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梦归秋辰:第452期)


【资料图】

古往今来,朝代更迭就像四季更替一样循环往复,但二世而亡的却极为罕见。而隋朝在之前还是开皇之治,如果隋朝灭亡的原因分为十分,那么隋文帝占三分,隋炀帝占七分。隋文帝的问题在于老年猜忌、大杀功臣和修建仁寿宫,这些问题虽然也很严重,但却丝毫未动摇隋朝的根本。

隋炀帝

隋朝的根本问题就是隋炀帝,一个君主不能立足于国情,反而好大喜功的自以为是,这对百姓来说是巨大的悲哀。隋炀帝最大的败笔就是三征高丽,三次战役死伤百万。这直接就爆发了杨玄感起义,这时候就应该休养生息,但隋炀帝却不顾百姓怨气修建大运河。

本来修建大运河没啥,但你偏偏修建运河在前,然后沿着运河游玩在后。你说你修建运河不是为了游玩,恐怕鬼都不信,然后与之匹配的就是各路起义军盛行。当时起义军主要两个: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和窦建德的农民起义军,其实从这时候开始,隋朝的灭忙就是时间问题了。

瓦岗军

下面我们就来说下隋朝灭亡中毁灭者和拯救者是同一批人:

一、毁灭者:隋朝君臣。

当然如果把隋朝的灭亡只归咎于君主确实有失公允,但起码说明了君主的纵容。臣子就是一面镜子,臣子的品德其实也是君主的品德。古往今来,国家利器就是两个字:权利,对于大多数臣子来说他们都是在讨得皇帝欢心。但问题是皇帝的欢心有很多种,因此就有了一个词叫人情世故。

汉文帝

比如像汉文帝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其他臣子为了也纷纷效仿。同时汉文帝喜欢干实事,因此这些臣子就通过干实事来讨得皇帝的赏识,这是一种正能量。相反皇帝好大喜功,那么臣子就会阿谀奉承。皇帝喜欢奢华美女,马上就会有臣子进贡,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必然带动一群弄虚作假的臣子。因此隋朝的毁灭者就是隋朝君臣,皇帝想的是如何好大喜功,臣子想的是如何通过大拆大修来彰显政绩,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二、拯救者:隋朝君臣。

比如隋朝名将张须陀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军,还有一大批士族阶层忠心耿耿拥护隋朝君臣。他们这是因为爱吗?不,他们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不然隋炀帝怎么会在江都流连忘返,最终思乡心切的骁果军在苦劝无果后反动兵变。所以史书里的评价基本都是很忽略百姓的心声,因为这个就是由士族书写的。

张须陀

一个王朝如果得民心,那么他们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追随,如果你没有大多数人的追随,那你就要反思了。相反一个王朝能推倒另外一个王朝,必然是百姓不是加入另一方就是作壁上观。因为拯救你对百姓没有任何好处,万一你再来个三征高丽和修建大运河,不拯救你起码不会因战争而生离死别。

三、民心的力量。

在一个王朝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民心。在很多君主甚至士大夫眼中百姓是迂腐不堪的,因此他们认为用权术就可以玩弄百姓于股掌之中。但等到灭亡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百姓不是不懂,而是在隐忍,一旦机会来了就会给你致命一击。

驭民五术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商鞅以驭民五术来愚弄百姓,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结果秦惠文王继位以后,商鞅被甘龙等人逼得逃离秦国,再经过一户农家时,农户以商鞅没有“照身贴”被拒之门外。如果商鞅真的得民心,这户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民心就像水,平静不代表水底没有波澜,只是不成势而已。

其实历朝历代,都是既得利益者的贪婪让一个王朝分崩离析,而新的王朝里面他们不能再享受到这种待遇,于是就会怀念前朝。而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慕容恪励精图治,百姓生活富足。后来前秦消灭前燕,当王猛在河北励精图治时期,百姓说道:这是太宰慕容恪显灵了吗?这才是民心,一种纯真的,不弄虚作假的民心。

慕容恪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东晋联姻:站成一排的帅哥不选,却选择了躺在床上嗑瓜子的青年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