无法消除掉的。
至于八阿哥,康熙同样也对他抱有怀疑和防范的态度。
因为之前八阿哥曾经诱骗肖国兴揭发太子,其坑害太子的心机早已经为康熙所知晓。而凌普的“突然调兵”的确充满太多诡谲的地方,因此康熙没理由不怀疑八阿哥在凌普调兵逼宫的行动中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在胤禛和八阿哥的嫌疑无法解除的前提下,康熙唯有进一步重用大阿哥和三阿哥协助自己掌控当下局面。
那么,康熙之所以让大阿哥负责自己的行宫宿卫,那自然是为了防止“已经有了造反念头”的太子,对自己有进一步的加害行动。因为大阿哥和太子是死对头,安排大阿哥在负责行宫宿卫,大阿哥必定会恪尽职守,对太子的一切行动严加防范。
而康熙之所以让三阿哥负责驻军行营的事宜,则是因为太子已然发起了“兵变”,就算狼覃已经及时对叛军进行了有效控制,依旧不可避免还会有残余势力。如果让大阿哥负责驻军行营的话,依照大阿哥和太子之间的恩怨,老大必然会不择手段借机对太子的势力进行打压,引发更为严重的冲突,甚至大阿哥会趁机除掉太子,为自己登基创造条件。
这是眼下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康熙安排和太子速来交好的三阿哥掌控行营,则是希望三阿哥能够在此关键时刻保持住克制,防止事情朝着不可调和的方向进一步恶化。
经过康熙的这控场“三部曲”后,原本乱作一团的“热河兵变之夜”,顿时变得有条理、有节奏。
这就为康熙进一步调查事情的真相,将皇子之中的“害群之马”及时清理出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