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比喻成一个抛物线的话,大唐王朝无疑是处于抛物线的顶端,而说到大唐王朝的鼎盛时期,那就非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资料图)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代诗人元稹的这首《行宫》,很清晰地描绘出玄宗皇帝的一生浮沉。而玄宗皇帝李隆基一生的境遇,也是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局一手烂牌,玄宗皇帝是如何打成了一手好牌的呢?而这好好的一手好牌,又如何被玄宗皇帝打得稀烂呢?

阎守诚、 吴宗国两位老师的这本《盛唐之子—唐玄宗的成败》,很详细地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他是如何从危机之中不断成长;如何推出开元新政,让大唐的国力达到顶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没落,黯然退场的。

而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唐玄宗一手造就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帝国内耗的过程。

唐帝国的衰败,并不完全是玄宗后期骄奢淫逸造成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安史之乱造成的,更不会是一个女人(杨贵妃)导致的。

这种局面是各种势力互相倾轧内耗而造成的,这种内耗持续了许多年,把一个强大的帝国,硬生生地给拖垮了。

文学与吏治之争

开元初期,政局还不是很稳定,于是玄宗就启用了以姚崇为首的一篇能臣干吏。这样以来,朝廷政局迅速地被稳固下来,也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而这部分人也大部分都属于“吏治派”。

政局稳定之后,玄宗想着给自己歌功颂德,就开始启用以张说为首的文学派。张说文笔好,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玄宗上位的“从龙之臣”,再加上玄宗本人也很喜欢文学,所以对张说也是特别宠幸。

吏治派的人认为文学派只会写文章粉饰太平,靠阿谀奉承上位,没有真才实学,很是看不起文学派。文学派的人则认为吏治派的人只会因循守旧,也是没有真才实学。就这样一来二去,就有文学与吏治之争,当时文学派与吏治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给大唐平添了不少内耗。

玄宗一方面需要吏治来整顿朝纲,另一方面也需要文学派来粉饰太平,给自己歌功颂德。再加上当时玄宗精明能干,对于这两派之争,还算是能把握得住,这两派之争也就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

但是后来的一些事情,则是完全超出了玄宗的掌控。

相权之争

说到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唐朝的李林甫绝对榜上有名,并且排名还不低。能在比较精明的玄宗手下,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足以说明李林甫有多“奸”。

李林甫是李家宗室出身,祖上是李渊的弟弟,或许因为这一点,才颇得玄宗信任吧。后来他和张九龄一起担任宰相,玄宗当时已经有点独断专行的迹象了,对于张九龄反对他的一些决策很是不满。李林甫看透了这一点,于是事事都顺着玄宗的意思,很快便挤走了张九龄,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宰相生涯。

李林甫在担任宰相期间,排除异己,迫害贤才,更主要的还是蔽塞言路,让玄宗一直沉浸在国富民强的幻梦之中,沉迷于享乐。他还建议重用胡将,这也导致了安禄山等胡将的势力越来越大,也算是间接地导致了“安史之乱”。

再加上后期他与大奸臣杨国忠的争权夺利,这一系列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加上玄宗自己的昏庸和放纵,也慢慢的导致了国力衰退,政治腐朽。

当时看《长安十二时辰》时,看到里面玄宗欲“让权于右相”,真的是诧异的不得了,以为这只是文学的夸大手法。没想到历史上真有此事,虽然这件事没有进行下去,但看到剧中太子被他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足以说明李林甫当时的权势有多大了。

与此同时我也有点纳闷,玄宗自己想要享乐,想找个人代理朝政,太子不是最好的人选吗?为什么非要选择作为外人的李林甫呢?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玄宗一朝最大的内耗了,那就是皇权之争。

父与子之争

说到皇权的更迭,大唐一朝是失败的案例,最起码玄宗之前的皇权更迭是失败的,这些给玄宗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除掉自己的兄弟,逼着李渊当太上皇;之后就是武帝篡唐和韦后之乱,这两件事都是玄宗亲身经历的;还有就是玄宗本人当太子的时候权势太大,最后他爹唐睿宗也不得不让位于他,自己乖乖地去当太上皇。

这些种种经历,让玄宗对太子防备很深,李林甫就是利用了玄宗的这种心理,一步步的对太子进行打压(李林甫之前想要辅佐另一位皇子当太子)。而因为太子的事情,大量的文臣武将被诬陷,其中就有武将中的代表人物皇甫惟明和王忠嗣,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的将领之中,再也没有人能压制住安禄山等一众胡将。

玄宗的这一系列操作,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而他最后的结局还是逃不掉当太上皇的宿命。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把玄宗迎回长安,对于玄宗也是表面孝顺,其实暗地里防备。玄宗跟昔日手下聚餐遥想当年,这些手下很快都被唐肃宗(当年的太子)外放,就连玄宗身边的宫女太监也全部换走,玄宗的晚年算是比较悲凉的。

玄宗的成长经历,注定了他对太子的防备,而他对太子的防备则成了帝国之中最大的内耗,白白的浪费了不少国力。

结语

这种国家内部的互相消耗与内斗,不是唐朝独有的,历史上所有的朝代都摆脱不了内斗的宿命:宋朝有新党旧党之争,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而明朝的东林党与其他党派的争斗,也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此话确实不假。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就因为内耗而衰落,何况是一个人呢?个人的内耗也是极其消耗精力的。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长足的进步,一定要先停止自己的内耗,停止胡思乱想,这样才有精力去应付其他事情。困扰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停止精神内耗,方能活出别人羡慕的模样。

(网图侵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