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左,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右,康有为。

至晚在甲午海战前夕,日本浪人为搜集侵华情报,其足迹已遍布中国,宗方小太郎即其中之佼佼者。观宗方之日记,其关系网可谓覆盖朝野,大僚如张之洞、革命党之孙中山、“维新派”之康有为,均与其发生过诸多联系。

1898年10月31日,宗方在东京访问了刚刚逃亡至此的康有为及其同党唐才常。会谈中,康有为曾“频频乞求援助”,欲求日本政府出兵,助其灭掉慈禧政权。据宗方日记记载:


(相关资料图)

“与柏原同至加贺町访问康有为,湖南学会代表人唐才常在座。唐系湘中志士,声言因拟发动义兵,来日借兵并兼请声援。康有为频频乞求援助。余称:日本政府决不轻易出兵,但如时机到来,不求亦将提供援助。目前,只有我辈能为义军增添力量,期望使诸君之志愿得以实现。”①

为了打动宗方,骗取日本政府出兵,康有为在谈话中大撒其谎,声称自己手下有上万名上流社会子弟兵,且能得到地方实力派人物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人支持,推翻清廷并非难事。据宗方日记记载:

“康称:南学会会员约一万二千名,均为上流士子。前任湘抚陈宝箴为会长,徐仁铸、黄公度为首领。湖南势力实在此会。一旦举事,将引军直进,略取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然后移军北上。官军能战者仅袁世凯、聂士成、董福祥三军,合计不过三万人。义军倘能进入湖北,当可得到张之洞之响应云云。”②

康党在湖南所办之“南学会”,梁启超曾自诩为“众议院”③。其规模,据日人平山周戊戌政变后调查,列名之会员人数,总计约1200余人。但该会存在不足四月,开讲止十余次,且列名会员多是奔陈宝箴(湖南巡抚)、江标(学政)、黄遵宪(按察使)等人之名而来,而陈宝箴对康有为甚是反感。可见康完全是在虚言蛊惑宗方小太郎。

图注:左,深度介入“中日合邦”之伊藤博文;右,使朝鲜亡国之森本藤吉《大东合邦论》。

宗方是老间谍,自不会轻易被康蛊惑。1899年,宗方亲往武汉拜会张之洞,探查其政治态度。谈话中,张之洞激烈指责康党欺君卖国,宗方遂断定张不可能响应武装起事,自此与康党疏远。

但康党请求日本出兵的努力并未停止。1900年,梁启超还曾致书同党,要他们请宗方的好友柏原文太郎,向犬养毅询问两件事情:

“一、我若有事时,在日本雇兵五百名(将官有人否?),由港取省可否?每一月(并将官)共需给料几何,其枪及弹等物,能一并备办带去否?一、我师若得武昌,或南京之后,隈、犬之力能使日政府出而代我胁和,使还我皇上否?”④

显然,在不可能获得日本正规军支持的前提下,组建一支日本雇佣军,不失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好办法——梁氏相信500名日本雇佣军即可攻陷广东一省,显然不仅仅是因为相信他们的战斗力。

借力“日本”,实际上是康党一以贯之的策略。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即曾试图用“中日合邦”之方案,利用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逼退慈禧。

所谓“中日合邦”,用康之死党宋伯鲁奏折中的说法,系指——“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简言之,即清廷之现政府当作废,须另选“百人”组织新政府,全面接管“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

戊戌年八月初三,康有为密会伊藤博文;初五,光绪接见伊藤博文;当日,康党干将杨深秀上奏,力劝光绪“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康后来在《我史》中写道:

“时与日本使矢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定稿极详,请矢野君行知总署答允,然后可以大会于各省。”⑤

注释

①②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P1201。

③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④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P222。

⑤“中日合邦”之前后始末,可参见谌旭彬《转型中国1899:中日合邦闹剧流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