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经历完全验证了罗斯福对他的评价:麦克阿瑟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说明白一点,就是他不适合在政治圈里混。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角逐,是那个时代让美国人比较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津津乐道之下,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没有胜利者,只能是两败俱伤。麦克阿瑟让杜鲁门拿下了神坛,而杜鲁门也因为麦克阿瑟,或多或少地丧失了他继续连任美国总统的意愿。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不论是寻求将来的连任,还是保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把麦克阿瑟这个刺儿头或者是将来的绊脚石拿掉,那是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当然,麦克阿瑟在政治上的愚蠢表现,也给了杜鲁门一个极好的机会。
作为一个军人,不论哪个国家,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绝对的信条。而麦克阿瑟仗着自己巨大的声望,接连的违抗杜鲁门的命令。在政治上,公然与美国高层唱反调,在军事上,一家独大,看不起似乎不懂军事的杜鲁门等人。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连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麦克阿瑟却把它抛到了脑后,不挨整不被撤,绝对没有天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更为重要的是,以这种在政治上愚蠢的智商,还要妄想着去当美国总统。第一,他自己有点自欺欺人,第二,无论他再怎么自欺欺人,他也是别人的潜在的政治对手。在杜鲁门没坐稳总统宝座的时候,麦克阿瑟就有过竞选总统的想法。只是民意调查中,他的支持率很低,所以他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从他后来被杜鲁门撤职以后,还想去竞选总统来看,这种野心或者欲望他一直都没有放下,那么,杜鲁门怎么可能让他展翅高傲放任地飞翔,只能把他像一只鸟儿一样,先射死了再说。
再者,麦克阿瑟的为人肯定会给他的对手制造很大的机会。他不像埃森豪威尔那样平易近人,也不像巴顿那样热情豪放,更不像马歇尔那样宽宏大度,公正无私。他的性格特点可以用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喜欢颂扬来充分诠释。叼着个永不点燃的玉米烟斗,戴着个能够遮住皱纹的眼镜,掐着廉颇老矣的烂腰,再怎么趾高气扬,也不是那么回事。麦克阿瑟的性格特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军事上,一贯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服从命令。在政治上,除了在日本那一段时间短暂的辉煌外,基本是一个国际大嘴巴。
麦克阿瑟的辉煌在军事上开始,也在军事上落幕。他在军事上得益于他父亲阿瑟•麦克斯在军界的地位,外加上他有那么些军事上的才能,两者综合起来,成就他的五星上将。但是,从他整个军事生涯来看,他那种不服从命令的性格始终贯穿始末。
1932年,麦克阿瑟在镇压美国老兵的过程中,违抗总统胡佛的命令,率领他的部下,向老兵们冲过去。冲过去的人中,有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一个想从火坑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还有两个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那时候的麦克阿瑟心中就有一种反共情结,他之所以这么狠,就是因为他认为这些示威的退伍老兵中混入了很多的赤色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狂傲的性格使他与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的很多人员结下了仇恨,这使得他即使在一次大战中有很大的军功,但他的军衔只能止步于准将代师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他军人生涯的辉煌,也最让全世界人记住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个名字。但是他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好像只有那个“跳岛作战”计划有一定的亮点,其余的似乎不够那么完美,不够得以让人们那么夸大其词。
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将海军主力与部分陆军主力南下西南太平洋战区掠夺资源,日本人面对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麦克阿瑟主导的菲律宾。在兵力优势巨大的日本人面前,麦克阿瑟屡次拒绝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不撤出菲律宾。
在盟军反攻的过程之中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发生了重大的分歧。虽然麦克阿瑟得到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支持,在最后的分歧中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他另一个性格的缺陷,就是非常的喜欢和同事闹矛盾。
尼米兹的性格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对自己,对部下永远不那么锋芒毕露,很有领导人的哲学观念。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麦克阿瑟成为了主角,而尼米兹甘于身处幕后,这种品质和麦克阿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麦克阿瑟最能得瑟的一次,就是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居然用了五支派克金笔去签字。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个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国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国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笔写了“麦克阿瑟”,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盟军最高统帅”送给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了妻子琼妮。这种表现只能是光荣了自己,刺激了别人,尤其是别的国家的代表。
麦克阿瑟的滑铁卢,即朝鲜战争。在仁川登陆的辉煌背景之下,被打了个“拉不出屎怨地球”。也正是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在政治上成了一个国际大嘴巴,和鲁晓夫一样的人物,满嘴跑航天飞机。在军事上扮演了一个智障低能儿。这种荒唐的表现,让他的对手杜鲁门抓住了机会,终使他真正地成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人物。只是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回国经历中,还始终放不下他那种天生的高傲的性格,无奈地在接受了短暂的辉煌欢迎仪式之下,终于默默无闻。
麦克阿瑟还有一个著名的特点,那就是他反共的本色,深深地融入了血液之中。尤其是在朝鲜战争中,不光违背杜鲁门的意愿,频繁地会见蒋介石,还誓要将战争范围扩大到中国版图,甚至在记者招待会上,狂妄地宣布要动用核武器,这些不计后果的行为和言论,一方面毁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毁了他将来的政治生涯。
他不明白一个道理,美国大多数的人不愿意介入朝鲜战争,也包括后来的越南战争。他们奉行高傲的孤立政策,朝鲜打仗关美国人什么事。那么著名的一个美国陆战第一师,碰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打得丢盔弃甲,一方面是由于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完胜了美国军人,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军人骨子里在抱怨,凭什么为韩国人去流血。
当然,他的对手杜鲁门也不理解这个问题,在过分地介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美国政府专门为杜鲁门修改了宪法,那就是美国总统连任不允许超过两界。