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1年,楚国突然派多位使者出使列国,推动山东六国再度合纵以抗秦。
列国攻齐之时,楚国与众不同,选择与齐结盟,是唯一支持齐闵王的国家。可惜后来淖齿头脑发热,虐杀了齐闵王,使得齐人集体反楚,在杀死淖齿后,拥立太子法章成为新王。列国反齐之际,楚国就站在了天下诸侯的对立面;现在连齐国都已反楚,楚国凭什么再来合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曾经与秦国共同称帝的齐国,正被燕人攻占了大部分领土,生死难料。三晋虽然与燕、秦联手,共同参与了济西之战,但自那以后三晋也屡受秦军侵扰,深受其害。或许正因天下格局大乱,楚人才想到要趁机火中取栗。
在劝说楚顷襄王合纵时,詹何就把东周列国比作鸟:“秦国、魏国、燕国、赵国,像是小雁;齐国、鲁国、韩国、卫国,像是小野鸭;邹国、费国、郯国,邳国,就像是小鸟。看到这些鸟儿,该怎么射取呢?”
停顿一会后,詹何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图谋天下的战略规划:“大王早晨张弓射取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的南部,射伤它的右臂而径直连带到韩国,那么中原国家间的交通就要断绝了,上蔡(今河南上蔡)所属郡县将不攻自破;再转身射下圉城(今河南杞县)的东部,肢解魏国的左肘,接着往外射击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那么魏国东部就将被迫放弃,大宋(今河南商丘及今安徽砀山一带)、方与(今山东嘉祥南一带)两郡就可以夺取了。魏国二臂已断,就可正面攻击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大梁也就唾手可得了。这就是首次射箭的快乐!”
全面征服魏国后,詹何又把目光放到了东海:“如果大王确实热衷于射猎,就可再取宝弓,以长城作为防御,早上射取东莒(今山东莒县),晚上猎取浿(pèi)丘(即贝丘,今山东博兴南),夜间取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再反过来占据午道(魏、赵、齐三国间纵横交错的大道),那么长城以东就可收入囊中,泰山以北地区也将可得。现在楚国西与赵国相邻,北与燕国结境,那么合纵不用盟约就可成功了!”
名义上是要合纵,可为促成合纵,楚国需要抢占大片他国领土。理想虽然丰满,可现实却很骨感——如此疯狂抢夺他国土地,难道秦、赵、魏等等大国都是傻子,会坐视楚国壮大而不管?
楚顷襄王合纵的第一步,就是希望大幅削弱魏国。不过,为了自保,魏国反过来也在算计楚国。
此时秦国正酝酿着东扩,而且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魏国。可秦人议事不够周密,很快这一消息就传到了魏国。
因此,魏昭王极为紧张,委托说士给秦昭王修书一封,劝说秦国不要攻打魏国:“下臣听说,大王将要攻打魏国。可下臣觉得,这一计划可能不妥,希望大王能仔细衡量。”
接下来,这位说士详细分析了东周局势:“魏国,正处在山东六国的腰部。这就好像是一条蛇,你打它的尾巴,蛇头就会过来救援;你打它的头,蛇尾就会来救护;打它的腰,那么头、尾都会过来救援。秦国攻打魏国,这是向天下人展示要斩断山东六国的脊梁,那么山东六国的‘头’、‘尾’必定都会过来救护!当前山东六国的力量还很强大,眼见要被消灭,必定会恐惧地联合在一起。山东一旦合纵,秦国的巨大忧患就要到来了!”魏国处在山东六国之中,虽然对秦屡战屡败,但秦国却长期没能彻底征服。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山东六国的合纵。对于这点,秦昭王也是心知肚明。
可为阻止秦国攻魏,光是提出风险不够,还得提出解决办法。
提示完风险后,这位说士话风突变,建议秦国伐楚:“下臣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向南出兵。楚国兵力弱,而且天下诸侯一定不会出兵救援。这样一来,秦国的土地就可扩大,国家就能富足,兵力就能得到加强,大王您也会得到尊崇。大王没听说过商汤讨伐夏桀的故事吗?先攻打弱小的密须氏,以此练兵;攻下密须氏后不久,商汤就征服了夏桀。如今秦国与山东六国结仇,不先用弱国进行战斗训练,军队一定会受到巨大损失,国家必将遭遇危难!”
楚国虽大,其军队战斗力却最弱——这是整个东周都公认的事实。自楚怀王以来,楚国就长期被东周列国孤立,鲜少有可靠的盟友。如今楚顷襄王还积极谋划合纵抗秦,这更是让秦昭愤怒不已。收到魏人这一建议后,秦昭王果然改变决心,派司马错、白起南下攻楚,不但攻破了楚国郢都,还将楚顷襄王赶出了南阳盆地!
至此,秦人在南方已实现了战略性重大突破。
公元前276年,秦人再次东出函谷,前去攻打韩国的管邑(今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管邑距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就是一步之遥。更何况,韩、魏同出于三晋,魏人从情理上来说也不能坐视不管,便准备发兵前往救援。
可这时,大夫昭忌却站出来反对:“秦国是强国,韩、魏二国又与秦国接壤。秦国不东出也就罢了;一旦东出,不是攻打韩国就是攻打魏国。现在万幸的是攻打韩国,这可是魏国之福。大王如果派兵救援,那么韩国管邑就能得救,可接下来受攻的必然是魏国大梁!”昭忌这番话,颇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意味。可他名称里带“昭”,昭忌很可能是楚国昭氏后裔。楚、魏向来是死对头,魏国又刚陷害过楚国,所以魏昭王对楚人多少都有些戒心。
见昭忌反对救韩,魏昭王反而表现得更坚决了:“如果不趁机救援韩国,韩国怨恨魏国,再转而与秦结盟,那么魏国就危险了!”
