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前面我们说过,成熟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中记载的中国古代火药配方是比较奇特的。如果依据这些配方制取火药,你会发现它们很难点燃,要用烧红的铁锥才可以办到。那其次呢,它们的燃烧需要比较多的空气,如果在密闭的空间内点燃,它的燃烧速度会非常的缓慢。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1044年这个时间点上,中国并没有马上制造火枪和炸药。因为这时的火药,它的爆燃性,尤其是在封闭空间里的爆燃性,比较差,缺少推动弹丸的这种能量和能力。然而即便如此,在1044年《武经总要》中既然记载了火药,说明它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军事,主要的用途就是纵火。

事实上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或者说火器在战争中的使用,比宋朝要早。

现有的史籍记载,在公元904年的晚唐,杨行密在进攻今天的江西南昌,当时叫做“豫章”的时候,文献记载他下令部队发机飞火烧龙沙,那么“发机飞火”这4个字,非常生动地表明了当时的火气使用。据现在的学者分析,那么应该是采用弩箭,或者类似投石机的东西,把装有火药的可燃物远程抛射出去,焚毁敌人的城镇和营垒,这是文献记载中,比较早的火器在战争中的使用。

如果说火药箭,用弓弩发射的火药箭是最早投入的火器的话,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引燃的弓箭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如果早期的火箭只有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才能有效燃烧,那么弓箭一定是一个绝佳的工具。因为它快速的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可以带来更多的空气流动。

火药在晚唐就已被广泛的用于战争,作为纵火的器材。但是,火器的大规模传播则是在宋朝。

因为宋朝,特别是北宋,有几个强邻。在西边有西夏,在北边有契丹,更北还有蒙古,在东边有女真。在这样一个群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宋跟这些国家交兵不断。也正是在长时间的军事斗争中,宋的火器得到了历练。同时,宋朝的火器,也相应的传向了辽、西夏和后来的金。

从现在的历史记载看,有关辽国和西夏使用火药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却有明确的记载显示,北宋的朝廷在公元1076年下发了敕令,要求民众、个体商贩禁止向辽国销售硝石和硫磺,此举显然是为了遏制敌国制造火药的企图。这说明火药当时的跨境交易事实上是存在,并且这个贸易量已经足够引起朝廷的重视。

在这个阶段里,对火药的实验和改进有了重大的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