于是,他马上派兵救援管邑。
见到魏军前来,秦兵也不敢恋战,当时解围而去。到了次年,对魏国怨恨不已的魏冉就率大军直攻魏都大梁!关键时刻,韩国不敢见死不救,让大将暴鸢率兵前来救援。可在秦军的强势攻击下,暴鸢率领的韩军被一举击溃,还被斩首四万!而这时,秦国盟友赵国也派大将廉颇趁机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黄河以北的数座城池。
形势发展至此,魏人也后悔不已。恰好去年魏昭王去世,继位的魏安釐王赶紧找来昭忌,找他商议对策:“不用您的计策,现在果然祸事到了。现在该怎么办?”
事到临头,昭忌只得前往秦国,去劝说秦昭王休战。
见到秦昭王后,昭忌开门见山地说:“下臣听说明主听政,不会挟带私怨,而是会参考众人之见。下臣希望大王不要再进攻魏国,请大王一定要听从我的意见。”
秦昭王不动声色,问:“为什么?”
昭忌首先反问道:“崤山以东六国的合纵,时而联合时而分开,这是为什么?”
秦昭王故意回答:“不清楚。”
“天下诸侯联合,是因为大王进攻目标没确定;分裂,是因为大王的进攻目标已定。之前秦军进攻管邑,韩国已然危险;可还没有结果就转而攻打魏国,这就是四处树敌了。让天下诸侯合纵,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时机了,因为山东诸国都会认为秦国太过贪婪无度。如果天下诸侯都争相与秦为敌,秦国必然衰弱。所以,替大王考虑,不如现在去制服赵国。一旦秦国制服了赵国,那么燕国就不敢不侍奉秦国,而楚、齐二国就不能单独合纵。”
此时,在田单的率领下,齐人迅速收复了大部分失地;楚顷襄王也迅速重振旗鼓,不但收复了淮北之地,还攻回了南阳盆地。山东诸国中,唯有赵国没遭受过重大挫折,而且在廉颇等等众多名将的努力下,屡屡获得战功。燕国能放心大胆地伐齐,背后也是得到了赵国的鼎力支持。一旦赵国挑头,山东诸国再度合纵,确实是当前秦国最大的威胁。
次年,赵国就与魏国结盟,突然攻击秦军。虽然赵、魏联军战败,但足以证明昭忌之说并非空穴来风。见此情形,秦昭王果断下令,暂停攻打魏都大梁。
可秦军击溃暴鸢大军后,却让韩人吓破了胆,不得不主动向秦求和。
见韩国倒向秦国,赵惠文王极为愤怒,又联合魏国,一起去攻打韩国的华阳(今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南)。秦军刚从管邑撤军,赵、魏大军又接踵而至,韩釐王赶忙派出使者前往秦国求救。
赵、魏攻韩,纯属三晋内斗,秦国根本就不急,乐得在一旁坐山观虎斗。所以,尽管韩国派出多批使者,可秦人就是按兵不动。最后韩相国没法,只得让病重的田筮前往秦国。
魏冉与田筮是老相识,见他这时前来,惊讶地问:“韩国战事紧急了吗?怎么把您给派来了?”
田筮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还不急。”
魏冉一听,以为田筮是在故作姿态,怒了:“既然这样,您为何替您的大王来出使呢?韩国使者车辆的冠盖都能互相望到,纷纷告诉敝国事情紧急,您却说‘不急’,这是为什么?”
“韩国如果真急了,就将与他人结盟了!”
得知韩国有意再度合纵,魏冉这才急了:“您不要再去见大王了,我马上下令发兵救韩国!”仅仅八天,秦军就在华阳打败赵、魏联军,解了韩国之围!
从楚顷襄王发起合纵,到赵、魏围攻韩国,正处在秦昭王中后期时,而其间间隔还不到十年。但这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充分证明山东六国人心已经散,“纵”队再也不好带了。
为什么秦昭王中后期时,山东合纵再难有起色?
首先,山东列国都声称合纵是为了对抗秦国,可实质上都在梦想火中取栗,削弱他人以补强自身。到了关键时刻,甚至还会出卖盟友以保全自身。主观上已存在随时出卖他人的企图,怎么可能构筑稳固的盟友关系?
但“纵”队之所以不再好带了,关键还是在于秦国的一家独大。山东六国中,楚国被秦攻破了鄢、郢,魏国被秦侵占了河西之地,韩国宜阳早就成为秦国领土,燕国曾被齐灭国,近三十年后燕国又反过来几乎灭了齐国;赵国虽然没遭受过重大挫折,但沙丘之乱的余波仍在。山东六国先后遭难,秦国却稳坐钓鱼台,十年间先后与楚、齐、赵等等强者结盟,然后又毫不犹豫地依据形势抛弃盟友——这就是秦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山东六国轮番采取“胡萝卜+大棒”政策,然后再逐个突破。
在内,山东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在外,秦国一家独大。如此情势下,合纵的政治基础已然是千疮百孔,“纵”队自然是再也不好带了。
——完——
作者|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深圳
图片|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